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298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5:19
一种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用于解决传统发泡体制作劳动强度大、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特别之处是:所述装置包括底座、搅拌架、料桶、搅拌机构、卸料机构和料桶盖封闭机构,所述搅拌架、卸料机构位于底座上,料桶与卸料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搅拌架上部,搅拌机构包括升降液压缸、搅拌电机和搅拌器,搅拌电机位于搅拌电机架上,升降液压缸固定在搅拌架顶部,升降液压缸杆固接搅拌电机架,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搅拌器杆,在搅拌电机架下部设有滑杆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紧凑、便于移动,占用空间少,制作成本低、可以连续性作业,仅用一人就可以完成操作,特别适合用于汽车内饰等小型发泡体制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泡体搅拌装置,特别是适合于生产汽车内饰件等小型发泡体的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缓冲材料常选用聚氨酯发泡体。发泡体的制作过程如下按照配比将化学原料在容器中进行搅拌,然后将经过搅拌的原料倒入成型箱体中进行发泡膨胀,使化学原料混合所产生化学变化,依其膨胀系数而形成发泡体,再将发泡体按照使用形态进行切害I]。目前,发泡体制作方式,一种是采用较为先进的连续发泡成型机,将化学原料导入发泡成型机的灌注混合装置中混合,配合输送带及成型箱体的设置,制造出长条形连续的大体积发泡体装置。连续发泡成型机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占地大,设备本身成本投入较高,不适用于目前汽车内饰类小型产品的应用。还有一种传统发泡体制作方式,是由人工将原料按比例倒入发泡料桶进行搅拌,再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将料桶中的化学原料倒入成型箱体中发泡成型。这种传统发泡体制作方式虽然不需要占用大型厂房,但存有搅拌不均匀、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搅拌时间不能精准控制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产品性能不易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本技术所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特别之处是所述装置包括底座、搅拌架、料桶、搅拌机构、卸料机构和料桶盖封闭机构,所述搅拌架、卸料机构位于底座上,料桶与卸料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搅拌架上部,搅拌机构包括升降液压缸、搅拌电机和搅拌器,搅拌电机位于搅拌电机架上,升降液压缸固定在搅拌架顶部,升降液压缸杆固接搅拌电机架,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搅拌器杆,在搅拌电机架下部设有滑杆压块。上述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滑动架、力臂、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托架、料桶架和卸料液压缸,所述料桶架为L形,料桶架下部横杆与料桶底部固接;所述滑动架位于底座的滑槽内,滑动架上部与对称设置的两根力臂的下端铰接,滑动架上部还设有力臂挡板;所述两力臂上分别设有力臂导槽,两力臂的上端与料桶架的纵杆端部铰接,两力臂顶部还设有料桶架挡板;所述卸料液压缸的尾部与底座铰接,卸料液压缸杆端部与第一支架上端、第二支架的下端铰接,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滑动架下部铰接,第二支架上端与力臂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固接托架,托架上设有导轮。上述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所述搅拌架中部固定横板,所述料桶盖封闭机构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半圆形料桶盖、两根对称设置的滑杆和两组对称设置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由滑块座、复位弹簧、滑块和楔块组成,所述两滑杆下部穿过横板,其底部分别固接各料桶盖,滑杆的外侧面为斜面;所述滑块座和楔块固定在横板下部且分别位于滑杆两侧,楔块的斜面与滑杆的斜面匹配接触,所述复位弹簧、滑块位于滑块座内,复位弹簧顶压滑块,滑块顶压滑杆。上述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器杆和搅拌盘,搅拌盘和搅拌器杆间均布三根连接杆,搅拌盘上设有三个垂直壁通孔和三个沉头通孔,垂直壁通孔、沉头通孔间隔设置。本技术针对传统发泡体制作劳动强度大、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所述装置只需人工将原料按配比倒入料桶,即可控制设备完成原料搅拌和卸料操作。其独特的搅拌器盘式结构,不易产生大量气泡;由电机带动的搅拌器可使搅拌程度和时间准确控制,保证了聚氨酯泡沫制品蜂窝的均匀,提高了产品性能,而且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紧凑、便于移动,占用空间少,制作成本低、可以连续性作业,仅用一人就可以完成操作,特别适合用于汽车内饰等小型发泡体制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卸料机构滑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卸料机构卸料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料桶盖封闭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搅拌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如下1·底座,2.