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金兰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19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包括: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道相连通,每一过滤区内还均设置有多块具有大量孔洞的过滤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设置在油箱与内燃发动机之间,其可使燃油提前爆炸,并能将燃油完全燃烧,从而达到减排节能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燃发动机节油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技术背景·汽车和摩托车等机动车的内燃发动机通常都是采用直接供油的方式,即内燃发动机直接通过输油管路而连通于油箱,该油箱内设置有油泵浦,在油泵浦的驱动下能将油箱中的油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内燃发动机中,该内燃发动机内部还设置有将燃油雾化而与空气混合的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目前,该内燃发动机的节油程度主要取决于燃油雾化质量及其与氧分子的结合程度,燃油雾化质量越好及其与氧分子的结合程度越高,燃烧就越充分,节油效果也就越好;由此人们不断提升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的性能,以达到最佳的燃烧程度。但是,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的性能提升难免会遇到瓶颈,由此使得内燃发动机的节油性无法得到进一步地提升。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内燃发动机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设置在油箱与内燃发动机之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进一步提升内燃发动机节油性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中,包括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 ;喷射管,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道相连通,每一过滤区内还均设置有多块具有大量孔洞的过滤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 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 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昭顺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