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8139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包括车架、刹车片、驱动机构和两个从动的后轮,其中,车架包括连接有车轮的前叉、后叉和座椅,前叉与车架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是由前叉、转向杆、摇杆、曲柄盘、连杆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其中,转向杆与前叉固定连接,摇杆的上端设有手柄且下端与转向杆垂直面铰接,曲柄盘与前轮同轴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曲柄盘周部和摇杆的中部铰接,前轮直径大于后轮直径,前叉、后叉两侧分别装有刹车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克服了传统残疾人三轮车不是单手实现驱动、转向和刹车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残疾人车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残疾人数量超过了8000万,这些人中很多都是独手或具有单手活动能力的人,尽管目前人力残疾人用车种类很多,但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双手实现操作,对于以上提及的残疾人就不能使用这些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该专利技术能够单手操作,实现驱动、刹车和转向功能,弥补了传统残疾人三轮车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包括车架、刹车片、驱动机构和两个从动的后轮,其中,车架包括连接有车轮的前叉、后叉和座椅,前叉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是由前叉、转向杆、摇杆、曲柄盘和连杆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其中,转向杆与前叉固定连接,摇杆的上端设有手柄且下端与转向杆垂直面铰接,曲柄盘与前轮同轴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曲柄盘周部和摇杆的中部铰接,前轮直径大于后轮直径,前叉、后叉两侧分别装有刹车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三轮机构,一个前轮,两个后轮,且前轮的半径大于后轮的半径,以便于提高车速;前轮采用曲柄连杆机构驱动,通过摇杆控制车的前进后退和转向,方便单手活动能力的人使用;相比传统的残疾人用车,本残疾人三轮车前叉、后叉两侧分别装有刹车片,使必要时车的速度能够及时降低。进一步,摇杆通过活动套与连杆滑动连接,活动套通过偏心轮锁紧在操作手柄上,若车在启动时恰遇到曲柄摇杆机构的两个死点位置,可以移动活动套,改变在操作手柄上的位置,摆脱死点位置的约束。附图说明图1是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是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一种实施例的仰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机构一种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包括车架1、后轮刹车片2、驱动机构和两个从动的后轮3,其中,车架I包括连接有车轮的前叉4、后叉5和座椅6,前叉4与车架I转动连接,驱动机构是由前叉4、转向杆7、摇杆8、曲柄盘9、连杆10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转向杆7与前叉4固定连接,摇杆8的上端设有手柄且下端与转向杆7在铅垂面铰接,曲柄盘9与前轮同轴连接,连杆10的两端分别与曲柄盘9周部和摇杆8的中部铰接,前轮直径大于后轮直径。前后摇动摇杆8,摇杆8带动连杆10使曲柄盘9转动,曲柄盘9驱动前轮10前进或后行;前叉4上轴端插入在车架I最前端的叉套中,左右摇动摇杆8,带动转向杆7从而驱使车轮转向,刹车片11安装在前叉4两侧,两个后叉两侧分别装有刹车片11,当需要减速的时候,拉动摇杆8上的刹车,刹车片11对车辆制动。摇杆8通过活动套与连杆10滑动连接,活动套通过偏心轮锁紧在摇杆8上,若车在启动时恰遇到曲柄摇杆机构的两个死点位置,可以移动活动套,改变在摇杆8上的位置,摆脱死点位置的约束。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包括车架、刹车片、驱动机构和两个从动的后轮,其中,车架包括连接有车轮的前叉、后叉和座椅,前叉与车架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是由前叉、转向杆、摇杆、曲柄盘、连杆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其中,转向杆与前叉固定连接,摇杆的上端设有手柄且下端与转向杆垂直面铰接,曲柄盘与前轮同轴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曲柄盘周部和摇杆的中部铰接,前轮直径大于后轮直径,前叉、后叉两侧分别装有刹车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包括车架、刹车片、驱动机构和两个从动的后轮,其中, 车架包括连接有车轮的前叉、后叉和座椅,前叉与车架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是由前叉、转向杆、摇杆、曲柄盘、连杆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其中,转向杆与前叉固定连接,摇杆的上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晴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弘山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