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0070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包括固定架、升降杆和试验钳;所述升降杆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之上,所述试验钳固定于所述升降杆的顶端。所述升降杆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中心丝杠。所述试验钳设置于升降杆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将接线钳装置紧固于地面上,通过升降杆实现接线钳高度的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有可避免误入试验区域的人员触电、提高试验现场的安全性、提高高压带电试验的安全可靠性、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高空设 备的检测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很多需要检测的高压电器设备的接线位置距离地面都很高。在测 试的时候,需要操作人员爬高,要爬到被测设备上进行高空作业,这样操作不仅繁琐,而且 也存在安全隐患,工作效率也很低。申请号为CN00236467. O、名称为“多功能高空接线钳”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 一种高空接线钳,包括支架、定钳口、动钳口、滑道、滑轮和钢丝绳等,通过钢丝绳拉扯动钳 口,使得动钳口上下移动,实现高空接线,无需技术人员爬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钢丝绳容 易拉毛,使得钢丝绳被卡住或断裂而失控,可操作性比较差,操作不方便而且费时费力;而 且工作人员需要用手举着接线钳进行操作,在风大的时候操作很不方便,工作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升降式高压试验 高空接线钳装置,以提高高空接线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固定架、升降杆和试验钳; 所述升降杆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之上,所述试验钳固定于所述升降杆的顶端。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固定架为三脚架,包括立杆、三个连接杆、三个支腿、套管、调节旋钮和操作 杆;所述套管套装在所述立杆的顶端,所述操作杆固定插装于所述套管的上端管口之内; 所述调节旋钮套设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面上;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所述调节旋钮相铰接,所述 支腿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立杆的下端。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立杆的一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地角螺钉。所述升降杆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卡角,所述操作杆的顶端设有卡槽,通 过将所述卡角卡接在所述卡槽内而将所述升降杆固定于所述操作杆的顶端;所述升降杆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中心丝杠;所述内套管同轴地设于外套管的内 腔之中且可在外套管的内腔之中轴向上下移动;所述中心丝杠设于所述内套管的内腔之中 且与所述内套管同轴设置,并可带动内套管沿轴向在外套管之内上下运动;所述外套管的 下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端伸出于所述外套管之外,所述手柄的内端部设置于所述 外套管的内腔之中;所述手柄内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外套管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第 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开有内螺纹 孔,所述中心丝杠的下端插入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螺纹孔之内,由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 所述中心丝杠转动;所述中心丝杠转动时,带动内套管沿着轴向上下移动,实现升降杆的升降功能。所述内套管的顶端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试验钳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下端设有 外螺纹,主杆的下端旋入内套管顶部,将主杆和内套管相固定连接;所述主杆上设置有定钳口、动钳口、钢丝绳、定滑轮、动滑轮、复位弹簧、棘爪、棘爪 架、棘爪控制拉线、动钳口拉线和与所述棘爪相配合的孔齿;所述定钳口固定于主杆的顶 端,在主杆上位于定钳口的下方设置有滑道,所述动钳口设于所述滑道之内且可沿所述滑 道上下滑动;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主杆的顶端,另一端依次通过定滑轮、动滑轮、复位 弹簧后与所述孔齿相固定连接;所述棘爪设于所述孔齿的一侧,棘爪前端插入与所述孔齿 的齿孔内;所述动钳口拉线固定于所述孔齿的下端。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通过固定架将接线钳装置紧固于 地面上以免风吹使得试验钳来回晃动,通过升降杆实现试验钳高度的调整,通过试验钳的 棘爪控制拉线、动钳口拉线实现钳口的锁紧和打开,操作方便快捷,适宜于对高压线进行接 线操作,可避免高空接线钳倒入带电间隔、提高试验现场的安全性、提高高压带电试验的安 全可靠性等优点。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有可避免误入试验区域的人员触 电、提高试验现场的安全性、提高高压带电试验的安全可靠性、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的固定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的固定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的升降杆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面图。