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导轨磨床的周边静压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3659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门导轨磨床的周边静压磨头,是由体壳、主轴、二个轴承和磨具构成,主轴穿设在体壳中,二个轴承设置在体壳的二端,二个轴承分别套设在主轴上,主轴的外端固定磨具,每个轴承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矩形油腔和回油槽,矩形油腔与回油槽之间的圆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轴承的两端面与矩形油腔之间的圆弧面形成轴向封油面,轴承的封油面与主轴之间具有间隙,矩形油腔与油泵的输油管路连通;主轴在压力润滑油的作用下浮起,转动的阻力小,润滑效果好,没有噪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床的磨头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龙门导轨磨床的周边静压磨头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龙门导轨磨床的磨头,其结构是使用普通的轴承,造成转动的阻力大,润滑效果不好,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龙门导轨磨床磨头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龙门导轨磨床的周边静压磨头。本技术是由体壳、主轴、二个轴承和磨具构成,主轴穿设在体壳中,二个轴承设置在体壳的二端,二个轴承分别套设在主轴上,主轴的外端固定磨具,每个轴承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矩形油腔和回油槽,矩形油腔与回油槽之间的圆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轴承的两端面与矩形油腔之间的圆弧面形成轴向封油面,轴承的封油面与主轴之间具有间隙,矩形油腔与油泵的输油管路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轴在压力润滑油的作用下浮起,转动的阻力小,润滑效果好,没有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由体壳1、主轴2、二个轴承3和磨具4构成,主轴2穿设在体壳I中,二个轴承3设置在体壳I的二端,二个轴承3分别套设在主轴2上,主轴2的外端固定磨具4,每个轴承3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矩形油腔31和回油槽32,矩形油腔31与回油槽32之间的圆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33,轴承3的两端面与矩形油腔31之间的圆弧面形成轴向封油面34,轴承3的封油面与主轴2之间具有间隙35,矩形油腔31与油泵的输油管路连通。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油泵的输油管路与矩形油腔31连通,油泵尚未工作时,矩形油腔31中没有压力油,主轴2在轴承3上;油泵启动以后,从油泵输出的润滑油进入矩形油腔31,当矩形油腔31内的润滑油压力所形成的合成液压力与主轴2的载荷平衡时,会将主轴2浮起,矩形油腔31内的压力油经周向封油面33和轴向封油面34流出。由于矩形油腔31四周封油面的微小间隙35的阻尼作用,润滑油流出时受到很大的阻力,使矩形油腔311内的润滑油继续保持压力,从而能继续将主轴2浮起。润滑油从封油面流出后汇集到油箱中,组成油路循环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龙门导轨磨床的周边静压磨头,其特征在于:是由体壳(1)、主轴(2)、二个轴承(3)和磨具(4)构成,主轴(2)穿设在体壳(1)中,二个轴承(3)设置在体壳(1)的二端,二个轴承(3)分别套设在主轴(2)上,主轴(2)的外端固定磨具(4),每个轴承(3)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矩形油腔(31)和回油槽(32),矩形油腔(31)与回油槽(32)之间的圆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33),轴承(3)的两端面与矩形油腔(31)之间的圆弧面形成轴向封油面(34),轴承(3)的封油面与主轴(2)之间具有间隙(35),矩形油腔(31)与油泵的输油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门导轨磨床的周边静压磨头,其特征在于是由体壳(I)、主轴(2)、二个轴承(3)和磨具(4)构成,主轴(2)穿设在体壳(I)中,二个轴承(3)设置在体壳(I)的二端,二个轴承(3 )分别套设在主轴(2 )上,主轴(2 )的外端固定磨具(4),每个轴承(3 )的内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程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第一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