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946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隔爆电气设备领域,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隔爆壳体的隔爆装置(1),其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其用于容纳电气设备;以及第二隔爆壳体(3),第一隔爆壳体(2)设置在第二隔爆壳体(3)的内部空间内。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爆装置的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的隔爆性能被大大地提高,从而使其能够应用于对防爆性能要求更高的使用环境中。在第一隔爆壳体(2)部分或全部失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隔爆壳体(3)实现进一步的隔爆功能,从而防止电气设备内部的火花或爆炸泄漏到外部应用环境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隔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送器在エ业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用于将被测目标的温度、压力、浓度、流量、液位等物理量转换成可用标准信号。变送器在石油、化工、纺织等领域被广泛地使用,由于油类、化学制品以及纤维材料等大都是具有可燃性的危险物品,而变送器一般需要供给电流,由此变送器的内部难免会出现电气故障,可能出现火花或短路的情況,因此应用于这些领域的变送器必须具有隔爆性能,从而将变送器内部产生的火花或短路等不安全因素完全地封闭在壳体内,使其不能泄漏到变送器的外部。现有技术中的隔爆变送器一般具有単一的隔爆壳体,其只能用于隔爆要求不是太高的环境中,比如只能用于根据国际电エ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分类等级中的I区或2区。而在隔爆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应用环境中,比如在根据国际电エ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分类等级中的0区中,当単一隔爆壳体在使用过程中爆裂或者出现部分失效时,对周围环境来说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这种具有単一隔爆壳体的变送器有时不能满足应用环境对隔爆性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提高隔爆性能的用于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的隔爆装置,使得电气设备能够用于对隔爆性能要求比较严格的应用环境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ー种g在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ー个缺点的隔爆 装置。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一种隔爆装置,其包括第一隔爆壳体,其用于容纳电气设备;以及第二隔爆壳体,第一隔爆壳体设置在第二隔爆壳体的内部空间内。采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隔爆装置的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由于具有双层隔爆壳体,因此具有提高的隔爆性能,能够用于对防爆性要求非常高的环境中,在即使第一隔爆壳体防爆性能部分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由第二隔爆壳体提供防爆功能,所以其能够用于一般防爆电气设备所不能应用的高防爆要求的环境中。因此,采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隔爆装置的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可以在石油、化工、纺织等隔爆性能要求严格的领域中用于进行各种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在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中,在第一隔爆壳体上设置有线缆引入部件,并且在第二隔爆壳体上设置有线缆引入部。由于在第一隔爆壳体和第二隔爆壳体上分別设置了线缆引入部件和线缆引入部,由此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用于为隔爆装置中的电气设备提供电源和传送信号的线缆引入到第一隔爆壳体和第二隔爆壳体的内部,并且可以为专用的线缆通路提供严密的密封,从而确保第一隔爆壳体和第二隔爆壳体的隔爆性能。优选地,第一隔爆壳体包括壳体部和前端盖部,并且第二隔爆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前部端盖。通过将隔爆壳体设置成具有盖子的形式,可以便于隔爆装置的制造和组装。根据本技术的再ー个方面,线缆引入部件设置在第一隔爆壳体的壳体部的周向壁上,线缆引入部设置在第二隔爆壳体的壳体本体的周向壁上。设置在周向壁上的线缆引入部件和线缆引入部可以使线缆的接入更加方便,并且更加有利于防电气设备的稳定性。优选地,当第一隔爆壳体安装在第二隔爆壳体内时,线缆引入部件与线缆引入部大致对准。形成大致对准的第一隔爆壳体上的线缆引入部件和第二隔爆壳体上的线缆引入部可以使线缆在第一隔爆壳体和第二隔爆壳体之间具有最短的长度,由此可以节省缆线用量,并且有利于为线缆接入处提供良好的密封。在根据本技术的进ー步的方面中,第一隔爆壳体的壳体部还包括后端盖部。优选地,后端盖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到壳体部的周向壁上。将第一隔爆壳体的壳体部设置成后端盖部和周向壁两部分更加有利于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电气设备的安装和固定,这对于具有较大深度的第一隔爆壳体来说是更加有利的,因为深度太大的变送器壳体将不容易从内部接近变送器壳体的底壁,从而难以将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电气设备安装固定到壳体的底壁上。根据本技术的变送器壳体可以通过拆下底壁,进而将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电气设备安装到底壁上。根据本技术的还ー个方面,第一隔爆壳体的壳体部与前端盖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在一起。壳体部与前端盖部的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地确保两者之间的密封性,由此可以确保变送器本身的隔爆性能。优选地,在壳体部与前端盖部之间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从而在两者之间提供更加严密的密封,由此为隔爆第一隔爆壳体提供进ー步提高的隔爆性能。进ー步优选地,密封件可以是密封环或者密封胶。