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740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具,用于夹持具有流道的导向器,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上夹体至少部分活动嵌入下夹体中,上夹体具有用于与流道的扩口端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下夹体具有用于与流道的收缩端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具用于导向器加工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用如上述的夹具夹持导向器;第二步,用磨粒流设备对导向器的流道以及叶片进行加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具及其应用方法,夹具结构简单,采用该夹具夹持导向器安装到磨粒流设备中时,磨粒流可多次循环对导向器的流道及叶片的型面抛光,抛光效果良好,且抛光效率高,抛光后的流道和叶片的型面的粗糙度可以达到Ra1.6,满足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夹具。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夹具用于导向器加工的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航空发动机中的涡轮导向器一般由内环和外环形成流道,且内环和外环之间设置有多个叶片。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要求,涡轮导向器内的流道和叶片两者的表面粗糙度均需达到Ral. 6,由于现有的涡轮导向器的毛坯件一般通过铸造成型,故涡轮导向器内的流道和叶片也通过铸造成型,由于铸造工艺不能使粗糙度达到Ral. 6,故还需对流道和叶片进行后续的加工,由于流道和叶片型面复杂、且叶片之间的结构紧凑、操作空间小,采用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不能完成对流道和叶片型面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抛光效果良好且抛光效率高的,以解决采用现有的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不能对铸造成型的导向器的流道和叶片进行加工,使流道和叶片的型面达到粗糙度为Ral. 6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具有流道的导向器,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上夹体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下夹体中;上夹体具有用于与流道的扩口端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下夹体具有用于与流道的收缩端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进一步地,上夹体包括盖板,以及固设于盖板下方且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下夹体的第一环形块;第一环形通道开设于盖板上且位于第一环形块的内侧;第一环形块的内环直径小于或等于流道扩口端的外环直径。进一步地,下夹体包括底板以及固设于底板上方的圆筒,第一环形块从圆筒的端部活动嵌入圆筒内,且圆筒的端部与盖板抵接;第二环形通道开设于底板上并位于圆筒的内侧。进一步地,底板上方位于第二环形通道的内边缘处固设有第二环形块,底板上方位于第二环形通道的外边缘处固设有第三环形块,第二环形块的上表面与第三环形块的上表面齐平。进一步地,夹具还包括设于上夹体和下夹体之间的密封板,密封板活动地装设于下夹体的底板上。进一步地,下夹体的底板上设有撑杆,撑杆的上端设有螺纹,密封板通过螺母活动装设于撑杆上。进一步地,密封板为圆形板,密封板的直径与导向器的流道的扩口端的内环直径相等。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块、密封板、第二环形块、以及第三环形块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夹具用于导向器加工的应用方法,使用如上述的夹具,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用夹具夹持导向器;第二步,用磨粒流设备对导向器的流道以及叶片进行加工。进一步地,第二步具体包括将夹具及其夹持的导向器置于磨粒流设备中,在压强为50(T700PSI的条件下,采用介质为MF12-24S(60)-36S(60)-400S(40)型号的磨粒流,对导向器的流道以及叶片进行2(Γ40次的循环抛光。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夹具及其应用方法,夹具不仅结构简单、可用于固定导向器,且应用该夹具夹持导向器安装到磨粒流设备中时,磨粒流可多次循环对导向器的流道及设于流道内的叶片的型面抛光,抛光效果良好,且抛光效率高,抛光后的流道和叶片的型面的粗糙度可以达到Ral. 6,满足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要求。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 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夹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夹具用于导向器加工的应用方法的流程图。图例说明1、导向器;10、流道;20、第一环形通道;30、第二环形通道;2、夹具;21、上夹体;211、盖板;212、第一环形块;22、下夹体;221、底板;222、第二环形块;223、第三环形块;224、圆筒;225、把手;23、密封板;231、撑杆;232、螺母。