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811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向备胎架安装或从备胎架拆卸备胎的作业中,可提高安全性的备胎架。备胎架1由支撑框架2和台架3构成,支撑框架2的上方形成有用于承受备胎20的轮盘的轮盘承受面4和用于固定轮盘的轮盘固定部8,支撑框架2的下方形成有防止其与备胎20的橡胶部相干扰的切口部5。此外,台架3上设置有轮胎载置台6,该轮胎载置台6具备与备胎20的胎面部抵接的载置面7和与备胎20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相接触而使备胎20倾倒的倾倒部12。还有,轮盘承受面4的前方侧朝向斜上方倾斜,载置面7的后方侧朝向斜上方倾斜,且轮盘承受面4与载置面7之间的角度略成直角。由此,载置于备胎架1的备胎20即便是在被固定前后都处于稳定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体上保持备胎的备胎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为了在轮胎的爆胎等紧急时刻交换使用备胎而将备胎保持在车 体上的备胎架。在这样的备胎架中,例如有可拆装大型备胎的备胎架(参考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1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将备胎保持在吊车、拖拉机、卡车等的车体上时,由于备胎大而且重,因此备胎以 竖立的状态被支撑在平台上。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轮盘栓接于支撑架,而将备胎固定 到备胎架上。但是,为了使轮盘的安装孔(盘孔)移动到螺栓能够插入的位置而调整备胎的位 置与姿势的时候、将轮盘栓接于支撑框架上的时候以及松开螺栓等的时侯,备胎的稳定性 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将备胎安装于备胎架上或从备胎架上拆卸时,备胎有可能颠倒或跌落,从作 业的安全性的观点来看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大型备胎,其颠倒时的危险性可以说是更高的。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向备胎架安装或从备胎架拆卸备胎的作业中,可提 高安全性的备胎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备胎架,其被安装在车体上,该备胎架具备可拆装地支撑备胎的 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具备轮盘固定部,其用来固定载置在规定的载置面上的备 胎的轮盘;轮盘承受面,固定到所述轮盘固定部上的轮盘将与其抵接;切口部,其位于与轮 盘固定到所述轮盘固定部上的状态时的备胎的侧外周部相邻的位置上,且至少比所述轮盘 承受面更凹陷;所述轮盘承受面向斜上方倾斜。此外,上述备胎架还具备设置有所述规定的载置面的轮胎载置台;所述载置面与 所述轮盘承受面略呈直角。此外,上述备胎架中,所述轮胎载置台上设置有倾倒部,在备胎的接地面以面向上 下方向的姿势安放于所述轮胎载置台时,所述倾倒部与所述备胎中相比备胎的重心位于所 述支撑框架侧的相反侧的接地面接触,从而使该备胎倾倒向所述支撑框架侧。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轮盘抵接轮盘承受面,即使备胎未被固定在备胎架上的状态 下也能保持稳定性,因而提高了在备胎架上安装或拆卸备胎作业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在车体上设置了备胎架的吊车的侧面图。图2为在车体上设置了备胎架的吊车的平面图。图3为备胎架的立体图。图图图图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胎架I的吊车30包含行驶的车辆31和吊装装置32。车辆31在其前部和后部分别具有左右一对的车轮,以发动机为原动力而行驶。吊装装置32具备可在车辆31水平方向旋转的旋转台34 ;相对旋转台34可升可降的同时,可伸缩地设置的吊杆33。旋转台34通过球轴承式、滚柱轴承式等未图示的旋转轴承,相对车辆31可自由旋转。此外,吊杆33由多个吊杆部件组成,吊杆部件的内部可被容纳地设置有与其吊杆的前端部相邻的吊杆部件。下面,有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胎架I的结构,以图6所示的右视图中的左方为备胎架I的前方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胎架1,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于车辆31的平台上。此外,如图3所示,备胎架I由固定于车辆31的平台上而支撑备胎20的胎面部的台架3,以及立设于台架3的后端部而支撑备胎20的轮盘的支撑框架2所构成。台架3由轮胎载置台6与台架框架13构成,台架框架13通过多个螺栓被固定在车辆的平台上。该轮胎载置台6设置在台架框架13的前部的附近。