在根据本技术的另ー个方面中,第一隔爆壳体的前端盖部包括带有螺纹的阶梯式连接部、顶板和顶板卡接件,阶梯式连接部的下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至第一隔爆壳体的壳体部,阶梯式连接部的上部与顶板卡接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在一起,顶板装配在阶梯式连接部与顶板卡接件之间。在通过模铸或冲压成型的単体式端盖由于成型エ艺而不能满足某些高级别防爆要求时,可以采用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分体式前端盖部,前端盖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能够满足变送器壳体对防爆性能的要求。此外,分体式的前端盖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比如在受到潜在冲击大的顶部可以采用强度更大的材料,而受到潜在冲击较小的前端盖部的侧壁可以采用強度相对更小的材料,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前端盖部的各个组成部件,从而能够节省材料成本。根据本技术的另ー个方面,在阶梯式连接部与壳体部之间的接合处、在阶梯式连接部与顶板卡接件之间的接合处以及在顶板与顶板卡接件之间的接合处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在各个螺纹接合位置处设置密封件能够提高螺纹密封的密封效果,从而增强变送器壳体的隔爆性能,由此提升其防爆等级。优选地,密封件可以是密封环或密封胶。根据本技术的还ー个方面,第二隔爆壳体的壳体本体还包括后部端盖。优选地,后部端盖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到壳体本体的周向壁上。壳体本体包括后部端盖的第ニ隔爆壳体可以通过将后部端盖从壳体本体上拆下,然后对第二隔爆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操作,从而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另外,还可以通过拆卸后部端盖对线缆接入部进行操作,比如对线缆接入部进行安装和设置、通过线缆接入部接入缆线以及对线缆接入部进行密封等。在根据本技术的又ー个方面中,隔爆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隔爆壳体之外的一层或更多层隔爆壳体。根据本技术的该技术方案的隔爆装置具有多重隔爆壳体,由此能够进一歩提高采用这种隔爆装置的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使其能够用于对防爆性能要求更高的使用环境中。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的防爆要求选择具有适当重数或层数的隔爆壳体的隔爆装置。进ー步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隔爆装置可以用于容置用于变送器的电路板、接线部件等各种电气设备。采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隔爆装置的变送器能够用于对隔爆要求非常高的环境中,其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有效地防止火花、燃烧或爆炸的向外扩散,从而起到非常好的防爆作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參照附图提供的对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将更容易地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隔爆装置的分解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隔爆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隔爆装置I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和第二隔爆壳体3,第一隔爆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爆装置,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用于容纳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爆装置(1)还包括第二隔爆壳体(3),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的内部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爆装置,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用于容纳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爆装置(I)还包括第二隔爆壳体(3),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的内部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上设置有线缆引入部件(24),并且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上设置有线缆引入部(3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包括壳体部(21)和前端盖部(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包括壳体本体(31)和前部端盖(3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所述线缆引入部件(24)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的所述壳体部(21)的周向壁上,所述线缆引入部(34)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的所述壳体本体(31)的周向壁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安装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内时,所述线缆引入部件(24)与所述线缆引入部(34)大致对准。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的所述壳体部(21)还包括后端盖部(23)。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所述后端盖部(2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到所述壳体部(21)的周向壁上。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的所述壳体部(21)与所述前端盖部(2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在一起。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爆装置,其中,在所述壳体部(21)与所述前端盖部(22)之间的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恒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过程控制流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