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常见的ー种逆变器电路组合结构Boost+Fullbridge,无论其是双BOOST输入,还是单BOOST输入,因其前ー级BOOST的主ニ极管Dl的单向导通性,只能实现DC/AC的能量流动,但无法实现AC/DC的能量流动,或者一路DC到另一路DC的能量流动,即无法实现对具有能量存储功能的直流电源充电,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ー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本技术通过增加或变更器件改变ニ极管所处路径的单向导通特点,即可进行能量的双向流动,同时采用两路及以上直流输入方式,实现对能量的灵活存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包括直流直流交換部分、直流交流交換部分和滤波部分,所述直流直流交換部分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接地,直流直流交換部分还与直流交流交換部分连接,所述直流交流交換部分与滤波部分连接,所述滤波部分与输出端连接。进ー步的,所述滤波部分由第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直流交换部分(1)、直流交流交换部分(2)和滤波部分(3),所述直流直流交换部分(1)与第一电源(VDC1)、第二电源(VDC2)和第一电容(C1)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直流直流交换部分(1)还与直流交流交换部分(2)连接,所述直流交流交换部分(2)与滤波部分(3)连接,所述滤波部分(3)与输出端(Vout)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直流交换部分(I)、直流交流交换部分(2)和滤波部分(3),所述直流直流交换部分(I)与第一电源(VDCl )、第二电源(VDC2)和第一电容(Cl)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接地,直流直流交换部分(I)还与直流交流交换部分(2)连接,所述直流交流交换部分(2)与滤波部分(3)连接,所述滤波部分(3)与输出端(Vout)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部分3由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串联组成,所述第二电容(C2)上并联有输出端(Vou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交换部分(I)由第一变换部分(DC/DC1)和第二变换部分(DC/DC2)组成,所述第一变换部分(DC/DC1)与第一电源(VDCl)连接,所述第二变换部分(DC/DC2)与第二电源(VDC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的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换部分(DC/DC1)由二极管(DI)、第三电容(C3)、第三电感(L3)和开关管(Q5)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