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464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实现摇晃、推动功能的多功能童车。包括童车车架,童车车架底部两侧均设有两个立柱,每两个立柱的底端之间通过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板连接;童车车架底部设有呈平行四边形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一个角与童车车架底部铰接,支撑架上铰接点的对角、一个相邻角安装有车轮,支撑架上铰接点的另一个相邻角安装有卡勾;当两个车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车轮与童车车架底部的距离大于弧形板与童车车架底部的最大距离。在支撑架处于菱形形状时,童车可作为摇摇椅,以方便儿童在童车内休息;用脚推动支撑架,使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形状时,利用卡勾固定限位,从而将童车变形成可推动式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实现摇晃、推动功能的多功能童车。技术背景在传统的童车结构中,仅能实现推动,无法实现摇晃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 多功能童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多功能童车,包括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车架底部两侧均设有两个立 柱,每两个立柱的底端之间通过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板连接;所述童车车架底部设有呈平 行四边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个角与童车车架底部铰接,支撑架上铰接点的对角、一 个相邻角安装有车轮,支撑架上铰接点的另一个相邻角安装有卡勾;当两个车轮处于同一 水平线上时,车轮与童车车架底部的距离大于弧形板与童车车架底部的最大距离。本技术多功能童车,结构设计简单、新颖,操作简便,在支撑架处于菱形形状 时,童车可作为摇摇椅,以方便儿童在童车内休息;用脚推动支撑架,使其形成长方形(正 方形)形状时,利用卡勾固定限位,从而将童车变形成可推动式结构。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童车处于摇晃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童车处于推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多功能童车,包括童车车架1,童车车架I底部两侧均设有两个立柱2, 每两个立柱2的底端之间通过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板3连接。童车车架I底部设有呈平行四边形的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一个角与童车车架I底 部铰接,支撑架4上铰接点的对角、一个相邻角安装有车轮5,支撑架4上铰接点的另一个相 邻角安装有卡勾6。请参阅图2,当两个车轮5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车轮5与童车车架I底部的距离 大于弧形板3与童车车架I底部的最大距离,从而使车轮5在滚动时,弧形板3不会阻碍其 滚动。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 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 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童车,包括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车架底部两侧均设有两个立柱,每两个立柱的底端之间通过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板连接;所述童车车架底部设有呈平行四边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个角与童车车架底部铰接,支撑架上铰接点的对角、一个相邻角安装有车轮,支撑架上铰接点的另一个相邻角安装有卡勾;当两个车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车轮与童车车架底部的距离大于弧形板与童车车架底部的最大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童车,包括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车架底部两侧均设有两个立柱,每两个立柱的底端之间通过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板连接;所述童车车架底部设有呈平行四边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个角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申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舒城县福来童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