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夹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309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料夹合机构,该种可以但不限定应用于三角胶贴附压滚设备的进料夹合机构,包括有一基座、一入料本体、一流体控制单元、一第一连动本体、两第一侧连动本体、一第二连动本体、两第二侧连动本体与两夹合体;利用改变流体控制单元的伸缩杆连动第一连动本体,即能依序连动两第一侧连动本体、第二连动本体和两第二侧连动本体位移,进而决定两夹合体呈现夹合或放松的状态。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相对于物料进行夹合与否的控制,能精确决定物料的输送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轮胎完成胎牙制造设备,特别涉及其进料夹合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车辆轮胎于制造过程中,需先产制完成胎牙,后续才能逐一完成各项エ序。一般完成胎牙的产制,需先取一裸胎牙,而后输入长条状、断面略呈三角形且具粘性的三角胶,经将三角胶底部与裸胎牙粘压且合为一体,以取得完成胎牙。现有三角胶在输送进入产制设备时,由于该三角胶为连续性物料,且材质柔软,若在进料后进行粘压エ序时未将等待输送的三角胶适当夹合定位与维持拉伸,一来有可能导致三角胶因堆积而变形或向侧边脱出或偏斜,ニ来也可能影响后端粘压エ序的进行。然而,现有坊间的进料机构,都未有能满足前述需求的机构,导致业者在进行产制时备受困扰。技术设计人有鉴于此,遂特以研创成本技术,期能凭借本技术的提出,俾提供一种理想的进料夹合机构以供业界使用,期使完成胎牙制造相关设备与设计能臻致完善与理想,特别是能够满足轮胎制造业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为满足现有轮胎完成胎牙制造设备中三角胶于进料时需夹合的需求,本技术夹合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进料夹合机构,其能相对于物料进行夹合与否的控制与作用;如此,能获致物料输送时能确保在应有的路径上,不会有变形、向侧边脱出或偏斜等缺失,也能使物料維持在拉伸状态,以利后续エ序的进行。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进料夹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底面延伸设有ー板体,该板体中开设有ー开ロ ;一入料本体,叠设于基座顶部,该入料本体至少包括有两平行且直立的板片,该两板片间形成有通道;—流体控制单兀,为ー气压输入输出结构,一端设有一伸缩杆,该流体控制单兀还配置有一流体输入管与一流体输出管,该流体控制单元位于该基座底部,且该伸缩杆内端固定于基座的开ロ处;—第一连动本体,设于基座下方,ー侧设有ー结合孔,该结合孔与伸缩杆末端连结,致使该第一连动本体能随伸缩杆连动;该第一连动本体底部向内上开设有ー缺槽,且该缺槽再向内上开设有两邻接的凹槽;两第一侧连动本体,各第一侧连动本体一端顶部设置有ー顶轴,该顶轴穿置于第ー连动本体的凹槽内,且该凹槽大于顶轴;一第二连动本体,呈“门”字形断面,两端分别设有开孔,该第二连动本体叠设于两第一侧连动本体顶部中间;两第二侧连动本体,该各第二侧连动本体呈长杆状,其中一端向下设置有一穿轴,该穿轴依序穿经第二连动本体的开孔和第一侧连动本体的穿孔,在该各第二侧连动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孔;两夹合体,底部设置有ー插轴,该各插轴用来穿置于孔内,该各夹合体上部设置有ホ入却大口卻o其中,该第一连动本体开设有一穿孔,且穿孔旁延伸设有沟槽,该沟槽能够凭借侧向的锁件锁合。其中,该第一侧连动本体的穿孔与第二连动本体的开孔位于同一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干其利用特殊的结构,达成物料的夹合作用,效果确实相当理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图2A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未夹合时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未夹合时的动作状态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进行夹合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进行夹合的动作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板体;12-开ロ ;2_入料本体;21_板片;22_通道;3-流体控制单元;31_伸缩杆;32_流体输入管;33_流体输出管;4_第一连动本体;41_结合孔;42-缺槽;43-凹槽;5_第一侧连动本体;51-顶轴;52-穿孔;53_沟槽;54_锁件;6-第二连动本体;61_开孔;7_第二侧连动本体;71_穿轴;72_孔;8_夹合体;81_插轴;82-夹合部;9_物料。