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535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7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背板,其包含:一第一表面平行于一第一水平面上,其形成一第一锁孔和一第二锁孔;一第一突起,其自所述第一表面之第一侧边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一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锁孔和所述第二锁孔距离至少一预定距离;一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其形成一第三锁孔和一第四锁孔;以及一第二突起,其自所述第二表面之第一侧边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三锁孔和所述第四锁孔距离至少所述预定距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配件
,更具体而言,为关于用于锁固中央处理器(CPU)与独立负载机械装置之背板(ILM)。
技术介绍
随着云端产品的大量发展,客制化、高元件密度的主机板设计与空间利用使得如图1所示的标准背板100无法适用于所有的主机板。标准背板100包含三个用于与ILM锁附的锁孔111、112、113孔,以及四个用于与散热片锁附的锁孔121、122、123、124。然而,标准背板100易于在与散热片组装时造成主机板之挠曲。故需要提供容许主机板上排列更多的电子元件,并于与散热片组装时最小化主机板之挠曲变形的背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散热片组装时造成主机板之挠曲的背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板,其包含一第一表面平行于一第一水平面上,其分别于接近所述第一表面两角落形成一第一孔和一第二孔;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由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水平面平行之一第二水平面;一第一底部和一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分别由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朝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圆心内缩一预定距离,形成一第一锁孔和一第二锁孔;一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一侧边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孔同样直径的半圆的凹部;一第一肋条和一第二肋条分别自所述凹部两侧朝一第二方向和一第三方向延伸;一第三侧壁,其由所述凹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连接;以及一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之间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锁孔相同直径的一第三锁孔,其中所述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由所述第三侧壁朝所述半圆的凹部的圆心内缩所述预定距离已形成所述第三锁孔之一半。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一种背板,包含一第一表面平行于一第一水平面上,其形成一第一锁孔和一第二锁孔;一第一突起,其自所述第一表面之第一侧边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一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锁孔和所述第二锁孔距离至少一预定距离;一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其形成一第三锁孔和一第四锁孔;以及一第二突起,其自所述第二表面之第一侧边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三锁孔和所述第四锁孔距离至少所述预定距离。本技术又实施方式一种背板,包含一第一表面平行于一第一水平面上,其分别于接近所述第一表面两角落形成一第一孔和一第二孔;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由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水平面平行之一第二水平面;一第一底部和一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分别由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朝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圆心内缩一预定距离,形成一第一锁孔和一第二锁孔;一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一侧边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孔同样直径的半圆的凹部;一第一肋条和一第二肋条分别自所述凹部两侧朝一第二方向和一第三方向延伸;一第三侧壁,其由所述凹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连接;以及一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之间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锁孔相同直径的一第三锁孔,其中所述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由所述第三侧壁朝所述半圆的凹部的圆心内缩所述预定距离已形成所述第三锁孔之一半;一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其形成一第四锁孔和一第五锁孔;一第一突起,其自所述第二表面之第一侧边朝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四锁孔和所述第五锁孔距离至少所述预定距离;一第三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其形成一第六锁孔和一第七锁孔;以及一第二突起,其自所述第三表面之第一侧边朝所述第一方向之相反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六锁孔和所述第七锁孔距离至少所述预定距离。结合附图参阅以下本技术之详细实例,可得知本技术之其他目的、优点及新颖特征。附图说明本技术并不限于所绘之精确排置方式及设备装置,且为了说明之简单与清楚,显示于图式中之元件并不一定依照比例绘制。图1为现有技术之背板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之一范例的背板的3D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一范例的背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之另一范例的背板的右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之另一范例的背板的前视图;图6为本技术背板之应用示意图。图中10、20:区域,100、200、300 :背板,111、112、113、121、122、123、124、211、212、213、214、215、216、217 :锁孔,221、222、223、224、225、226、227 :表面,234,235:腔室,241、242、243、244、245、246、247、248:侧壁,254,255:底部,260:开口,L、ll:长,W:宽,h :高度,D1、D2:直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确切地描述本技术及其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表述的内容。现将详细参照本技术于随附图式中说明之范例。尽其可能,所有图式中将依相同元件符号以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图2为依据本技术一范例的背板200的3D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背板200为立体的背板,其可包含三个用于与ILM锁附的锁孔,分别为锁孔211、212和213,以及四个用于与散热片锁附的锁孔,分别为锁孔214、215、216和217,其中,所述等七个锁孔211 - 217定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背板200更包含一开口 260以及复数个突出221、223、224、225,所述开口 260形成于背板200的中央。