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582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属于纺纱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喂棉速度底等技术问题。本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呈一圆筒状的分梳腔,所述分梳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棉口,在分梳腔一侧的壳体上固设有给棉喇叭,该给棉喇叭的出棉口与分梳腔进棉口相对应,在分梳腔和给棉喇叭两者之间设有能将给棉喇叭中的棉纱从给棉喇叭出棉口经分梳腔进棉口输送到分梳腔内的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喂棉速度高、分梳辊抓取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纱机
,涉及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转杯纺纱的优越性日益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在纺织工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使用范围已遍布棉、毛、麻、丝及化纤等各种纤维领域。转杯纺纱具有纺纱速度高、卷容量大、纺低级棉和废落棉有良好的适纺性等优点,同时对劳动环境还具有很大的改善。转杯纺纱机按纺杯内负压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自排风式和抽气式两大类。但无论转杯纺纱机是自排风式还是抽气式,其纺纱原理均为内离心式,即纺杯高速旋转,纺杯内便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可使从分梳腔转移到纺杯内的棉纤维产生凝聚而成为纤维环(须条),须条被加捻以后便成为纱条,纱条被引出纺杯后,棉纤维又在纺杯凝聚形成新的纤维环,以达到连续纺纱的目的。喂棉装置使棉条进入转杯纺纱机分梳腔内,在分梳辊的作用下梳理成单根纤维。普通的喂棉装置由于结构复杂,分梳腔上进棉口形状设计不合理,容易以下问题一是喂棉速度很难提高,导致喂棉效率以及整机的工作效率不高;二是棉条由进棉口进入分梳腔后,棉条聚集成束状过于紧密,导致分梳辊的抓取棉条的面积较小,棉条不容易被分梳辊梳理成单根纤维,从而造成成品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提高喂棉速度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呈一圆筒状的分梳腔,所述分梳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棉口,在分梳腔一侧的壳体上固设有给棉喇叭,该给棉喇叭的出棉口与分梳腔进棉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在分梳腔和给棉喇叭两者之间设有能将给棉喇叭中的棉纱从给棉喇叭出棉口经分梳腔进棉口输送到分梳腔内的进给装置。分梳腔内具有高速旋转的分梳辊,棉条进入给棉喇叭,再从给棉喇叭的出棉口排出,由于进给装置的作用,棉条被输送到分梳腔进棉口处进入分梳腔,喂入分梳腔的棉条经高速旋转的分梳辊梳理成单根纤维。在本进给装置中,由于给棉喇叭出棉口和分梳腔进棉口均设计呈条形开口,同时给棉罗拉采用电机控制单独喂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喂棉速度,其喂棉速度可高达每分钟7米甚至更高。在上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中,所述的进给装置包括呈一圆柱状并固设在电机转轴上的给棉罗拉,在给棉罗拉的一侧设有通过弹性件紧挨着给棉罗拉外侧壁上的给棉板,所述给棉罗拉的外侧壁上均布有给棉齿。给棉罗拉通过螺纹螺旋固设在电机转轴上,电机带动给棉罗拉朝棉纱的进给方向旋转。喂入的棉条经给棉喇叭集束以后便进入给棉板与给棉罗拉的握持区,在弹性的作用下对给棉板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时由给棉罗拉上给棉齿把棉条按牵伸倍数需要均匀地向前输送至高速旋转的分梳辊的抓取范围,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开松并分解成单根纤维。在上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中,所述的给棉罗拉位于分梳腔进棉口和给棉喇叭出棉口之间,该分梳腔进棉口和给棉喇叭出棉口正对着上述给棉罗拉的外侧壁。在上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中,所述的给棉板通过销轴铰接在壳体上,该给棉板上还具有一紧挨着给棉罗拉外侧壁的圆弧面。在上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中,所述给棉板的圆弧面紧挨在给棉罗拉外侧壁上并与给棉罗拉外侧壁形成一进给夹角。给棉板通过销轴铰接在壳体上,使给棉板能在壳体上转动,同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给棉板上的圆弧面贴近于给棉罗拉的外侧壁上并留有较小的间隙,从而方便棉条在给棉罗拉的作用下进入分梳腔。在上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中,所述的进给夹角的角度范围在2° 5° 0在上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中,所述的弹性件为一 V字形的弹簧板,该弹簧板的一端顶在上述的壳体上,另一端顶在上述的给棉板上。