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
技术介绍
对于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光元件,一般使用由以碘染色的聚乙烯醇(PVA)构成的膜作为取向层(非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铃木八十二编著,《液晶Π 7 7° 4 Θ Tt T》,日刊工业新闻社,2005年11月28日发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特定的偏振光层和光取向层的、新型偏振光元件及含有该偏振光元件的圆起偏器,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解决本专利技术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I〕 〔17〕点的专利技术。〔I〕偏振光元件,是一种在透明基材上,光取向层及偏振光层依次按照顺序设置而成的起偏器,该光取向层,由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形成,该偏振光层,由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形成。〔 2〕如上述〔I〕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偏振光层是在X线衍射测定中获得布拉格峰的偏振光层。〔3〕如上述〔I〕或〔2〕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组合物含有2种以上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 4〕如上述〔I〕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是含有式(A’ )所示基团的聚合物。
【技术保护点】
偏振光元件,是一种在透明基材上,光取向层及偏振光层依次按照顺序设置的起偏器,该光取向层由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形成,该偏振光层由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07 JP 2011-1509311.偏振光元件,是一种在透明基材上,光取向层及偏振光层依次按照顺序设置的起偏器,该光取向层由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形成,该偏振光层由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偏振光层是在X射线衍射测定中获得布拉格峰的偏振光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组合物含有2种以上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是含有式(A’ )所示基团的聚合物,5.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在所述透明基材上涂布含有具有所述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和溶剂的组合物,于该透明基材上形成第I涂布膜的工序;通过从该第I涂布膜干燥除去该溶剂,于该透明基材上形成第I干燥被膜,获得第I层积体的工序;通过对该第I干燥被膜进行偏振光UV照射,由该第I干燥被膜形成光取向层,获得第 2层积体的工序;在该第2层积体上的该光取向层上,涂布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二色性色素及溶剂的组合物,于该光取向层上形成第2涂布膜的工序;在该第2涂布膜中含有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不会进行聚合的条件下,通过对该第2涂布膜进行干燥,于该光取向层上形成第2干燥被膜,获得第3层积体的工序;使该第2干燥被膜中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成为近晶液晶状态后,通过保持该近晶液晶状态使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聚合,由该第2干燥被膜形成偏振光层的工序。6.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光元件,其形状是膜状且为长条状。7.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准备将透明基材卷绕于第I卷芯的第I滚筒的工序;从该第I滚筒,连续送出该透明基材的工序;涂布含有具有所述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和溶剂的组合物,于该透明基材上连续形成第I涂布膜的工序;通过从该第I涂布膜干燥除去该溶剂,于该透明基材上形成第I干燥被膜,连续获得第 I层积体的工序;通过对该第I干燥被膜进行偏振光UV照射,形成具有相对于该第I层积体的搬运方向呈大致45°角度的取向方向的光取向层,连续获得第2层积体的工序;在该光取向层上,涂布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二色性色素及溶剂的组合物,于该光取向层上连续形成第2涂布膜的工序;在该第2涂布膜中含有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不会进行聚合的条件下,通过对该第2涂布膜进行干燥,于该光取向层上形成第2干燥被膜,连续获得第3层积体的工序;使该第2干燥被膜中含有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成为近晶液晶状态后,通过保持该近晶液晶状态,使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聚合,形成在相对于该第3层积体的搬运方向呈45°角度具有吸收轴的偏振光层,连续获得偏振光元件的工序;将连续获得的偏振光元件卷绕于第2卷芯,获得第2滚筒的工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