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443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其包括:顶端开口的箱体、可封闭箱体底端并依靠重力打开的底盖、设置在箱体底部一侧的下叉脚、和设置在箱体顶部一侧的上叉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灵活多样、半自动的转运装/卸组合,而且杂料入箱不洒抛,运输道中不漏失,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常用碎玻璃杂料的转运装置,很容易出现入箱洒抛,运输道中有漏失,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该安全隐患,需增加防护元件,不仅结构复杂和成本高,而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及其方法。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其包括顶端开口的箱体、可封闭箱体底端并依靠重力打开的底盖、设置在箱体底部一侧的下叉脚、和设置在箱体顶部一侧的上叉脚。优选地,所述下叉脚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而上叉脚的个数为至少两个。优选地,所述下叉脚设置有允许叉车的叉铲插入的缺口,而上叉脚设置有允许叉车的叉铲插入的叉孔。本技术优点是本技术灵活多样、半自动的转运装/卸组合,而且杂料入箱不洒抛,运输道中不漏失,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顶端开口的箱体10、可封闭箱体10底端并依靠重力绕轴打开的底盖12、设置在箱体10底部一侧的下叉脚14、和设置在箱体10顶部一侧的上叉脚18。其中箱体10具有容纳杂料等的收容腔100,底盖12枢轴连接在箱体10底端。杂料为各类碎玻璃或角铁等杂料。下叉脚14的个数为至少两个,且下叉脚14为倒U槽结构,而上叉脚18的个数为至少两个。下叉脚14设置有允许叉车的叉铲插入的缺口 16,而上叉脚18设置有允许叉车的叉铲插入的叉孔180。本技术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是一种应用地磁万有引力,对常用危险杂料自重卸放/托载安全的装载箱体。本技术应用成功与否,关键是逻辑操作流程必须正确,否则本技术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对危险杂料的安全转运将成为事故的“制造箱”了,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箱体10置放于一平地上,其中底盖12与平地接触并封闭箱体10底端;将杂料从顶端开口放入到箱体10中的收容腔100内;由叉车的叉铲插入到下叉脚14内并将箱体10转移到另一平地;将箱体10置放于另一平地上;由叉车的叉铲插入到上叉脚18内,并向上提升叉铲,底盖12依重力下降打开箱体10底端,杂料落入另一平地上。下叉脚14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而上叉脚18的个数为至少两个。下叉脚14设置有允许叉车的叉铲插入的缺口 16,而上叉脚18设置有允许叉车的叉铲插入的叉孔180。本技术通过自重卸料,灵活多样、半自动的转运装/卸组合,而且杂料入箱不洒抛,运输道中不漏失,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端开口的箱体(10)、可封闭箱体(10)底端并依靠重力打开的底盖(12)、设置在箱体(10)底部一侧的下叉脚(14)、和设置在箱体(10)顶部一侧的上叉脚(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端开口的箱体(10)、可封闭箱体(10)底端并依靠重力打开的底盖(12)、设置在箱体(10)底部一侧的下叉脚(14)、和设置在箱体(10 )顶部一侧的上叉脚(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卸式多用途转运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俊吴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