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47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焊接装置(30),该焊接装置(30)包括焊料容器(1),它在其下部分具有孔(3);管(5),该管(5)从孔(3)向上伸展直至熔融焊料的表面水平以上;驱动轴(7),该驱动轴(7)可旋转地放置在管(5)内;驱动器(6),它可运转以旋转驱动轴(7);泵(P),该泵(P)具有位于容器(1)下部的泵壳体(16),吸入和排放口设置在泵壳体(16)中,转子(12)安放在泵壳体(16)中;以及圆管轴(8),它与驱动轴(7)共轴地放置在管(5)的外侧,并支承着转子(12)。圆管轴(8)及驱动轴(7)在它们的顶端相互连接。焊料喷嘴(19)放置在容器(1)中。当驱动器(6)驱动时,转子(12)旋转,从而熔融焊料被吸入泵壳体(12),并从喷嘴(19)排出以形成焊料波(29)。(*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焊接诸如印刷线路板等工件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形成熔融焊料波的焊接装置,工件用熔融焊料波进行焊接。在附图说明图18和19中展示了一种已知的焊接装置。以100表示的是一个焊料容器,用于储存熔融焊料101。熔融焊料101被泵102从喷嘴106的顶部开口108向上射出,以形成焊料波120。泵102具有若干固定在马达105轴121上的转子叶片103,马达105则支承在固定于焊料容器100上的支承板110上。由于存在马达105和支承板110,容器100的尺寸不可避免地要很大。为避免熔融焊料的氧化,希望焊接能在惰性气体气氛中进行。这样,通常设置了盖以关闭焊料容器的顶部空间。诸如氮的惰性气体供给至盖中。但是,由于存在马达105,必须应用大的盖。因此,必须供给大量惰性气体,以确保在贮槽的熔融焊料上及在与焊料波接触的那部分印刷线路板上均为非氧化气氛。本专利技术是在考虑以上问题后进行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焊接装置,该焊接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容器,该容器用于贮存熔融焊料,并在其下部分具有孔;管,该管具有上、下开口的端部,在所述容器内从所述孔向上伸展,以使所述上开口端位于贮存在所述容器内的熔融焊料的表面水平之上;驱动轴,该驱动轴可转动地放置在所述管的内侧;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进行运转,以便旋转所述驱动轴;泵,该泵包括泵壳体,它放置在所述容器内的其下部上;吸入和排放口,它们设置在所述泵壳体中;转子,它安放在所述泵壳体中;和圆管轴,它放置在所述管的外侧,并与所述驱动轴同轴,所述圆管轴具有下部分,该下部分位于所述泵壳体中,所述转子固定于其上;和上部分,该上部分固定至所述驱动轴上,用以与其一起旋转;和焊接喷嘴,该焊料喷嘴放置在所述容器内,并在其内限定焊料通道,所述喷嘴具有第一向上指向的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通过所述焊料通道与所述第一开口端进行流体联通,并位于所述泵的所述排放口的附近,从而,当所述驱动装置运转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从而熔融焊料从所述吸入口吸入所述泵壳体中,通向所述排放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端,并从所述喷嘴排出,以便在所述第一开口端之上形成焊料波。现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垂直剖面图,它示意地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焊料装置的一个推荐实施例;图2是相似于图1的垂直剖面图,它示意地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焊料装置的另一个推荐实施例;图3至5是焊接装置的局部垂直剖面图,焊接装置具有管和其相关泵的各种推荐结构;图6是图2中焊接装置的壳的透视图;图7是图2中焊接装置的凸缘构件的透视图;图8是图6的壳和图7的凸缘构件处于组装状态时的透视图,且组合件与泵的转子分开;图9是沿图8中线I-I截取的剖面图,用于说明熔融焊料在焊料喷嘴中的流动;图10是图2的焊接装置处于非驱动状态时的透视图;图11是一个平面图,它示意地表示了包含图2中焊接装置的推荐焊接系统;图12至16是相似于图1的垂直剖面图,它们示意地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焊接装置的另一些推荐实施例;图17是相似于图1的垂直剖面图,它示意地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焊接装置的又一推荐实施例,该焊接装置设置有焊接波控制装置;图18是处于非驱动状态的普通焊接装置的透视图;和图19是沿图18中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现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焊接装置30包括顶部开口的容器或贮槽1,用于贮存熔融焊料10。焊料在容器1中由加热器(未表示)以常规方式维持在熔融状态。容器1在底壁2具有孔3。一根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管5应用例如焊接以便与孔3连接,并在容器1内从孔3这样地向上伸展(在所示情况为垂直向上),以使上开口端位于贮存在容器1中的熔融焊料10的表面水平4之上。