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其包括一内包装盒和一用于包裹所述内包装盒的外包装袋,所述内包装盒为一敞口盒体,它由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延伸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盒体侧面限定出盒体的开口并围合出一可容纳若干培养皿的半围合空间,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培养皿高度的整数倍,所述盒体开口的宽度与培养皿直径相等;所述外包装袋由前后相对设置的透气面和不透气面连接而成,所述透气面由透气部分和不透气部分组成,所述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不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部分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满足平板培养基的无菌要求和透气性,又不至于失水过度,且能保障平板培养基在运输和拿取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培养基的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商品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是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后一起出售。该产品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卫生防疫、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方面,特别是临床微生物检测和环境 微生物的检测。商品微生物培养基通常采用普通热收缩膜包装方式,它将裁切好的普通热 收缩膜套在培养基平皿上,然后用热风将其吹紧,使其紧贴在培养基平皿上,例如公开号 为CN2692082Y的中国专利就是采用此种包装方式。但是,直接在外层封有热收缩膜的培养 基无法难以保证达到无菌要求,影响培养基质量。公开号为CN 2018088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平板培养基的包装。该平 板培养基的包装包括外层包装袋和透气内层包装袋,外层包装袋是透明的真空袋,由尼龙 或透明塑胶膜等不透气的材质制成,热封口。其目的是满足药品生产企业对无菌条件的要 求,控制平板培养基中的水分含量,既不会出现平板培养基表面水分较多的现象,也不会出 现平板培养基因缺水而收缩的现象,延长平板培养基的有效期。但此种包装方式使得培养 基的水气实际并没有排出,而是将其密封在外层包装袋的内部,该专利所达到的透气效果 有限,且水气凝结后容易再次通过透气内层包装袋回流至培养基产生污染。另外,上述现有技术的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均采用在培养皿外部设置软质的包装 层,对于商品微生物培养基的运输或放置来说,并不方便,例如平板培养基在层叠放置时不 够稳定,且在人工拿取过程中稍有不慎或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使其既能 满足平板培养基的无菌要求和透气性,又不至于失水过度,且能保障平板培养基在运输和 拿取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其包括一内包装盒和一用于包裹所述内包装盒的外包 装袋,所述内包装盒为一敞口盒体,它由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延伸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 之间的盒体侧面限定出盒体的开口并围合出一可容纳若干培养皿的半围合空间,第一底面 与第二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培养皿高度的整数倍,所述盒体开口的宽度与培养皿直径相等; 所述外包装袋由前后相对设置的透气面和不透气面连接而成,所述透气面由透气部分和不 透气部分组成,所述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不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部分 的两侧。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包装盒为矩形盒体,所述盒体侧面依次由分别延伸于 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相应直边之间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第二侧面与盒 体开口相对,构成盒体的后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形状相同,均由矩形平面及以矩形平面位于 盒体开口的一边为底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半圆形平面组成。所述外包装袋的透气面设置在与所述盒体后壁相应的一面,以保持包装体内的培 养基有适度的透气性,但又不至于过度失水。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包装盒为半圆柱形盒体,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 为形状相同且直径与培养皿相等的圆形。优选地,所述透气面沿盒体侧面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距 离,宽度为培养皿直径的50 80%,以使包装体内培养基具有最佳的透气及保湿性能。具体地,所述透气面的透气部分选用透气纸质材料,所述不透气面和透气面的不 透气部分选用塑料薄膜。