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夹具,用于夹持具有流道10的导向器1,包括上夹体21和下夹体22,上夹体21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下夹体22中;上夹体21具有用于与流道10的扩口端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20 ;下夹体22具有用于与流道10的收缩端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夹具,夹具包括上夹体21和下夹体22,且上夹体21具有用于与流道10的扩口端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20,下夹体22具有用于与流道10的收缩端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30,当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夹具夹持导向器I安装在磨粒流设备中时,磨粒流可从第一环形通道20进入到流道10内,并从第二环形通道30流出夹具,然后再从第一环形通道20流入流道10内,从第二环形通道30流出夹具,依此循环,磨粒流还可以从第二环形通道30流入流道10内,并从第一环形通道20流出夹具,然后再从第二环形通道30流入流道10内,并从第一环形通道20流出夹具,依此循环,本专利技术的夹具,不仅结构简单、可用于固定导向器1,且采用该夹具夹持的导向器I安装在磨粒流设备中时,磨粒流可多次循环对流道10及设于流道10内的叶片的型面进行抛光,抛光效果良好,且抛光效率高。具体地,上夹体21包括盖板211,以及固设于盖板211下方且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下夹体22的第一环形块212,第一环形通道20开设于盖板211上且位于第一环形块212的内侧,磨粒流设备中的磨粒流可从第一环形通道20流入到流道10内,且为了防止磨粒流跑出流道10,故使得第一环形块212的内环直径小于或等于流道10扩口端的外环直径,优选情况下,第一环形块212的内环直径等于流道10扩口端的外径,不仅可使流道10开口端的流通面积最大,还可使磨粒流在第一环形块212的内壁的引导作用下,全部进入流道10内。具体地,下夹体22包括底板221以及固设于底板221上方的圆筒224,第一环形块212从圆筒224的端部活动嵌入圆筒224内,且圆筒224的端部与盖板211抵接,第二环形通道30开设于底板221上并位于圆筒224的内侧,导向器I与底板221相连,且其上的流道10的收缩端与第二环形通道30连通,磨粒流可从第二环形通道30流入或流出流道10。进一步地,圆筒224的周圆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把手225,搬运夹具时,方便人手握持。优选地,由于导向器I直接与底板221相连,故导向器I在垂直底板221方向的位置不可调节,当上夹体21存在制造误差时,第一环形块212的底部可能不与流道10开口端的外环接触,这将导致第一环形通道20内的磨粒流从第一环形块212的底部与流道10开口端的外环之间的缝隙跑出,从而影响抛光质量,故在底板221上方位于第二环形通道30的内边缘处固定设置第二环形块222,在底板221上方位于第二环形通道30的外边缘固定设置第三环形块223,且第二环形块222的上表面与第三环形块223的上表面齐平,故通过第二环形块222和第三环形块223的作用,可在垂直底板221的方向调节导向器I的位置,使流道10开口端的外环始终与第一环形块212的底部接触,从而可防止磨粒流跑出流道10,影响抛光质量,且磨粒流穿过第二环形通道30后,可从第二环形块222和第三环形块223之间的缝隙流入流道10。进一步地,当流道10开口端的内环存在间隙时,为防止磨粒流从该间隙流入流道10开口端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具有流道(10)的导向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体(21)和下夹体(22),所述上夹体(21)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所述下夹体(22)中;所述上夹体(21)具有用于与所述流道(10)的扩口端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20);所述下夹体(22)具有用于与所述流道(10)的收缩端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具有流道(10)的导向器(1),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夹体(21)和下夹体(22),所述上夹体(21)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所述下夹体(22)中; 所述上夹体(21)具有用于与所述流道(10)的扩口端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20); 所述下夹体(22)具有用于与所述流道(10)的收缩端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夹体(21)包括盖板(211),以及固设于所述盖板(211)下方且至少部分活动地嵌入所述下夹体(22)的第一环形块(212); 所述第一环形通道(20)开设于所述盖板(21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块(212)的内侧; 所述第一环形块(212)的内环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流道(10)扩口端的外环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夹体(22)包括底板(221)以及固设于所述底板(221)上方的圆筒(224),所述第一环形块(212)从所述圆筒(224)的端部活动嵌入所述圆筒(224)内,且所述圆筒(224)的端部与所述盖板(211)抵接; 所述第二环形通道(30)开设于所述底板(221)上并位于所述圆筒(224)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221)上方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30)的内边缘处固设有第二环形块(222),所述底板(221)上方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30)的外边缘处固设有第三环形块(223),所述第二环形块(22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环形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周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