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9403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及其制备方法。该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包括甲组分,乙组分和稀释剂,甲组分与乙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00∶(80-100)。甲组分重量百分组成为:羟基丙烯酸树脂65%-80%、环氧树脂5%-10%、醚酯类溶剂5%-10%、润湿分散剂0.5%-5%、消泡剂0.1%-0.5%、炭黑1.5%-2.5%、耐磨粉3%-8%、抗氧化剂0.1%-0.5%、紫外光吸收剂0.1%-1%、流平剂1??0.05%-0.5%、流平剂2??0.03%-0.3%等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漆解决面漆在打磨抛光以后不抗划伤的问题,同时使涂膜具有常规的高硬度,耐化学品性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和家居的品位也越来越高了,而形形色色的各色家具表面的效果,正是人们选择家具的标准,也是评判家具表面油漆涂装效果的准则。近年来,高光泽的家具,在家具生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而高光泽的黑色家具漆的涂装效果,常常给家具厂带来困惑就是漆膜不耐划伤,特别是在打磨抛光以后,更加不耐划伤。造成了家具大量的返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出货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常规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在打磨抛光以后不抗划伤的问题,同时使涂膜具有常规的高硬度,耐化学品性能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包括甲组分,乙组分和稀释剂,甲组分与乙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00 (80-100),稀释剂的加入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量,一般在涂料施工配比中占整个涂料的重量百分比为40%-60%。所述甲组分重量百分组成为羟基丙烯酸树脂65%-80%、环氧树脂5%-10%、醚酯类溶剂5%-10%、润湿分散剂0. 5%-5%、消泡剂0. 1%-0. 5%、炭黑1. 5%_2. 5%、耐磨粉3%-8%、抗氧化剂0. 1%-0. 5%、紫外光吸收剂0. 1%_1%、流平剂I 0. 05%-0. 5%、流平剂20. 03%-0. 3%、特殊助剂1%-5%、催干剂0-0. 2%、酯类溶剂5%_10%,以上甲组分中所含各原材料之和为100%。所述乙组分的重量百分组成为醋酸正丁酯15%_35%;作为脱水剂的单功能基团的异氰酸酯0. 1%-0. 5% ;作为固化剂I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加成物)40%-60% ;作为固化剂2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TDI三聚体)10%-40%,以上乙组分中各原材料之和为100%。进一步在上述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中,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粘度为10000-30000CPS,羟基> 4. 0,优选德谦的FS-4660A ;环氧树脂指能与丙烯酸树脂相容性较好的环氧树脂,优选壳牌的KER-828或1001X75 ;醚酯类溶剂是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 ;润湿分散剂是指含颜料亲和基团的高分子嵌段共聚物0. 3%-5%优选BYK-163或EFKA的4310或4330 ;炭黑是指低,中色素炭黑或高色素炭黑,优选日本的MA-100或TEGO的6号炭黑;消泡剂是指改性聚硅氧烷,优选德谦的5300或5400或BYK-141等;抗氧化剂,优选蒂斯巴隆1010 ;紫外光吸收剂是指一种抗黄变助剂,优选蒂斯巴隆的UV-531,UV-2等;耐磨粉是指细度< 15um的玻璃粉SiO2,优选日本长奈的VX-SP ;流平剂I是指氟碳改性聚丙烯酸酯高聚物,优选EFKA的3600或3700 ;流平剂2是指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优选BYK的BYK-323或BYK-300或BYK-333等;特殊助剂是指纳米改性有机硅,优选BYK-3652或BYK-3610 ;催干剂是指有机锡催干剂,优选美国气体公司的T-12。所述乙组分中脱水剂是指单功能基团的异氰酸酯,具体型号为三星化工的BF5、德国拜耳公司的TI,德国汽巴公司的BF5等;固化剂I是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加成物),优选拜耳的L-75,或撒比斯的AD或日本三井的L-75T ;固化剂2是指低分子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聚体),且能与丙烯酸树脂相容性好的固化剂,优选意大利撒比斯的AC-510,日本三井的D-262T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物质的代码是厂家或市售产品的商品代码,特别说明。