在上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中,所述分梳腔的进棉口和给棉喇叭的出棉口均为条形开口。喂入的棉条经给棉喇叭集束以后经分梳腔进棉口进入分梳腔,由于进棉口呈条形,因此棉条也由术状变成扁平状,增加了分梳辊的抓取面积,因此分梳辊能更好地将棉条梳理成单根纤维,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给棉罗拉采用电机控制单独喂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喂棉速度,进而提闻了生广效率。2、本技术中分梳腔的进棉口和给棉喇叭的出棉口均设计为条形开口,因此给棉喇叭集束以后的棉条再进入分梳腔内形成了扁平状的棉条,因此增加了分梳辊的抓取面积,分梳辊能更好地将棉条梳理成单根纤维,使产品的质量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壳体;2、分梳腔;3、进棉口 ;4、给棉喇叭;5、给棉罗拉;6、给棉板;6a、圆弧面;7、销轴;8、弹簧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包括壳体1,在壳体I上设有呈一圆筒状的分梳腔2,在分梳腔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棉口 3,该进棉口 3与给棉喇叭4的出棉口均为条形开口。在分梳腔2 —侧的壳体I上固设有给棉喇叭4,该给棉喇叭4的出棉口与分梳腔2进棉口 3相对应。在分梳腔2和给棉喇叭4两者之间设有能将给棉喇叭4中的棉纱从给棉喇叭4出棉口经分梳腔2进棉口 3输送到分梳腔2内的进给装置。该进给装置包括一给棉罗拉5—圆柱状并固设在电机转轴上的给棉罗拉5,该给棉罗拉5位于分梳腔2进棉口 3和给棉喇叭4出棉口之间,同时分梳腔2进棉口 3和给棉喇叭4出棉口正对这上述给棉罗拉5的外侧壁上。在给棉罗拉5的外侧壁上均布有给棉齿。给棉齿增加了给棉罗与棉条之间的摩擦力,使给棉罗拉5输送棉条更加方便。给棉罗拉5通过螺纹螺旋固设在电机转轴上,电机带动给棉罗拉5朝棉纱的进给方向旋转。在给棉罗拉5的一侧设有通过弹性件紧挨着给棉罗拉5外侧壁上的给棉板6。该给棉板6通过销轴7铰接在壳体I上,在给棉板6上还具有一紧挨着给棉罗拉5外侧壁的圆弧面6a。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给棉板6的圆弧面6a紧挨在给棉罗拉5外侧壁上并与给棉罗拉5外侧壁形成一进给夹角。进给夹角的角度为3°,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给夹角也可以为2° 5°之间。作为优选,弹性件为一 V字形的弹簧板8,该弹簧板8的一端顶在壳体I上,另一端顶在给棉板6上。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的阐述棉条由给棉喇叭4喂入,经给棉喇叭4棉条集束以后进入给棉板6与给棉罗拉5的握持区,给棉罗拉5上把棉条按牵伸倍数需要均匀地向前输送由分梳腔2进棉口 3进入分梳腔2内,分梳腔2内分梳辊的高速周向旋转将棉条进行开松并分解成单根纤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分梳腔2、进棉口 3、给棉喇叭4、给棉罗拉5、给棉板6、圆弧面6a、销轴7、弹簧板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呈一圆筒状的分梳腔(2),所述分梳腔(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棉口(3),在分梳腔(2)一侧的壳体(1)上固设有给棉喇叭(4),该给棉喇叭(4)的出棉口与分梳腔(2)进棉口(3)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在分梳腔(2)和给棉喇叭(4)两者之间设有能将给棉喇叭(4)中的棉纱从给棉喇叭(4)出棉口经分梳腔(2)进棉口(3)输送到分梳腔(2)内的进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包括壳体(I),在壳体(I)上设有呈一圆筒状的分梳腔(2 ),所述分梳腔(2 )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棉口( 3 ),在分梳腔(2 ) 一侧的壳体(I)上固设有给棉喇叭(4 ),该给棉喇叭(4 )的出棉口与分梳腔(2 )进棉口( 3 )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在分梳腔(2)和给棉喇叭(4)两者之间设有能将给棉喇叭(4)中的棉纱从给棉喇叭(4)出棉口经分梳腔(2 )进棉口( 3 )输送到分梳腔(2 )内的进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给装置包括呈一圆柱状并固设在电机转轴上的给棉罗拉(5),在给棉罗拉(5)的一侧设有通过弹性件紧挨着给棉罗拉(5)外侧壁上的给棉板(6),所述给棉罗拉(5)的外侧壁上均布有给棉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喂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棉罗拉(5 )位于分梳腔(2 )进棉口( 3 )和给棉喇叭(4 )出棉口之间,该分梳腔(2 )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琴华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日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