背板200包含一区域10和一区域20。区域10包含一突出221,所述突出221部分围绕孔211以形成可容纳锁附螺丝头径尺寸的空间,且突出221分别完全围绕孔214、215以形成可容纳螺丝头径尺寸的空间。突出221在围绕孔211、214和215的部分具有一预定的高度。所述突出221以孔211为中心分别朝向开口 260两端角落延伸。区域20包含复数个突出223、224、225,所述等复数个突出223、224、225包含锁附ILM的三个锁孔211、212、213中的单边两孔212、213保留锁附螺丝头径尺寸,与锁附散热片的四孔214、215、216、217中邻近的两孔216、217保留锁附螺丝头径尺寸,往上形成所述预定高度之复数个突出223、224、225,其中位于背板200边界的两个突出223、225的平面延续至背板中点位置,除了中间镂空部分的两边保留约螺孔开孔半径与锁孔维持同高。背板200更包含连接区域10中的所述等突出与区域20中的所述等突出的一斜面222。背板200的详细结构将依据图3做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背板200的结构可大致分成两个区域10、20,其中区域10包含一表面221和一表面222,而区域20包含一表面223、一表面224、一表面225、一表面226和一表面227,另外,开口 260形成于背板200中间,横跨区域10和区域20。在区域10中,开口 260与Y方向平行的一个侧边和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表面平行于一第一水平面上,其分别于接近所述第一表面两角落形成一第一孔和一第二孔;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由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水平面平行之一第二水平面;一第一底部和一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分别由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朝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圆心内缩一预定距离,形成一第一锁孔和一第二锁孔;一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一侧边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孔同样直径的半圆的凹部;一第一肋条和一第二肋条分别自所述凹部两侧朝一第二方向和一第三方向延伸;一第三侧壁,其由所述凹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连接;以及一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之间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锁孔相同直径的一第三锁孔,其中所述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由所述第三侧壁朝所述半圆的凹部的圆心内缩所述预定距离已形成所述第三锁孔之一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表面平行于一第一水平面上,其分别于接近所述第一表面两角落形成一第一孔和一第二孔; 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由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水平面平行之一第二水平面; 一第一底部和一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分别由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朝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圆心内缩一预定距离,形成一第一锁孔和一第二锁孔; 一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一侧边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孔同样直径的半圆的凹部; 一第一肋条和一第二肋条分别自所述凹部两侧朝一第二方向和一第三方向延伸; 一第三侧壁,其由所述凹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并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连接;以及 一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之间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锁孔相同直径的一第三锁孔,其中所述第三底部于所述第二水平面由所述第三侧壁朝所述半圆的凹部的圆心内缩所述预定距离已形成所述第三锁孔之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更包含 一第四侧壁和一第五侧壁分别自所述第一表面之第一侧边,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的两侧,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上; 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之一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与所述第三底部、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之与其第一侧边相对的一第二侧边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并包含一矩形凹部, 其中,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分别自所述第一表面之凹部的两侧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上之矩形凹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之第一侧边的两角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更包含 一第六侧壁和一第七侧壁分别自所述第二表面之矩形凹部两侧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平面上; 一第三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并与所述第六侧壁连接,其形成一第四锁孔和一第五锁孔;以及 一第四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并与所述第七侧壁连接,其形成一第六锁孔和一第七锁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更包含 一第八侧壁,其自所述第三表面之第一侧边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第八侧壁与所述第四锁孔和第五锁孔距离至少所述预定距离;以及 一第五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其与所述第八侧壁和所述第二表面之第二侧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更包含 一第九侧壁,其自所述第四表面之第一侧边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九侧壁与所述第六锁孔和第七锁孔距离至少所述预定距离;以及 一第六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其与所述第九侧壁和所述第二表面之第二侧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更包含 一第十侧壁自所述第三表面之第二侧边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水平面; 一第十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宗勋
申请(专利权)人: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