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压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789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能够高度维持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零压行驶耐久性的零压充气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零压充气轮胎,在侧壁部(2)配置剖面月牙形的内侧增强橡胶层(10)和子午线方向剖面上的重心位置P位于相对轮胎最大宽度位置A的直径方向内侧的外侧增强橡胶层(20),使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10)及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20)的体积在轮胎安装到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各异,车辆内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10)的体积V1in与车辆外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10)的体积V1out之比V1out/V1in设定为1.10~1.35,车辆内侧的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20)的体积V2in与车辆外侧的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20)的体积V2out之比V2in/V2out设定为1.10~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压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能够高度维持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零压行驶耐久性的零压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充气轮胎中,已知有一种侧壁增强型零压充气轮胎,其在侧壁部的内面插入剖面月牙形的增强橡胶层,基于该增强橡胶层的刚性,能够零压行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种侧壁增强型零压充气轮胎,虽然具有不依靠安装于车轮上的型芯等支撑体,只要基于轮胎结构即可实现零压行驶的优点,但是由于侧壁部的刚性高于一般轮胎,所以存在正常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的缺点。因此,近年开始采用一种所谓的软式零压轮胎,其通过在不影响零压行驶耐久性的范围内尽量减小增强橡胶层或者降低其刚性,在维持无增强橡胶层轮胎那般乘坐舒适性的情况下,至少确保最低限度的零压行驶耐久性。然而,如此减小增强橡胶层或者降低其刚性的零压轮胎,有时零压行驶耐久性也会显著下降,因此在兼顾零压行驶耐久性与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 此外,将这种零压轮胎安装到具有倾角的车辆上时,特别是安装到具有负倾角的车辆上时,存在由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侧壁部承受了较大负荷因而难以确保零压行驶耐久性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压充气轮胎,其在左右一对胎圈部之间设置帘布层,在胎面部中所述帘布层的外周侧配置带束层,同时在侧壁部中所述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剖面月牙形的内侧增强橡胶层,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胎圈部到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帘布层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外侧增强橡胶层,该外侧增强橡胶层的在子午线方向剖面上的重心位置位于相对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直径方向内侧,使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及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在轮胎安装到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各异,车辆内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1in与车辆外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1out之比V1out/V1in设定为1.10~1.35,并且车辆内侧的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8 JP 213254/20111.一种零压充气轮胎,其在左右一对胎圈部之间设置帘布层,在胎面部中所述帘布层的外周侧配置带束层,同时在侧壁部中所述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剖面月牙形的内侧增强橡胶层,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胎圈部到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帘布层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外侧增强橡胶层,该外侧增强橡胶层的在子午线方向剖面上的重心位置位于相对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直径方向内侧,使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及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在轮胎安装到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各异,车辆内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lin与车辆外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lrat之比Vlwt/Vlin设定为1. 10 1. 35,并且车辆内侧的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2in与车辆外侧的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2-之比ν2 η/ν2_设定为1.10 1. 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压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将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中位于车辆内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用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研治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