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德强专利>正文

一种跟骨牵引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975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2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跟骨牵引导向装置,包括锁定钢板、导向套筒和牵引针。锁定钢板内侧有一定弧度的向内弯曲,可与患肢远端契合,能有效固定患肢,斜边内上方设有一圆形凹陷,其弧度可与患者的内踝契合,加强固定效果。锁定钢板斜边缘处设有定位孔,处于内踝下端与足跟骨后下缘连线的中点,定位孔贯穿锁定钢板且内部有螺纹。导向套筒内部中空,外部有螺纹,可与定位孔内部螺纹完全匹配,即导向套筒拧入定位孔后,导向套筒的中心轴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跟骨,从而使牵引针穿过导向套筒后,呈水平位垂直打入跟骨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跟骨牵引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骨科临床医疗中,跟骨牵引是的一种常用技术。主要适用于胫骨不稳定性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以及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这种医疗技术,对于骨折术前的复位,或部分患者长期的牵引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这种牵引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该牵弓I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其定位往往不够准确。临床实践中,虽然有助手在旁帮助目测定位,但是由于下肢骨折后踝部、足部比较肿胀,加上操作者操作往往凭目测,常常会出现牵引针位置欠佳,出针点不甚理想的情况,进而影响牵引力度及效果,甚至导致牵引失败。轻者反复退针重穿,重者损伤重要结构,出针点偏下损伤足底软组织结构,偏上则进入距下关节,损伤关节囊、关节软骨或关节内出血、感染,偏前损伤中足重要结构。另外,出针点位置不佳可以导致牵引的力线与骨折近端的轴线不相一致,潜在导致骨折的内翻或外翻畸形。毫无疑问,上述不准确的定位不仅给医师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增加了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同时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跟骨牵引的定位导向装置,对于提高该项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并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定位不够准确的缺陷,提供一种跟骨牵引导向装置,该跟骨牵引导向装置构思巧妙,设计独特,结构简洁新颖,操作方便,定位快速准确。应用该定位导向装置,在操作跟骨牵引时,保证牵引针能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打入跟骨内,从而有效地进行跟骨牵引。对于提高跟骨牵引操作技术的准确性,并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跟骨牵引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钢板内侧有一定弧度的向内弯曲,可与患肢远端契合,能有效固定患肢,所述的锁定钢板斜边内上方设有一圆形凹陷,其弧度可与患者的内踝契合,加强固定效果;在所述的锁定钢板的斜边缘处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于内踝下端与足跟骨后下缘连线的中点,患者的足跟大小略有不同,故设计三个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锁定钢板,且所述定位孔内部有螺纹;所述的导向套筒内部中空,外部有螺纹,并可与所述定位孔内部螺纹完全匹配,即所述导向套筒拧入定位孔后,导向套筒的中心轴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跟骨,从而使所述牵引针穿过所述导向套筒后呈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打入跟骨内。所述牵引针穿过所述导向套筒打入跟骨,使牵引针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跟骨。所述的锁定钢板上的所述圆形凹陷直径为2cm,顶点A ;所述三个定位孔分别为1、2、3,内径均为3mm,A点与对边的垂直交点为B,AB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cm,所述圆形凹陷对边中点为C, BC间距离为8cm。其使用方法为I)将所述锁定钢板紧贴于患肢内踝处;2) —名医师手扶患肢,使患肢足尖向上,保证患肢呈中立位,并用手按压固定所述锁定钢板;3)将所述导向套筒拧入所述定位孔并固定;4)将所述牵引针从所述导向套筒的中空处插入;5)将所述牵引针打入跟骨。所述牵引针最大外径略小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径。所述跟骨牵弓I导向装置选用不锈钢材料或医用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所述的锁定钢板,在斜边缘处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于内踝下端与足跟骨后下缘连线的中点,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锁定钢板,且所述定位孔内部有螺纹;所述的导向套筒内部中空,外部有螺纹,并可与所述定位孔内部螺纹完全匹配,即所述导向套筒拧入定位孔后,导向套筒的中心轴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跟骨,从而使所述牵引针穿过所述导向套筒后呈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打入跟骨内。使患者直立时牵引针与地平面完全水平,保证牵引针能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打入跟骨内,从而有效地进行跟骨牵弓I,充分发挥导向作用。