再进一步在上述永久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中,所述稀释剂的重量百分组成为二甲苯10%-20%,环己酮5%-10%、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0%-40%、醋酸正丁酯20%-50%、醋酸乙酯5%-25%。稀释剂在涂料施工配比中,占40%-6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永久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的制备方法,其中甲组分的制备步骤为,A、先加入组份A的前5种物质至分散缸中,以600-800转/分的速度,分散5_10分钟左右至均匀; B、在步骤A中加入第6至9项物质后,以800-1200转/分钟的速度分散15-20分钟,然后过砂磨机至细度彡15um ;C、向步骤B所制得的浆料中,投入第10-14项物质,以800-1200转/分的速度分散5-10分钟至均匀后再过滤、包装;乙组分的制备方法将脱水剂加入酯类溶剂中,使其充分脱水24小时后,再依次加固化剂I和固化剂2,充分搅拌均匀即可。本专利技术在施工时,将甲组分和乙组分以100: (80-100)的重量分数比混合,再加入稀释剂,稀释剂的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量,并调整到适合的施工粘度后,便可以施工,干燥后即可获得物理化学性能和装饰性能优异的漆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同现有技术之处在于其一,引进了新的成膜物质高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以提高漆膜的硬度,引入环氧树月旨,以改善漆膜的柔韧性能,此两种树脂配合使用除具备了传统的丙烯酸树脂所具有的,高硬度,高耐黄变以外,还具有非常优秀高柔韧韧性,从而达到抗划伤的性能。其二,选用特殊助剂纳米改性的有机硅助剂,此助剂在体系中,纳米材料起到了漆膜的抗划伤性能,而有机硅助剂却是均匀分布在漆膜的分子的内部和表面,而不是常规的有机硅流平剂那样只分布在漆膜的表面,所以油漆在抛光前和抛光后均不影响其抗划伤性倉泛。其三,合理利用了极微细的耐磨粉,即硬度很高的玻璃粉Sio2,其粒径为(15um.此玻璃粉均匀分布在漆膜中,所以漆膜在抛光前和抛光后均不影响漆膜的抗划伤性能。其四,合理搭配了乙组分中的TDI加成物固化剂I及低分子量的TDI三聚体固化剂2。使涂膜在表干和实干的过程得到合理的时间控制,使之反应平稳,且能使漆膜具有高硬度,又同时具有高韧性,从而达到抗划伤的目的。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解决面漆在打磨抛光以后不抗划伤的问题,同时使涂膜具有常规的高硬度,耐化学品性能等特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甲组分的组成配方如表I实施例1 6所示表1:甲组分实施例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包括甲组分,乙组分和稀释剂,甲组分与乙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00:(80?100);所述甲组分重量百分组成为:羟基丙烯酸树脂65%?80%、环氧树脂5%?10%、醚酯类溶剂5%?10%、润湿分散剂0.5%?5%、消泡剂0.1%?0.5%、炭黑1.5%?2.5%、耐磨粉3%?8%、抗氧化剂0.1%?0.5%、紫外光吸收剂0.1%?1%、流平剂1??0.05%?0.5%、流平剂2??0.03%?0.3%、助剂1%?5%、催干剂0?0.2%、酯类溶剂5%?10%,以上甲组分中所含各原材料之和为100%;所述乙组分的重量百分组成为:醋酸正丁酯?15%?35%、作为脱水剂的单功能基团的异氰酸酯?0.1%?0.5%、固化剂1?40%?60%、固化剂2??10%?40%,以上乙组分中各原材料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包括甲组分,乙组分和稀释剂,甲组分与乙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00 (80-100); 所述甲组分重量百分组成为羟基丙烯酸树脂65%-80%、环氧树脂5%-10%、醚酯类溶剂5%-10%、润湿分散剂0. 5%-5%、消泡剂0. 1%-0. 5%、炭黑1. 5%-2. 5%、耐磨粉3%_8%、抗氧化剂0.1%-0. 5%、紫外光吸收剂0. 1%_1%、流平剂I 0. 05%-0. 5%、流平剂2 0. 03%-0. 3%、助剂1%-5%、催干剂0-0. 2%、酯类溶剂5%-10%,以上甲组分中所含各原材料之和为100% ; 所述乙组分的重量百分组成为醋酸正丁酯15%_35%、作为脱水剂的单功能基团的异氰酸酯0. 1%-0. 5%、固化剂I 40%-60%、固化剂2 10%-40%,以上乙组分中各原材料之和为100%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中羟基丙烯酸树脂,其粘度为10000-30000CPS,羟基在> 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中醚酯类溶剂是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中消泡剂是指改性聚硅氧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划伤的双组分聚氨酯亮光黑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楚祥袁进松陈日云
申请(专利权)人:澳达树熊涂料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