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通过采用本技术的包装盒的设计,装有平板培养基培养皿容纳于包装盒 中,使得培养基的放置更加稳固,不容易移位,保障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延长了平板培养 基的保质期;(2)通过在包装盒的外部设置一个包裹包装盒的一面透气,另一面不透气的透气 性包装袋,及时地向外界排出培养基散发出来的水蒸汽,避免过多水汽集聚在包装袋内又 再次回流而对培养基造成的污染;同时由于并不是所有面都透气,保证了其透气适度,不过 分失水,防止其失水干裂;(3)在包装袋的透气面选用部分透气材料,为优选方案,更好地保证了培养基的适 度透气环境中,延长其保质期。附图说明图1是装有平板培养基的培养皿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包装盒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包装盒示意图;图3是装有平板培养基的包装盒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外包装袋透气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是1-培养皿,2-包装盒,21-左侧面,22-右侧面,23-后侧面,24-上底面(实施例1 ), 25-下底面(实施例1 ),24’-上底面(实施例2),25’-下底面(实施例2),26’-盒体侧面(实 施例2),3-包装袋,31 -透气面,32-不透气面,311-透气部分,312-不透气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包括包装盒2和包装袋3。如图2a所示,包装盒2为一侧开口的矩形盒体,它由上底面24、下底面25、延伸于上底面24和下底面25之间的盒体侧面限定出盒体的开口并围合出一可容纳若干培养皿的 半围合空间,其中该盒体侧面由互相平行的左侧面21和右侧面22、垂直于左侧面21和右侧 面22的后侧面23构成。上底面24和下底面25的形状、大小相同,分别由一长方形片和以 该长方形片位于盒体开口的一边为底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半圆形平面构成。上底面24与下 底面25之间的距离为培养皿高度的整数倍,盒体开口的宽度与培养皿直径相等,也与半圆 形平面的直径相等。平板培养基装入到培养皿I的层叠堆放状态如图1所示。使用时,先 将装有平板培养基的培养皿I装入包装盒2内,装好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包装袋3由相对设置透气面31和不透气面32连接而成。如图4所示,透气面31 包括透气部分311和不透气部分312,透气部分311设置在透气面31的中间部分,不透气 部分312设置在透气面31的两端部分。透气部分311选用纸质透气材料,不透气部分312 和不透气面32选用塑料薄膜。其中,为了保证培养基有较好的透气及保水效果,透气面31 沿盒体侧面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距离,透气面宽度为培养皿直径的 50 80%ο使用时(如图5),将装有带培养基的培养皿I的包装盒2装入包装袋3,包装盒2 的开口的一面对应包装袋3的不透气面32,包装盒2的后侧面对应包装袋3的透气面31, 然后将包装袋3的封口密封。实施例2本例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2b所示,为本技术的包装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包装盒2为半圆柱形 盒体,上底面24’和下底面25’为形状相同且直径与培养皿相等的圆形。盒体侧面26’延 伸于上底面24’和下底面25’之间。培养皿I的圆形底面与包装盒的上、下底面形成及大 小相同。包装袋3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本技术不仅保证了平板培养基的放置稳定性和运输安全,还能保证培养基的 良好透气性。包装袋上只设置透气面和不透气面,便于培养基中水分排出,又不会导致培养 基过度失水,同时还能抵御外界细菌的污染。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包装盒和一用于包裹所述内包装盒的外包装袋,所述内包装盒为一敞口盒体,它由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延伸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盒体侧面限定出盒体的开口并围合出一可容纳若干培养皿的半围合空间,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培养皿高度的整数倍,所述盒体开口的宽度与培养皿直径相等;所述外包装袋由前后相对设置的透气面和不透气面连接而成,所述透气面由透气部分和不透气部分组成,所述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不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部分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包装盒和一用于包裹所述内包装盒的外包装袋,所述内包装盒为一敞口盒体,它由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延伸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盒体侧面限定出盒体的开口并围合出一可容纳若干培养皿的半围合空间,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培养皿高度的整数倍,所述盒体开口的宽度与培养皿直径相等;所述外包装袋由前后相对设置的透气面和不透气面连接而成,所述透气面由透气部分和不透气部分组成,所述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不透气部分设置在透气部分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培养基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包装盒为矩形盒体,所述盒体侧面依次由分别延伸于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相应直边之间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第二侧面与盒体开口相对,构成盒体的后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