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TGK专利>正文

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093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阀,能够防止或阻止因咬入工作流体内包含的杂质导致的阀部工作问题。某一方式的控制阀(101)包括:与阀孔(114)同轴延伸的筒状引导部(119);有底筒状的阀体(118),其通过与阀孔(114)接触和脱离而开闭阀部;以及抵消结构,其包括由阀体(118)和引导部(119)包围的背压室(154)以及使阀孔(114)与背压室(154)进行连通的泄漏通路,经由泄漏通路向背压室(154)导入工作流体,由此抵消作用于阀体(118)的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压力。在阀体(118)与引导部(119)的重叠部中形成有滑动部和间隙部。构成如下结构:至少在闭阀时形成滑动部在周向上连接的状态,在开阀时重叠部中的间隙部的比例大于滑动部的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阀,特别是涉及具有对阀开度进行 电动调节的驱动器的控制阀。
技术介绍
通常,汽车用空调装置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配置在冷媒循环通路上而构 成。并且,为了根据这种制冷循环的运转状态来切换冷媒循环通路、调节冷媒流量等而设置 有各种控制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作为这种控制阀,适当地采用机械阀和电动阀,其 中,机械阀通过由来自冷媒的压力引起的力与对抗该力的弹簧的作用力之间的平衡而开闭 阀部,电动阀具备用于从外部对开度实施电动调节的驱动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87354号公报另外,在这种空调装置中设置电动阀的情况下,作为其驱动器使用马达、螺线管 等,但是为了节省空间、节省电力等,期望其驱动器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结构。根据这种观点, 特别是在具备需要较大的开闭驱动力的大口径的阀部的电动阀中,有时设置用于抵消作用 于其阀体的流体压力的背压抵消结构。在这种电动阀中,为了保持其背压,大多数情况下微 小地设定分割背压室的阀体的滑动部的间隙。然而,在这种空调装置中,有时在压缩机的排出冷媒中包含由其滑动部的磨损等 而产生的金属粉等杂质。并且,在冷媒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过程中该杂质流入到电动阀的 滑动部,有时妨碍其平滑的滑动。即,前后差压作用于电动阀的阀体,因此在该阀体的滑动 部的入口与出口之间产生压力差,由于该压力差,杂质流入到滑动部。这样,当在滑动部中 堆积杂质时,该杂质固着于阀体上等,可能对阀部的平滑的开闭带来障碍。此外,这种问题 并不限于车辆,其同样存在于搭载电动阀的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或者阻止因工作流体内包含的杂质的咬入 而引起的阀部的工作不良的电动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方式的控制阀具备主体,其设置有工作流体的 导入端口和导出端口 ;阀孔,其设置在连接导入端口与导出端口的通路上;筒状的引导部, 其设置于主体内,与阀孔同轴延伸;有底筒状的阀体,其可滑动地插入引导部,通过向轴线 方向位移而底部与阀孔进行接触和脱离从而开闭阀部;驱动器,其安装于主体,能够对阀体 施加轴线方向的驱动力;以及抵消结构,其包括由阀体和引导部包围的背压室以及使阀孔 与背压室进行连通的泄漏通路,经由泄漏通路向背压室导入工作流体,由此抵消作用于阀 体的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压力。在阀体插入引导部而形成的重叠部中形成滑动部和间隙 部,构成如下结构至少在闭阀时形成滑动部在周向上连接的状态,并且该滑动部的间隙的 截面小于泄漏通路的截面,在开阀时重叠部的间隙部的比例大于滑动部的比例。根据该方式,至少在闭阀时,在阀体与引导部之间的重叠部中形成滑动部在周向上连接的状态,该滑动部的间隙的截面小于泄漏通路的截面。因此,稳定地维持导入到背压室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能够使抵消结构有效地发挥功能,即使是较大的阀部,也能够以较小驱动力进行驱动。另一方面,即使在这种状态下杂质被导入到该滑动部,在开阀时重叠部中间隙部的比例大于滑动部的比例,因此能够通过该间隙部来排出杂质。即,能够防止或者阻止由工作流体内包含的杂质的咬入引起的阀部的工作不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式也公开了一种控制阀。该控制阀具备主体,其设置有工作流体的导入端口和导出端口 ;阀孔,其设置在连接导入端口与导出端口的通路上;分割部,其设置于主体内;阀体,其被分割部可相对位移地插入,通过向轴线方向位移而与阀孔进行接触和脱离从而开闭阀部;驱动器,其能够对阀体施加轴线方向的驱动力;以及抵消结构,其包括由阀体和分割部包围的背压室以及使阀孔与背压室进行连通的泄漏通路,经由泄漏通路向背压室导入工作流体,由此抵消作用于阀体的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压力,分割部插入阀体而形成的重叠部的间隙构成为在阀部全开时比闭阀时大。根据该方式,在阀部全开时阀体与分割部之间的重叠部的间隙变大,因此即使在重叠部中存在杂质,也容易排出该杂质。即,能够防止或者阻止由存在工作流体内包含的杂质而引起的阀部的工作不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式也是一种控制阀。该控制阀具备主体,其设置有工作流体的导入端口和导出端口 ;阀孔,其设置在连接导入端口与导出端口的通路上;分割部,其设置于主体内;以及阀体,其被分割部可相对位移地插入,在与阀孔相反侧与分割部之间形成背压室,另一方面,向轴线方向位移而与阀孔进行接触和脱离从而开闭阀部,分割部插入阀体而形成的重叠部的间隙在阀部全开时大于闭阀时。根据该方式,在阀部全开时阀体与分割部之间的重叠部的间隙变大,因此即使在重叠部中存在杂质,也容易排出该杂质。即,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由存在工作流体内包含的杂质而引起的阀部的工作不良。