滑槽,3.滑动架,4.力臂挡板,5.力臂,5_L力臂导槽,6.托架,7.导轮,8.料桶,9.搅拌器,9-1.搅拌器杆,9-2.连接杆,9-3.搅拌盘,9-4.沉头通孔,9-5.垂直壁通孔,10料桶盖,11.横板,12.搅拌电机架,13.滑杆压块,14.搅拌电机,15.升降液压缸,16.料桶架,17.第二支架,18.第一支架,19.卸料液压缸,20.搅拌架,21.滑杆,22.滚轮,23.楔块,24.滑块,25.复位弹簧,26.滑块座,27.料桶架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技术包括底座1、搅拌架20、料桶8、搅拌机构、卸料机构和料桶盖封闭机构。底座I为框架结构,搅拌架20和卸料机构均位于底座上,料桶8与卸料机构连接,由卸料机构驱动料桶卸料。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搅拌架上部,搅拌机构包括升降液压缸15、搅拌电机14和搅拌器9,搅拌电机位于搅拌电机架12上,升降液压缸15固定在搅拌架顶部,升降液压缸杆固接搅拌电机架12,当升降液压缸杆动作时驱动搅拌电机架上下移动。搅拌电机14的输出轴固接搅拌器杆9-1,搅拌电机转动时带动搅拌器9转动,对料桶中原料进行搅拌。在搅拌电机架下部对称设有两滑杆压块13。参看图5,搅拌器9的位置对应料桶8,搅拌器9包括搅拌器杆9-1和搅拌盘9_3,搅拌盘和搅拌器杆间均布三根连接杆9-2,这三根连接杆一方面提高了搅拌盘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对原料的搅拌。为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搅拌盘上设有三个垂直壁通孔9-5和三个设置了大倒角的沉头通孔9-4,垂直壁通孔、沉头通孔间隔设置。该结构搅拌时,不易产生大量气泡,保证了聚氨酯泡沫制品蜂窝的均匀。参看图1-3,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滑动架3、力臂5、第一支架18、第二支架17、托架6、料桶架16和卸料液压缸19。所述料桶架16为由横杆和纵杆构成的L形,料桶架下部的横杆与料桶8底部固接。所述滑动架3位于底座I的滑槽2内,滑动架上部与对称设置的两根力臂5的下端铰接,滑动架上部还设有力臂挡板4。所述两力臂5的两个相对应的面上分别设有力臂导槽5-1,两力臂的上端与料桶架16的纵杆上端铰接,两力臂顶部还设有料桶架挡板27。所述卸料液压缸19的尾部与底座I铰接,卸料液压缸杆端部与第一支架18的上端、第二支架17的下端铰接,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滑动架3下部铰接,第二支架上端与力臂导槽5-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固接托架6,托架上设有导轮7。参看图1、图4,所述料桶盖封闭机构包括两块对称设置半圆形料桶盖10、两根对称设置的滑杆21和两组对称设置的复位组件。在搅拌架20中部固定横板11,搅拌器杆9-1穿过横板和料桶盖。所述复位组件由滑块座26、复位弹簧25、滑块24和楔块23组成。两根滑杆的下部穿过横板11,其底部分别固接料桶盖10,滑杆的外侧面为斜面,滑杆的顶部设有滚轮22,滚轮的位置与滑杆压块13上下对应。所述滑块座26和楔块23固定在横板下部且位于滑杆两侧,楔块的斜面与滑杆的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匹配接触。所述复位弹簧25、滑块24位于滑块座内,复位弹簧顶压滑块,滑块顶压滑杆21。参看图1-4,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由人工将原料按配比倒入料桶8内,启动升降液压缸15,升降液压缸杆驱动搅拌电机架下移,搅拌电机14和搅拌器9随之下移,使搅拌器进入料桶8内。当位于搅拌电机架下部的滑杆压块13触压到滑杆21顶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搅拌架(20)、料桶(8)、搅拌机构、卸料机构和料桶盖封闭机构,所述搅拌架(20)、卸料机构位于底座(1)上,料桶(8)与卸料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搅拌架上部,搅拌机构包括升降液压缸(15)、搅拌电机(14)和搅拌器(9),搅拌电机位于搅拌电机架(12)上,升降液压缸(15)固定在搅拌架顶部,升降液压缸杆固接搅拌电机架(12),搅拌电机(14)的输出轴固接搅拌器杆(9?1),在搅拌电机架(12)下部设有滑杆压块(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底座(I)、搅拌架(20)、料桶(8)、搅拌机构、卸料机构和料桶盖封闭机构,所述搅拌架(20)、卸料机构位于底座(I)上,料桶(8)与卸料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搅拌架上部,搅拌机构包括升降液压缸(15)、搅拌电机(14)和搅拌器(9),搅拌电机位于搅拌电机架(12)上,升降液压缸(15)固定在搅拌架顶部,升降液压缸杆固接搅拌电机架(12),搅拌电机(14)的输出轴固接搅拌器杆(9-1),在搅拌电机架(12)下部设有滑杆压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常压发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滑动架(3)、力臂(5)、第一支架(18)、第二支架(17)、托架(6)、料桶架(16)和卸料液压缸(19),所述料桶架(16)为L形,料桶架下部横杆与料桶(8)底部固接;所述滑动架(3)位于底座的滑槽(2)内,滑动架上部与对称设置的两根力臂(5)的下端铰接,滑动架上部还设有力臂挡板(4);所述两力臂(5)上分别设有力臂导槽(5-1),两力臂的上端与料桶架(16)的纵杆端部铰接,两力臂顶部还设有料桶架挡板(27);所述卸料液压缸(19)的尾部与底座(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军龙徐伟华王海艳马雨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