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干法脱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251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半干法脱硫设备,该设备包含吸收塔入口、导流板、密相室、循环流化室、隔板、灰斗、吸收塔出口;吸收塔为U型设计,吸收塔入口设置在整个设备左外侧上部,含尘烟气由吸收塔入口途径导流板进入密相室,烟气在密相室中与脱硫剂接触反应,反应后的大颗粒循环灰直接落入吸收塔底部的灰斗中,细颗粒循环灰随着烟气进入循环流化室继续反应,脱硫后的烟气以及部分细颗粒从脱硫塔出口进入后续的除尘器中,通过中压输送方式将吸收塔底部以及除尘器灰斗中的循环灰提升到吸收塔入口位置,完成整个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脱硫反应时间,提高了脱硫效率,减少了循环灰量,降低了除尘器负荷,延长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极大地节省了能量消耗,并且减少了设备维护维修频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半干法脱硫吸收塔。
技术介绍
环保部“十二五”规划拟订了二氧化硫的总量控制目标。到2015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10%。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4%,实施这一标准后,到2015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可减少618万吨。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仅次于电力行业,S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1%,工信部2009年发布的“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指出,到2011年底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由80万吨降低至51. 8万吨。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半干法脱硫工艺都要求在一定的循环灰浓度及停留时间下进行脱硫反应,才能达到脱硫设计的脱硫效果,因此在塔型设计方面比较固定,系统的循环灰量也趋向稳定。采用传统的塔型模式虽然可以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但是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运转能耗。针对上述半干法脱硫工艺出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塔型设计方式,对原有的半干法脱硫塔进行了结构改造,使得脱硫塔高度降低,系统循环灰量在塔内进行初步分离,减少了进入布袋除尘器的循环灰量,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运转能耗。半干法烟气脱硫设备是集湿法脱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干法脱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吸收塔入口(1)、导流板(2)、密相室(3)、循环流化室(4)、隔板(5)、灰斗(6)、吸收塔出口(7);所述吸收塔入口(1)设置在密相室(3)的左外侧上部;所述导流板(2)位于吸收塔入口(1)3/4处;所述密相室(3)位于吸收塔内左侧;所述循环流化室(4)位于吸收塔内右侧;所述隔板(5)位于密相室(3)和循环流化室(4)中部;所述灰斗(6)位于吸收塔最底部;所述吸收塔出口(7)位于循环流化室右外侧,与吸收塔入口(1)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干法脱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吸收塔入口(I)、导流板(2)、密相室(3)、循环流化室(4)、隔板(5)、灰斗(6)、吸收塔出口(7); 所述吸收塔入口(I)设置在密相室(3)的左外侧上部; 所述导流板(2)位于吸收塔入口(I) 3/4处; 所述密相室(3)位于吸收塔内左侧; 所述循环流化室(4)位于吸收塔内右侧; 所述隔板(5)位于密相室(3)和循环流化室(4)中部; 所述灰斗(6)位于吸收塔最底部; 所述吸收塔出口(7)位于循环流化室右外侧,与吸收塔入口(I)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法脱硫设备,其特征在于吸收塔为U型设计,反应区分为两个室即密相室和循环流化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法脱硫设备,其特征在于吸收塔入口(I)设置在密相室(3)左外侧距最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存义常冠钦金科学李幸辉姜林刘作利徐景海余广炜冷庭双赵荣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