具体实施方式兹谨就本技术进料夹合机构其详细内容,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图式,举ー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首请參阅图1与图2、图2A所示,本技术的进料夹合机构,包括有一基座1、一入料本体2、一流体控制单兀3、一第一连动本体4、两第一侧连动本体5、一第二连动本体6、两第二侧连动本体7与两夹合体8,其中该基座1,略呈平面状座体,底面延伸设有有一板体11,该板体中开设有ー开ロ12 ;该入料本体2,叠设于基座I顶部,该入料本体2至少包括有两平行且直立的板片21,该两板片21间形成有通道22 ;该流体控制单兀3,为ー气压输入输出结构,一端设有一伸缩杆31,另配置有一流体输入管32与一流体输出管33,利用控制流体的进出,能改变伸缩杆31的伸缩状态;该流体控制单元3固设于基座I底部,该伸缩杆31内端固定于基座I的开ロ 12处;该第一连动本体4,设于基座I下方,一侧设有一结合孔41,该结合孔41与伸缩杆31末端连结,致使该第一连动本体4能随伸缩杆31连动;该第一连动本体4底部向内上开设有一缺槽42,且该缺槽42再向内上开设有两邻接的两凹槽43 ;该两第一侧连动本体5,各第一侧连动本体5 —端顶部设置有ー顶轴51,该顶轴51穿置于第一连动本体4的凹槽43内,且该凹槽43容积大于顶轴51的体积;又该第一连动本体5开设有一穿孔52,且穿孔52旁延伸设有有沟槽53,该沟槽53可凭借侧向的锁件54锁合;该第二连动本体6,由顶面观的,略呈n字形(或称为“门”字形)断面,两端分别设有开孔61,该第二连动本体6叠设于两第一侧连动本体5顶部中间,形成第一侧连动本体5的穿孔52与第二连动本体6的开孔61位于同一轴线上;该两第二侧连动本体7,该各第二侧连动本体7略呈长杆状,其中一端向下设置有ー穿轴71,该穿轴71依序穿经第二连动本体5的开孔61和第一侧连动本体5的穿孔52,最后凭借锁件54将穿轴71锁固于穿孔52内;另该各第二侧连动本体7的另一端设有一孔72 ;该两夹合体8,底部设置有ー插轴81,该各插轴81用来穿置于孔72内,另于该各夹合体8上部设置有夹合部82。实施时,如图3与图4,令伸缩杆31向外伸出,连动第一连动本体4向一端移行,两顶轴51受制于该各凹槽43,使致该两顶轴51只能朝内后端移动,连带使得该两第一侧连动本体5翻转一角度,由于各第一侧连动本体5内部夹压穿轴71,导致该各穿轴71也被连带向外翻转,进而导致该两第二侧连动本体7都朝向外侧移行,此时该两第二侧连动本体7的间距将会加大,能提供位于入料本体2间的物料9顺利通过。另再如图5与图6,令伸缩杆31向内收缩,连动第一连动本体4向伸缩杆31端拉回,两顶轴51受制于该各凹槽43,使致该两顶轴51只能朝外前端移动,连带使得该两第一侧连动本体5反向翻转一角度,由于各第一侧连动本体5内部夹压穿轴71,导致该各穿轴71也被连带向内翻转,进而导致该两第二侧连动本体7都朝向内侧夹合,此时该两第二侧连动本体7的间距将会縮小,如此,配合夹合部82,能相对于物料9进行夹压。综上所述,本技术进料夹合机构,其利用特殊的结构,达成物料的夹合作用,确实相当理想。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料夹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底面延伸设有一板体,该板体中开设有一开口;一入料本体,叠设于基座顶部,该入料本体至少包括有两平行且直立的板片,该两板片间形成有通道;一流体控制单元,为一气压输入输出结构,一端设有一伸缩杆,该流体控制单元还配置有一流体输入管与一流体输出管,该流体控制单元位于该基座底部,且该伸缩杆内端固定于基座的开口处;一第一连动本体,设于基座下方,一侧设有一结合孔,该结合孔与伸缩杆末端连结,致使该第一连动本体能随伸缩杆连动;该第一连动本体底部向内上开设有一缺槽,且该缺槽再向内上开设有两邻接的凹槽;两第一侧连动本体,各第一侧连动本体一端顶部设置有一顶轴,该顶轴穿置于第一连动本体的凹槽内,且该凹槽大于顶轴;一第二连动本体,呈“门”字形断面,两端分别设有开孔,该第二连动本体叠设于两第一侧连动本体顶部中间;两第二侧连动本体,该各第二侧连动本体呈长杆状,其中一端向下设置有一穿轴,该穿轴依序穿经第二连动本体的开孔和第一侧连动本体的穿孔,在该各第二侧连动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孔;两夹合体,底部设置有一插轴,该各插轴用来穿置于孔内,该各夹合体上部设置有夹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料夹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底面延伸设有一板体,该板体中开设有一开口 ; 一入料本体,叠设于基座顶部,该入料本体至少包括有两平行且直立的板片,该两板片间形成有通道; 一流体控制单元,为一气压输入输出结构,一端设有一伸缩杆,该流体控制单元还配置有一流体输入管与一流体输出管,该流体控制单元位于该基座底部,且该伸缩杆内端固定于基座的开口处; 一第一连动本体,设于基座下方,一侧设有一结合孔,该结合孔与伸缩杆末端连结,致使该第一连动本体能随伸缩杆连动;该第一连动本体底部向内上开设有一缺槽,且该缺槽再向内上开设有两邻接的凹槽; 两第一侧连动本体,各第一侧连动本体一端顶部设置有一顶轴,该顶轴穿置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珍
申请(专利权)人:哲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