可转动地插入在管5中的是一根内驱动轴7,它在操作上与驱动装置6相连接,驱动装置6包括固定地紧固至底壁2上的马达6a。驱动轴7从管5的上端伸出。一根外圆管轴8放置在管5的外侧,该圆管轴8与驱动轴7同轴,并用螺丝9固定至驱动轴7的顶端,以便与之共同旋转。圆管轴8具有下外周边部分,具有若干转子叶片11的转子12紧固于其上。圆管轴8用于将驱动轴7旋转运动传输至转子12,并可具有任何希望的结构。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圆管轴8形为圆管盖,它只在下端开口,如需要,在轴8中也可成形孔或孔眼。转子12安装在圆柱形泵壳体16中,它具有用作吸入口的底部开口13和用作排放口的侧面开口15。这样,圆管轴8、泵壳体16和转子12结合在一起构成泵P。当马达6运转时,驱动轴7与转子12一起旋转,从而熔融焊料从吸入口13吸入泵壳体16中,并离心地从排放口15排出。转子12最好设置有环形板14,它固定至转子叶片11的下侧。环形板14用作导向板,以阻止位于叶片11周边边缘的熔融焊料向下流动,并改进泵送效率。放置在容器1中的还有焊料喷嘴19,它在其内限定了焊料通道19a。喷嘴19具有第一向上指向的开口端28,该开口端28位于熔融焊料的表面水平之上;和第二开口端19b,该第二开口端19b位于泵P的排放口15的附近。这样,当泵P运转时,熔融焊料10从喷嘴19排出,从而在第一开口端28之上形成焊料波29。在以上实施例中,由于驱动装置6设置在容器1之下,不存在如图18所示的支承马达105的支承板110。因此有可能紧挨喷嘴19而设置泵P,这样,容器1的内侧容积与已知的焊接装置相比可小一些。因而贮存在容器1中的熔融焊料的容积可减少。此外,因为在焊料表面之上不存在诸如马达的障碍物,有可能在焊料波附近设置焊料容器1顶部的盖。因此,供给至盖与容器之间空间的惰性气体量能减少。还有,由于存在管5,驱动轴7能被很好地密封而与容器1中的熔融焊料10隔离。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焊料装置的各种实施例展示于图2至17中,其中相同标号用以表示相同部件。在以下说明书中,这些相同部件的解释将省略。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熔融焊料10的氧化物易于在包含熔融焊料的表面水平4区域,沉积在旋转圆管轴8的外侧壁上。此问题在图2所示的焊接装置中已得到解决。请参考图2,盖40放置成覆盖外圆管轴8的上部,以便在其间限定了一个间隙。盖40设置有出口41,其形状为从其上部伸出的L形管,并具有开口端41a,该开口端41a位于熔融焊料10的表面水平4之下。盖40具有下开口23,它沉没在熔融焊料10中,间隙通过它与排放口15进行流体联通,从而在泵P的转子12旋转时,熔融焊料10如箭头所示地,通过下开口23输入间隙,并从出口41排出。由于熔融焊料表面水平以上的圆管轴8接触间隙中的熔融焊料流,在圆管轴8上不发生焊料的氧化。在此实施例中,盖40整体地形成在凸缘构件18上,它与壳17共同构成喷嘴19和泵壳体16,对此下文将加以说明。如图3所示,螺旋脊61可成形在圆管轴8的外周边上,以加速间隙中熔融焊料10从下开口23至出口41的流动。图4所示的实施例也具有相似于图3实施例的螺旋脊61。在此实施例中,盖40与凸缘构件18分离,但通过支承臂62和螺丝24紧固至容器1的上部。请参考图5,盖40设置成覆盖圆管轴8的上部,以便在其间限定一个间隙。盖40具有位于其上部的惰性气体供给口64和沉没在熔融焊料10中的下开口。这样,当惰性气体通过供给口64供给时,间隙中位于熔融焊料10的表面水平4之上的空间保持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因此,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焊接装置,该焊接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容器(1),该容器(1)用于贮存熔融焊料(10),并在其下部分具有孔(3);管(5),该管(5)具有上、下开口的端部,在所述容器(1)内从所述孔(3)向上伸展,使得所述上开口端位于贮存在所述容器 (1)内的熔融焊料(10)的表面水平(4)之上;驱动轴(7),该驱动轴(7)可转动地放置在所述管(5)的内侧;驱动装置(6),该驱动装置(6)可进行运转,以便旋转所述驱动轴(7);泵(P),该泵(P)包括泵壳体(16),它放置在 所述容器(1)内的其下部上;吸入口(13)和排放口(15),它们设置在所述泵壳体(16)中;转子(12),它安放在所述泵壳体(P)内;和圆管轴(8),它放置在所述管(5)的外侧,并与所述驱动轴(7)同轴,所述圆管轴(8)具有下部分,该下部分位于所述泵壳体(16)中,所述转子(12)固定于其中;和上部分,该上部分固定至所述驱动轴(7)上,用以与其一起旋转;和焊料喷嘴(19),焊料喷嘴(19)放置在所述容器(1)内,并在其内限定焊料通道(19a),所述喷嘴(19)具有第一向上 指向的开口端(28)和第二开口端(19b),该第二开口端(19b)通过所述焊料通道(19a)与所述第一开口端(28)进行流体联通,并位于所述泵(P)的所述排放口(15)的附近;从而,当所述驱动装置(6)运转时,所述驱动轴(7)与所述转子 (12)一起旋转,从而熔融焊料(10)从所述吸入口(13)吸入所述泵壳体(16)中,通向所述排放口(15)和所述第二开口端(19b),并从所述喷嘴(19)排出,以便在所述第一开口端(28)之上形成焊料波(2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鸟羽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热计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