图5为图3中的B-B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的试验钳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的升降杆与操作杆卡接示 意图。附图1 附图7中标号1固定架,101立杆,102连接杆,103支腿,104套管,105 调节旋钮,106操作杆,107地角螺钉,108卡槽,2升降杆,201卡角,202外套管,203内套管, 204中心丝杠,205手柄,206第一锥齿轮,207第二锥齿轮,3试验钳,301主杆,302定钳口, 303动钳口,304钢丝绳,305定滑轮,306动滑轮,307复位弹簧,308棘爪,309棘爪架,310 棘爪控制拉线,311动钳口拉线,312孔齿。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7,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包括固定架1、升降杆2和试验 钳3 ;所述升降杆2固定于所述固定架I之上,所述试验钳3固定于所述升降杆2的顶端。需要接线操作时,将固定架固定于地面上,通过升降杆的升降控制位于升降杆顶 端的试验钳的高度,然后将试验钳调整到合适的高度,而后操作试验钳,进行高空接线操作。由于采用固定架将接线钳装置固定于地面上,因而可避免在风力较大的时候升降杆晃 动而影响接线操作,通过升降杆可快速而有效地调整试验钳的高度,从而可以快速进行接 线操作,提高了高空接线工作的效率,避免了工作人员爬高,提高了接线工作的安全可靠 性,解决了因爬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所述固定架I为三脚架,包括立杆101、三个连接杆102、三个支腿103、套管104、 调节旋钮105和操作杆106 ;所述套管104套装在所述立杆101的顶端,所述操作杆106固 定插装于所述套管104的上端管口之内;所述调节旋钮105套设于所述套管104的外周面 上;所述支腿103的上端与所述调节旋钮105相铰接,所述支腿103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 杆102上;所述连接杆10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立杆101的下端。采用三脚架为固定架,通过 调节旋钮可以调整支腿的位置,三脚架收放方便快捷,因而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接 线工作,三脚架稳固可靠,提高了接线工作的稳定可靠性。所述连接杆102的远离所述立杆101的一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地角 螺钉107。当需要固定支架,通过地角螺钉将所述连接杆固定于地面上,或者固定于地面上 的固定底座上,以将支架稳固地固定在地面上,从而防止升降杆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晃动, 可以快速地进行接线操作。所述升降杆2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卡角201,所述操作杆106的顶端设有 卡槽108,通过将所述卡角201卡接在所述卡槽108内而将所述升降杆2固定于所述操作杆 106的顶端;所述升降杆2包括外套管202、内套管203和中心丝杠204 ;所述内套管203同轴 地设于外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架(1)、升降杆(2)和试验钳(3);所述升降杆(2)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之上,所述试验钳(3)固定于所述升降杆(2)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架(I)、升降杆(2)和试验钳(3);所述升降杆(2)固定于所述固定架(I)之上,所述试验钳(3)固定于所述升降杆(2)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架(I) 为三脚架,包括立杆(101 )、三个连接杆(102)、三个支腿(103)、套管(104)、调节旋钮(105) 和操作杆(106);所述套管(104)套装在所述立杆(101)的顶端,所述操作杆(106)固定插装于所述套管(104)的上端管口之内;所述调节旋钮(105)套设于所述套管(104)的外周面上;所述支腿(103)的上端与所述调节旋钮(105)相铰接,所述支腿(103)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杆(102)上;所述连接杆(10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立杆(101)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 (102)的远离所述立杆(101)的一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地角螺钉(1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高压试验高空接线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杆(2) 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卡角(201),所述操作杆(106)的顶端设有卡槽(108),通过将所述卡角(201)卡接在所述卡槽(108)内而将所述升降杆(2)固定于所述操作杆(106) 的顶端;所述升降杆(2)包括外套管(202)、内套管(203)和中心丝杠(204);所述内套管(203) 同轴地设于外套管(202)的内腔之中且可在外套管(202)的内腔之中轴向上下移动;所述中心丝杠(204)设于所述内套管(203)的内腔之中且与所述内套管(203)同轴设置,并可带动内套管(203)沿轴向在外套管(202)之内上下运动;所述外套管(202)的下端设置有手柄 (205);所述手柄(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沈淼袁则红汪雷邵涤球宋毅宋根华徐照民叶文颜李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电力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