也就是说,台架框架13 的后部设置有支撑框架2,前部设置有轮胎载置台6。还有,轮胎载置台6呈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四角柱形,其上表面形成载置面7。该载置面7是在向备胎架I安装备胎20时,与该备胎20的胎面部抵接的部分。 而且,载置面7的后方朝向斜上方地倾斜,倾斜上端部(载置面7的前侧缘部)形成倾倒部12。也就是说,载置面7的后侧向下倾斜。此外,载置面7的深度小于备胎20的轮胎宽度。因此,载置面7上载置备胎20时, 该备胎20的胎面部就从载置面7的宽度方向凸出。还有,如图7所示,载置面7的倾倒部 12位于将胎面部以上下方向垂直放下的备胎20的重心的前方。如图3所示,支撑框架2由分别在上下方向延伸、位于宽度方向的一对支撑部件14 组成,其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变窄。而且,支撑部件14的前上侧形成有轮盘承受面4,前下侧形成有切口部5。并且,支撑部件14之间设有轮盘固定部8。轮盘承受面4面向备胎架I的前方斜上方倾斜。也就是说,如图7与图8所示,相比轮盘承受面4的下部,轮盘承受面4的上部更向后方倾斜。如图4与图5所示,该轮盘承受面4与备胎20的轮盘相抵接。此外,轮盘承受面4的倾斜使其与载置面7之间的角度成直角。此外,如图3所示,切口部5凹陷成圆弧状。该切口部的上下方向的距离比备胎20的侧壁宽度宽。(参考图5)此外,如图3所示,轮盘固定部8由附手柄扳手螺栓9、轮盘固定板10和螺栓支撑 板11组成。附手柄扳手螺栓9是端部具有操作人员可握住的把手形扳手的螺栓,可以通过 旋转把手来拧紧或松开螺栓。此外,轮盘固定板10是中心部设有用来插入螺栓的孔的板状 部件。还有,轮盘固定板10的背面侧也可以有缓冲部件。此外,螺栓支撑板11被焊接于支 撑部件14的上部侧,其中心部形成有用来插入螺栓的孔。还有,附手柄扳手螺栓9可以插 入轮盘固定板10的螺栓插入孔、备胎20的轮盘的轮盘孔和螺栓支撑板11的螺栓插入孔。其次,用图7和图8来说明将备胎20安装在备胎架I上的步骤。首先,如图7所示,以胎面部朝向上下方向且轮盘面朝后方的状态将备胎20从台 架3的正上方略垂直地放下。被放下的备胎20中作为下表面的胎面部的局部最先与设置 在载置面7上的倾倒部12抵接。该最先与倾倒部12抵接的胎面部,如上所述,因为其比所 述备胎20的重心更靠前,因此,胎面部的一部分与倾倒部12抵接的备胎20,以其和倾倒部 12抵接的部分为轴,向后方倾倒。另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载置面7的深度(前后方向的宽度)小 于备胎20的宽度,备胎20容易以与倾倒部12相接触的部分为轴而倾倒。但是,若倾倒部 12位于备胎20的重心前方,则载置面7的深度也可以大于备胎的宽度。例如,轮胎载置台 6自身位于前方时,即使载置面7的深度大于备胎20的宽度,被放下的备胎20也能以与倾 倒部12接触的部分为轴向后倾倒。以和倾倒部12接触的胎面部为轴倾倒的备胎20的轮盘,骑乘抵接在轮盘承受面4 上的同时,备胎20的胎面部与载置面7抵接。此时,由于轮盘承受面4与载置面7互成直 角地倾斜,因此,备胎20通过分别将其下部靠在载置面7上、将其中心部周围靠在轮盘承受 面4上而使其自身重量被承受。由此,上侧向后方倾斜的备胎20能保持稳定的状态(参考 图4与图5)。接着,进行将备胎20的轮盘固定在轮盘固定部8的操作。当轮盘抵接到轮盘承受 面4时,轮盘的盘孔与螺栓支撑板11的螺栓插入孔处于相对的位置,可以容易进行轮盘与 轮盘固定部的定位。此外,轮盘孔与螺栓支撑板11的开口部不相对的时候,将进行对位调難iF. O之后,将轮盘固定板10的螺栓插入孔与轮盘孔对准,用轮盘固定板10和螺栓支撑 板11夹住轮盘。由此,从轮盘固定板10的螺栓插入孔经过备胎20的轮盘的盘孔至支撑板 11的螺栓插孔为止呈贯通状态,附手柄扳手螺栓9从该贯通部插入。通过拧紧如此插入的 附手柄扳手螺栓9,轮盘被固定到轮盘固定部8上(参考图8)。在此,备胎20的轮盘面相比橡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备胎架,安装于车体,该备胎架具备可拆装地支撑备胎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具备:轮盘固定部,其用来固定载置在规定的载置面上的备胎的轮盘;轮盘承受面,固定到所述轮盘固定部上的轮盘将与其抵接;切口部,其位于与轮盘固定到所述轮盘固定部上的状态时的备胎的侧外周部相邻的位置上,且至少比所述轮盘承受面更凹陷,所述轮盘承受面向斜上方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30 JP 2011-2175201.一种备胎架,安装于车体,该备胎架具备可拆装地支撑备胎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具备轮盘固定部,其用来固定载置在规定的载置面上的备胎的轮盘;轮盘承受面,固定到所述轮盘固定部上的轮盘将与其抵接;切口部,其位于与轮盘固定到所述轮盘固定部上的状态时的备胎的侧外周部相邻的位置上,且至少比所述轮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谷美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田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