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761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2:25
一种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所述预压弹簧片组提供一预压力给一轴承,其包括一第一本体对接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至少一第一卡槽及至少一第一凸出部。该第二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至少一第二卡槽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其中该第一卡合部迫紧卡合该第二卡槽,该第二卡合部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槽,该第一凸出部对应接触该第二凸出部,令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预压弹簧片,尤指一种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及具有该预压弹簧片组的风扇。
技术介绍
公知的预压弹簧片组,由两片预压弹簧片对迭后被轴杆贯穿穿套在轴杆上,并抵接在一轴承及一扣环之间,以提供一预压力给该轴承,防止轴承震动及降低噪音。但是前述的公知预压弹簧片组的两个弹簧片并没有结合成一体,当轴杆贯穿两个预压弹簧片时,各预压弹簧片会产生不一致的径向旋转或及/或轴向震动,造成其各在原本位置上歪斜,同时该预压弹簧片没有在轴向抵接该轴承,弹簧力没有平均作用在轴承上,使得轴承所受的预压力没有和轴向平行,轴承将产生震动及噪音。再者会干涉到该扣环与该轴杆的装配,使得该扣环无法确实扣设该轴杆,造成转子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设有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卡接槽及至少一凸出部的预压弹簧片。本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增加预压弹簧片的对接面积,且维持各弹簧片的延伸元件互相对应,以令预压力沿轴向均匀分布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本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组合为一体,减少装配后歪斜置放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本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不易掉入轴杆的扣环槽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本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在轴杆与弹簧片组装配后可被检查出位置是否置放正确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为达上述各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一种预压弹簧片,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内侧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卡合部的位置上;多个延伸元件,形成在该内侧面朝该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该本体的内侧面,朝该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本新型另外提供一种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上;多个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扣接该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上,且被该第一卡合部扣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本新型另外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一底座,设置一扇框的中央位置,具有一轴筒从该底座轴向凸伸,至少一轴承设在该轴筒内,该轴承具有一轴孔;一定子组,套设在该轴筒外侧;一转子,对应该定子组,该转子具有一轴杆贯穿该轴承的轴孔,且具有一扣环槽供一扣接元件扣设;一预压弹簧片组合结构,套接该轴杆,并设在轴承与该扣接元件之间,其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上;多个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对应扣接该第一^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上,且被该第一卡合部对应扣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其中该轴杆贯穿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以令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套设在轴杆上,且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顶抵接触该轴承,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顶抵接触该扣接元件。具体而言,本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压弹簧片,包括一本体,包含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内侧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卡合部的位置;多个延伸元件,形成在该内侧面朝该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该本体的内侧面,朝该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卡合部形成在该外侧面或邻近该外侧面。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卡合部对应或不对应该凸出部。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卡接槽形成在该外侧面往本体凹设。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卡接槽对应或不对应该凸出部。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延伸元件的长度。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每一延伸元件具有一根部形成在该内侧面,及一端部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端部具有一端面。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延伸元件的根部朝相反该第一接触面的方向弯折,且一夹角被界定在该本体与该延伸元件之间。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中,所述夹角大于90度。一种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多个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且被该第一卡合部对应迫紧卡合;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且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分别对应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在该第一外侧面或邻近该第一外侧面;及该第二卡合部形成在该第二外侧面或邻近该第二外侧面。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分别对应或不对应该第一凸出部及该第二凸出部。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所述第一卡接槽形成在该第一外侧面往第一本体凹设;及该第二卡接槽形成在该第二外侧面往第二本体凹设。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所述第一卡接槽及第二卡接槽分别对应或不对应该第一凸出部及第二凸出部;且该第一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第一延伸元件的长度,及第二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第二延伸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包含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内侧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卡合部的位置;多个延伸元件,形成在该内侧面朝该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该本体的内侧面,朝该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包含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内侧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卡合部的位置;多个延伸元件,形成在该内侧面朝该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该本体的内侧面,朝该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形成在该外侧面或邻近该外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对应或不对应该凸出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形成在该外侧面往本体凹设。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对应或不对应该凸出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延伸元件的长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延伸元件具有一根部形成在该内侧面,及一端部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端部具有一端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元件的根部朝相反该第一接触面的方向弯折,且一夹角被界定在该本体与该延伸元件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大于90度。10.一种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多个第一延伸兀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且被该第一卡合部对应迫紧卡合;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且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分别对应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在该第一外侧面或邻近该第一外侧面;及该第二卡合部形成在该第二外侧面或邻近该第二外侧面。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分别对应或不对应该第一凸出部及该第二凸出部。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形成在该第一外侧面往第一本体凹设;及该第二卡接槽形成在该第二外侧面往第二本体凹设。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及第二卡接槽分别对应或不对应该第一凸出部及第ニ凸出部;且该第一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良艾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