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337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6:33
一种往复锯,其包括机壳(1)、驱动装置(2)、转轴(3)、摆动装置及往复杆(6),所述摆动装置(4)包括相连的摆动轴承(41)与直杆状摆杆(42),该摆杆具有相对于往复杆摆动的第一极限位置(P1)与第二极限位置(P2),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θ1),所述推拉件具有供摆杆插入的通孔(51),所述通孔包括锥形孔(512),该锥形孔的开口角度(α)包括位于所述通孔轴线一侧的第一角度(α1)及位于所述通孔轴线另一侧的第二角度(α2),所述往复杆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θ2),且第一、第二角度的大小满足以下公式要求:α1>1/2θ1+θ2,α2>1/2θ1-θ2,其中α1、α2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角度,θ1、θ2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夹角,达到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往复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倾斜往复杆的往复锯。
技术介绍
往复锯通常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内的电机、摆动装置及由摆动装置带动作往复运动的往复杆。所述摆动装置为具有摆杆的摆动轴承,摆杆插入与往复杆一端连接的推拉部件内,如此摆杆的往复摆动带动往复杆作往复运动。此外,摆动轴承安装于与所述往复杆平行的输出轴上,该输出轴与电机轴之间通过齿轮组连接并实现合适的传动比,如果输出轴与电机轴之间为一级齿轮传动,则输出轴上安装的齿轮为大齿轮。由于输出轴与往复杆相 互平行,因此两者之间会因大齿轮的设置而相隔较大的距离,如此设计将增大工具的体积,同时也不利于降低成本,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内部结构配置合理的往复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结构配置合理的往复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往复锯,其包括机壳、设于该机壳内的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的转轴、与该转轴相连的摆动装置及一端设有锯条另一端设有推拉件的往复杆,所述往复杆与转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转轴与摆动装置沿第二方向相连,所述摆动装置包括相连的摆动轴承与摆杆,该摆杆具有相对于往复杆摆动的第一极限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锯,其包括机壳、设于该机壳内的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的转轴、与该转轴相连的摆动装置及一端设有锯条另一端设有推拉件的往复杆,所述往复杆与转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转轴与摆动装置沿第二方向相连,所述摆动装置包括相连的摆动轴承与摆杆,该摆杆具有相对于往复杆摆动的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推拉件具有供摆杆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可防止摆杆与通孔内壁发生干涉的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开口角度包括位于所述通孔轴线一侧的第一角度及位于所述通孔轴线另一侧的第二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杆连接锯条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转轴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往复杆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锯,其包括机壳、设于该机壳内的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的转轴、与该转轴相连的摆动装置及一端设有锯条另一端设有推拉件的往复杆,所述往复杆与转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转轴与摆动装置沿第二方向相连,所述摆动装置包括相连的摆动轴承与摆杆,该摆杆具有相对于往复杆摆动的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该第一、 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推拉件具有供摆杆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可防止摆杆与通孔内壁发生干涉的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开口角度包括位于所述通孔轴线一侧的第一角度及位于所述通孔轴线另一侧的第二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杆连接锯条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转轴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往复杆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摆杆为直杆件,且所述第一、第二角度的大小满足以下公式要求a i > 1/2 θ 1+ Θ 2,a2> 1/2 Q1-Q2,其中a1、a 2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角度,Θ ^ Θ 2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往复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往复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所述摆杆与轴承外圈位于同一平面内。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贺柯学乾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