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压型模。
技术介绍
目前,对汽车的钢管制件进行标准压弯多采用扎弯模的多次扎弯,其固有工时大,人力成本高和压型尺寸的不准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省时且压型标准的压型模。一种压型模,包括有以下的组件下模座、下模、第二下模、第一支撑板、定位板、第一定位钉、上模、上模座、第二支撑板、顶板、第二定位钉、挡块、第三支撑板和导柱,下模座、下模、第二下模、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之间以螺栓连接,顶板、第二定位钉、导柱之间以螺栓连接,定位板、第一定位钉与下模焊接,上模、上模座、第二支撑板之间螺栓连接。上述的各部件之间连接后构成压型模。本技术功效高、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可以大批量的生产驾驶室左右支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产品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模座、2-下模、3-第二下模、4-第一支撑板、5-定位板、6-第一定位钉、7-上模、8-上模座、9-第二支撑板、10-顶板、11-第二定位钉、12-挡块、13-第二支撑板、14-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压型模,将金属件放置在由下模、顶板组成的模槽中,上、下模座对压及可成型驾驶室左右支架(如图2所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型模,包括有以下的组件:下模座、下模、第二下模、第一支撑板、定位板、第一定位钉、上模、上模座、第二支撑板、顶板、第二定位钉、挡块、第三支撑板和导柱,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下模、第二下模、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之间以螺栓连接,顶板、第二定位钉、导柱之间以螺栓连接,定位板、第一定位钉与下模焊接,上模、上模座、第二支撑板之间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压型模,包括有以下的组件下模座、下模、第二下模、第一支撑板、定位板、第一定位钉、上模、上模座、第二支撑板、顶板、第二定位钉、挡块、第三支撑板和导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军,王安生,邵玉忠,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恒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