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电压信号生成电路,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带隔离不间断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负电压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电路中,但负电压一般要求输出电流较小,故不需要专用稳压集成电路完成,这样即占空间,又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间断电压输出的带隔离不间断电源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隔离不间断电源电路,包括有由依次连接的第一非门Al、第二非门A2、第三非门A3组成的第一组六反相器ICl以及由依次连接的第一非门B1、第二非门B2、第三非门B3组成的第二组六反相器IC2,第一非门Al、第二非门A2与其外接的电阻R1、电容Cl构成第一自激多谐振荡器,第二六反相器IC2内部的第一非门B1、第二非门B2与其外接的电阻R2、电容C5构成第二自激多谐振荡器,所述第三非门A3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充电电容C2、反向二极管VD2以及二极管VD5构成的第一路输出负电压电路,第三非门B3输出端依次连接充电电容C4、反向二极管VD4以及二极管VD6构成的第二路输出负电压电路,其中充电电容C2的输出端连接有接地二极管VD1,充电电容C4的输出端连接有接地二极管V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隔离不间断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依次连接的第一非门A1、第二非门A2、第三非门A3组成的第一组六反相器IC1以及由依次连接的第一非门B1、第二非门B2、第三非门B3组成的第二组六反相器IC2,第一非门A1、第二非门A2与其外接的电阻R1、电容C1构成第一自激多谐振荡器,第二六反相器IC2内部的第一非门B1、第二非门B2与其外接的电阻R2、电容C5构成第二自激多谐振荡器,所述第三非门A3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充电电容C2、反向二极管VD2以及二极管VD5构成的第一路输出负电压电路,第三非门B3输出端依次连接充电电容C4、反向二极管VD4以及二极管VD6构成的第二路输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隔离不间断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依次连接的第一非门Al、第二非门A2、第三非门A3组成的第一组六反相器ICl以及由依次连接的第一非门B1、第二非门B2、第三非门B3组成的第二组六反相器IC2,第一非门Al、第二非门A2与其外接的电阻R1、电容Cl构成第一自激多谐振荡器,第二六反相器IC2内部的第一非门B1、第二非门B2与其外接的电阻R2、电容C5构成第二自激多谐振荡器,所述第三非门A3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