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包括: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道相连通,每一过滤区内还均设置有多块具有大量孔洞的过滤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设置在油箱与内燃发动机之间,其可使燃油提前爆炸,并能将燃油完全燃烧,从而达到减排节能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燃发动机节油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技术背景·汽车和摩托车等机动车的内燃发动机通常都是采用直接供油的方式,即内燃发动机直接通过输油管路而连通于油箱,该油箱内设置有油泵浦,在油泵浦的驱动下能将油箱中的油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内燃发动机中,该内燃发动机内部还设置有将燃油雾化而与空气混合的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目前,该内燃发动机的节油程度主要取决于燃油雾化质量及其与氧分子的结合程度,燃油雾化质量越好及其与氧分子的结合程度越高,燃烧就越充分,节油效果也就越好;由此人们不断提升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的性能,以达到最佳的燃烧程度。但是,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的性能提升难免会遇到瓶颈,由此使得内燃发动机的节油性无法得到进一步地提升。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内燃发动机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设置在油箱与内燃发动机之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进一步提升内燃发动机节油性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中,包括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 ;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道相连通,每一过滤区内还均设置有多块具有大量孔洞的过滤体。进一步,该过滤体采用火山岩石,并且呈圆柱中空状。进一步,该喷射管在靠近出油口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端部开口的法兰盘,该喷射管通过管壁上的连通孔与出油口相连通。进一步,该喷射管中的连通孔呈圆孔、梅花孔、跑道孔或者菱形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燃油通过外壳的入油口进入到喷射管的中空通道中,再由喷射管管壁上的连通孔而进入至过滤区中,由于该过滤区中的过滤体具有大量孔洞,会对燃油产生过滤而形成滑流作用,使得燃油互相产生撞击摩擦,使燃油分子变小,油能量变大,油流速度加速,从而使液体迅速提升油温,故其能使得进入内燃发动机内的燃油具有分子小和温度较高的性质,从而使得燃油能提前爆炸,并能将燃油完全燃烧;同时由于过滤区与缓冲区呈交叉排布,即每一过滤区后都设置有一个缓冲区,如此能使油液经过一个过滤区后能经一个缓冲区缓冲,能使前后经过上一过滤区的油液能一起进入到下一个过滤区,使得油液能与过滤区中的过滤体充分接触,达到最佳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一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二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三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四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图中增力器100外壳I容腔11过滤区111缓冲区112入油口12出 油口13喷射管2管壁21连通孔211中空通道22阻隔板3法兰盘4过滤体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100,包括外壳1、喷射管2以及若干个阻隔板3,其中该外壳I为整个增力器100的承载主体,其设置在油箱与内燃发动机之间,该外壳I具有容腔11、入油口 12和出油口 13,该入油口 12与油箱相连通,该出油口 13则与内燃发动机相连通,该入油口 12和出油口 13则均与容腔11相连通。该喷射管2位于容腔11中,并具有管壁21以及位于管壁21中的中空通道22,该中空通道22 —端承接于入油口 12,即使得容腔11不直接与入油口 12相连通,而是需要通过中空通道22而实现彼此相通;该中空通道22另一端与出油口 13相连通,该管壁2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211 ;该连通孔211只要起到连通作用即可,作为其具体形状的实施例,其可以为圆孔、梅花孔、跑道孔或者菱形孔,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形状,请参照图2至图5所/Jn ο每一阻隔板3均位于容腔11中并套设在喷射管2上,该每一阻隔板3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I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该若干个阻隔板3 —共设置为5块,该若干个阻隔板3将容腔11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111和缓冲区112,即每一过滤区111后均设置有一个缓冲区112,如图1所示,其沿油路方向依次为过滤区111、缓冲区112、过滤区111、缓冲区112、过滤区111和缓冲区112 ;每一过滤区111和每一缓冲区112均通过连通孔211而与中空通道22相连通,每一过滤区111内还均设置有多块具有大量孔洞的过滤体5,作为该过滤体5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该过滤体5采用火山岩石,并且呈圆柱中空状。这样,燃油会通过外壳I的入油口 12进入到喷射管2的中空通道22中,再由喷射管2管壁21上的连通孔211而进入至过滤区111中,由于该过滤区111中的过滤体5具有大量孔洞,会对燃油产生过滤而形成滑流作用,使得燃油互相产生撞击摩擦,使燃油分子变小,油能量变大,油流速度加速,从而使液体迅速提升油温,故其能使得进入内燃发动机内的燃油具有分子小和温度较高的性质,从而使得燃油能提前爆炸,并能将燃油完全燃烧。同时由于过滤区111与缓冲区112呈交叉排布,即每一过滤区111后都设置有一个缓冲区112,如此能使油液经过一个过滤区后能经一个缓冲区缓冲,能使前后经过上一过滤区的油液一起进入到下一个过滤区111,使得油液能与过滤区111中的过滤体5充分接触,达到最佳的功效。另外,该喷射管2在靠近出油口 13的端部还设置有法兰盘4,该法兰盘4用于密封端部的开口,如此通过设置该法兰盘4,使得由喷射管2向出油口 13之间的主要通道将被堵死,此时该喷射管2将通过管壁21上的连通孔211与出油口 13相连通,这样将可以起到降低油液流动速度,使得油液能更充分地与过滤体5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力器100的功效。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道相连通,每一过滤区内还均设置有多块具有大量孔洞的过滤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 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 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昭顺,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