2、本技术所述的锁定钢板斜边缘上设有三个定位孔,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跟骨灵活选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3、本技术的光滑内壁能有效防止对皮肤接触面的损伤,同时微小的滑动方便微调定位针插入点的位置所述锁定钢板内侧表面为光滑表面,边缘内侧的圆形凹陷表面也是弧形光滑表面,使得定位时不损伤皮肤接触面,同时微小的滑动方便微调定位针插入点的位置。4、本技术内侧各部的弧度能与患者肢体相应部位有效契合,增强了固定效果所述锁定钢板内侧有一定弧度的向内弯曲,可与患肢远端契合,能有效固定伤腿;所述锁定钢板斜边内上方设有一圆形凹陷,其弧度可与患者的内踝部吻合,加强固定效果。5、本技术结构模式多样化,可根据需求选择。综上,本技术结构思巧妙,设计独特,结构简洁新颖,操作方便,定位快速准确,应用该定位导向装置,在操作跟骨牵引时,保证牵引针能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打入跟骨内,从而有效地进行跟骨牵引,对于提高跟骨牵引操作技术的准确性,并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注该图中的定位孔实际为3个,原理相同。为简化视图,简化为I个。)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注该图中的定位孔实际为3个,原理相同。为简化视图,简化为I个。)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跟骨牵引导向装置,由锁定钢板(I)、导向套筒(2)与牵引针(3 )组成。所述锁定钢板(1)面向人脚跟骨的一侧为凹陷(11),所述锁定钢板(I)的斜侧边上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处于内踝下端与足跟骨后下缘连线的中点处。所述的锁定钢板(I)斜边缘上设有三个定位孔(12),可根据患者的跟骨灵活选择。如图1至3所示,所述的锁定钢板(I)的所述内踝圆形凹陷(11)直径为2cm,顶点为A ;三个定位孔(12)内径均为3mm, A点与对边的垂直交点为B, AB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cm,所述圆形凹陷对边中点为C,BC间距离为8cm。如图2、3所示,所述定位孔(12)贯穿所述锁定钢板。所述的导向套筒(2)内部中空,外部的一端设有螺纹,并可与所述定位孔(12)内螺纹配合,即所述导向套筒(2)拧入定位孔(12)后,将导向套筒(2)平行于地面,并且垂直于跟骨,从而使所述牵引针(3)穿过所述导向套筒(2 )后,保持其呈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打入跟骨内。所述牵弓丨针(3 )最大外径略小于导向套筒(2)的内径。使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导向套筒(2)、所述牵引针(3)的中心轴重合。如图2、3所示,所述定位孔(12)、导向套筒(2)和牵引针(3)装配后,导向套筒(2)与锁定钢板(I)内侧最大横截面垂直,保证牵引针(3)与患者跟骨侧平面呈90度角垂直。从而使牵引针(3)穿过所述导向套筒(2)保持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当牵引针(3)打入跟骨内的患处后,患者直立时的牵引针(3)与地平面完全水平。如图2、3所示,所述锁定钢板(I)内侧有一定弧度的向内弯曲,可与患肢远端契合,能有效地使患肢与牵引针(3)。所述圆形凹陷(11)其弧度可与患者的内踝部契合,加强固定效果。综上,本技术的构思巧妙,设计独特,结构简洁新颖,操作方便,定位快速准确,应用该定位导向装置,在操作跟骨牵 引时,保证牵引针能水平位并与跟骨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跟骨牵引导向装置,包括:锁定钢板(1)、导向套筒(2)和牵引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钢板(1)内侧有一定弧度的向内弯曲,可与患肢远端契合,能有效固定锁定患肢,所述的锁定钢板(1)斜边内上方设有一圆形凹陷(11),其弧度可与患者的内踝契合,加强固定效果;在所述的锁定钢板(1)的斜边缘处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处于内踝下端与足跟骨后下缘连线的中点,患者的足跟大小略有不同,故设计三个所述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贯穿所述的锁定钢板(1),且所述定位孔(12)内部有螺纹;所述导向套筒(2)内部中空,外部有螺纹,并可与所述定位孔(12)内部螺纹完全匹配,即所述导向套筒(2)拧入定位孔(12)后,导向套筒(2)的中心轴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跟骨,从而使所述牵引针(3)穿过所述导向套筒(2)后呈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打入跟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骨牵引导向装置,包括锁定钢板(I)、导向套筒(2)和牵引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钢板(I)内侧有一定弧度的向内弯曲,可与患肢远端契合,能有效固定锁定患肢,所述的锁定钢板(I)斜边内上方设有一圓形凹陷(11),其弧度可与患者的内踝契合,加强固定效果;在所述的锁定钢板(I)的斜边缘处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处于内踝下端与足跟骨后下缘连线的中点,患者的足跟大小略有不同,故设计三个所述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贯穿所述的锁定钢板(1),且所述定位孔(12)内部有螺纹;所述导向套筒(2)内部中空,外部有螺纹,并可与所述定位孔(12)内部螺纹完全匹配,即所述导向套筒(2)拧入定位孔(12)后,导向套筒(2)的中心轴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跟骨,从而使所述牵引针(3)穿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德强钱莉孟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孟德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