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609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铜件(1)与铝件(5)之间设置一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一不锈钢片(3),其厚度为0.1~0.5mm;    将所需钎焊的铜、铝、不锈钢工件清洗、除油垢,在铝件(5)两表面刷涂氟铝酸钾共晶钎剂、洒上铝硅共晶钎料(4)、(6),置于不锈钢件(7)的被焊表面上;    在过渡层不锈钢片(3)的一面涂上氟硼酸钾钎剂、洒上铜磷基钎料(2),将未涂钎剂、钎料的一面置于附有钎剂钎料的铝件(5)上,再盖上铜件(1)备焊;    将焊件拼接固定后置于高频感应压力钎焊机中钎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焊接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高频感应压力钎焊机一次性完成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高频感应压力钎焊机钎焊铜-不锈钢或铝-不锈钢等复合金属制品是很成熟的技术,上述金属的复合钎焊制品近年来已大批量出口。然而,随着复合金属制品的多样化与系列化,而需要将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当中涉及到铜-铝两种金属的钎焊。然而,目前尚未发现有适合于铜-铝直接复合钎焊的钎焊材料与方法,虽然也有采用锡基焊接材料钎焊铜-铝,但是钎焊制品的使用温度一般达400-600℃,远高于锡基焊接材料熔点,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因此,锡基焊接材料用于钎焊高温下使用的铜-铝复合制品并无实际意义。中国专利CN1144731A公开了一种铜铝接头摩擦焊接工艺方法,其技术方案主要是将铜管、铝管装置在机床的专用旋转夹具内,移动旋转夹具,使铝管一端进入铜管内,并通过两金属间相互磨擦使其在瞬间内完成焊接。从上述工艺方法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铜、铝管件通过磨擦来实现两金属间的连接,并没有涉及到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焊接质量、高成品率的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在铜件与铝件之间设置一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一不锈钢片,其厚度为0.1~0.5mm;将所需钎焊的铜、铝、不锈钢工件清洗、除油垢,在铝件两表面刷涂氟铝酸钾共晶钎剂、洒上铝硅共晶钎料,置于不锈钢件的被焊表面上;在过渡层不锈钢片的一面涂上氟硼酸钾钎剂、洒上铜磷基钎料,将未涂钎剂、钎料的一面置于附有钎剂钎料的铝件上,再盖上铜件备焊;将焊件拼接固定后置于高频感应压力钎焊机中钎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铜与铝之间设置一不锈钢片作为过渡钎焊层,使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在工艺上形成了铜—不锈钢、不锈钢—铝、铝—不锈钢三个钎接面,由于铜—不锈钢的钎焊强度远远高于铝—铜的钎焊强度,从而克服了铜—铝直接触钎焊带来的钎接面产生铜、铝脆性化合物而导致焊接质量差的弊端、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钎焊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三文治不锈钢锅的钎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在铜件1与铝件5之间设置一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一不锈钢片3,其厚度为0.1~0.5mm;在铝件5两表面刷涂氟铝酸钾共晶钎剂、洒上铝硅共晶钎料4、6,置于不锈钢工件7的被焊表面上;在过渡层不锈钢片3的一面涂上氟硼酸钾钎剂、洒上铜磷基钎料2,将未涂钎剂、钎料的一面置于附有钎剂钎料的铝件5上,再盖上铜件1备焊;将焊件拼接固定后置于高频感应压力钎焊机中钎焊。上述过渡层所采用的不锈钢片的优选厚度为0.2~0.3mm。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实施例一采用本专利技术如图2、图3所示,使用0.2mm不锈钢片作过渡层,钎焊铜片厚度为0.5mm,铝板厚度3mm,厚度0.5mm直径为180mm的不锈钢三文治锅200个。焊后目测、敲击检查全部合格。做全数干烧实验,焊缝开裂1个,合格199个。合格率不低于99%。(钎焊不锈钢-铝-不锈钢三文治锅的合格率要求不低于98%)实施例二采用本专利技术如图2、图3所示,使用0.2mm不锈钢片作过渡层,钎焊铜片厚度0.6mm,铝板厚度2.4mm,厚度0.6mm直径为280mm的不锈钢三文治锅200个。焊后目测、敲击检查全部合格。做全数干烧实验,焊缝开裂2个,合格198个。合格率不低于99%。实施例三采用本专利技术,使用0.3mm不锈钢包底片作过渡层,钎焊铜片包底片厚度0.6mm,铝板厚度3mm,厚度0.6mm直径为240mm的不锈钢包底锅200个。焊后目测全部合格,敲击检查发现1个产品存有缺陷。199个工件做干烧实验,焊缝开裂3个,合格196个。合格率不低于96%。(钎焊不锈钢-铝-不锈钢包底锅的合格率不低于98%)。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在铜、铝之间设置的不锈钢片过渡层,可一次性完成多种不同金属的钎焊,产品质量可控制性高,成品率98%以上,而引入过渡层不锈钢片,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可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铜件(1)与铝件(5)之间设置一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一不锈钢片(3),其厚度为0.1~0.5mm;将所需钎焊的铜、铝、不锈钢工件清洗、除油垢,在铝件(5)两表面刷涂氟铝酸钾共晶钎剂、洒上铝硅共晶钎料(4)、(6),置于不锈钢件(7)的被焊表面上;在过渡层不锈钢片(3)的一面涂上氟硼酸钾钎剂、洒上铜磷基钎料(2),将未涂钎剂、钎料的一面置于附有钎剂钎料的铝件(5)上,再盖上铜件(1)备焊;将焊件拼接固定后置于高频感应压力钎焊机中钎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渡层所采用的不锈钢片(3)的优选厚度为0.2~0.3mm。全文摘要,包括如下步骤在铜与铝之间设置一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一不锈钢片,其厚度为0.1~0.5mm;将所需钎焊的铜、铝、不锈钢工件清洗、除油后,在铝件两表面刷涂氟铝酸钾共晶钎剂、洒上铝硅共晶钎料,置于不锈钢工件的被焊表面上;在过渡层不锈钢片的一面涂上氟硼酸钾钎剂、洒上铜磷基钎料,将未涂钎剂、钎料的一面置于附有钎剂钎料的铝件上,再盖上铜片备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铜与铝之间设置一不锈钢片作为过渡钎焊层,使铜、铝、不锈钢复合钎焊在工艺上形成了铜-不锈钢、不锈钢-铝、铝-不锈钢三个钎接面,从而克服了铜-铝直接触钎焊带来的钎接面产生铜、铝脆性化合物而导致焊接质量差的弊端、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文档编号B23K13/01GK1522820SQ0314039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陈志祥, 杨凯珍, 蔡志红, 蔡沛沛, 曾燕, 刘宏江, 刘凤美 申请人: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祥杨凯珍蔡志红蔡沛沛曾燕刘宏江刘凤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