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由工作流体内包含的杂质的咬入引起的阀部的工作不良的电动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阀体的滑动部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4是表示阀体的滑动部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5是表示阀体的滑动部的杂质排出功能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 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 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 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14是表示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5是表示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18是表示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9是表示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0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2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23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4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5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6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阀体周边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7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28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具体结构和动作的截面图。图29是表示阀体的滑动部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0是表示阀体的滑动部的结构和动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参考标记]1:控制阀;2 :阀主体;4 :螺线管;5 :主体;16 :阀5孔;18 :阀座;22 :阀体;24 :引 导部;26 :背压室;36 :先导阀座;37 5孔;38 :0形环;72 :工作杆;76 :先导阀体;101 :控 制阀;102 :阀主体;104 :螺线管;105 :主体;110 :导入端口 ;112 :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设置有工作流体的导入端口和导出端口;阀孔,设置在连接所述导入端口与所述导出端口的通路上;筒状的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阀孔同轴地延伸;有底筒状的阀体,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引导部,通过向轴线方向位移,底部与所述阀孔进行接触和脱离从而开闭阀部;驱动器,安装于所述主体上,能够对所述阀体施加轴线方向的驱动力;以及抵消结构,包括由所述阀体和所述引导部包围的背压室以及使所述阀孔与所述背压室进行连通的泄漏通路,经由所述泄漏通路向所述背压室导入工作流体,由此抵消作用于所述阀体的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压力,在所述阀体插入所述引导部而形成的重叠部中形成有滑动部和间隙部,并构成如下结构:至少在闭阀时,形成所述滑动部在周向上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滑动部的间隙截面小于所述泄漏通路的截面,在开阀时,所述重叠部中所述间隙部的比例大于所述滑动部的比例。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30 JP 2011-217463;2011.12.15 JP 2011-2748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设置有工作流体的导入端口和导出端口; 阀孔,设置在连接所述导入端口与所述导出端口的通路上; 筒状的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阀孔同轴地延伸; 有底筒状的阀体,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引导部,通过向轴线方向位移,底部与所述阀孔进行接触和脱离从而开闭阀部; 驱动器,安装于所述主体上,能够对所述阀体施加轴线方向的驱动力;以及抵消结构,包括由所述阀体和所述引导部包围的背压室以及使所述阀孔与所述背压室进行连通的泄漏通路,经由所述泄漏通路向所述背压室导入工作流体,由此抵消作用于所述阀体的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压力, 在所述阀体插入所述引导部而形成的重叠部中形成有滑动部和间隙部,并构成如下结构至少在闭阀时,形成所述滑动部在周向上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滑动部的间隙截面小于所述泄漏通路的截面,在开阀时,所述重叠部中所述间隙部的比例大于所述滑动部的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阀体上分别局部设置的互补形状的周面在闭阀时卡合,由此形成所述滑动部在周向上连接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与所述阀体的互补形状的周面的卡合在开阀时被解除,由此在所述重叠部的整体上形成所述间隙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在开阀状态与闭阀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位移的过程中,始终确保存在所述滑动部, 当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重叠部变小的方向位移时,所述滑动部的比例变大, 当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重叠部变大的方向位移时,所述滑动部的比例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阀体中的一个的圆周面上设置的凸面部与另一个上设置的相对面,所述滑动部在所述重叠部的一部分上始终形成在周向上连接的状态。6.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设置有工作流体的导入端口和导出端口 ; 阀孔,设置于连接所述导入端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道雄仙道功利根川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TGK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