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学步带,包括本体、牵拉带,所述的牵拉带有两条,本体呈背心状,本体的两上肩部及背部两侧均能与同侧的牵拉带通过可拆式连接,使用状态下,牵拉带连接于本体的上肩部或背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学步带不仅能在后面拽拉,而且也能往上提,因而具有了两用功能,两种状态下,婴幼儿感觉都舒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婴幼儿用具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两用学步带。
技术介绍
学习走路是婴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大人为了保护婴幼儿学习走路时的安全,通常半弯着腰并通过双手扶着婴幼儿的两腋助其行走,这对大人而言,此姿势时间一长就会感到腰酸背痛。为此,有人想出了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一条带子套住婴幼儿的胸部,并从婴幼儿的后面拽着,随婴幼儿一起行走。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由于婴幼儿在行走时,通常会向前倾,因此,婴幼儿的胸部会感觉不舒适,安全系数也不高。中国专利文献ZL200620070582.1公开了一种婴儿学步带,此专利产品虽然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是其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1、使用时,控制方式单一,其最有效的拉动方向是往后;而向上提时,作用力全部集中于此学步带的后部,使兜带的前后拉力不一致,对婴儿而言,感觉极不舒适。此外,对于一些学会了走路,但不是很稳的婴儿,需要大人稍稍辅助下,此时最适用的是向上提的方式。显然,此时,本专利产品不是很适用。2、由于此学步带具有两根控制带,因此,使用时,须由大人的两手操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用学步带,通过牵拉带连接于本体的不同部位,使本产品不仅能在后面拽拉,而且也能往上提,各使用状态下,婴儿都感觉舒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用学步带,包括本体、牵拉带,所述的牵拉带有两条,本体呈背心状,本体的两上肩部及背部两侧均能与同侧的牵拉带通过可拆式连接,使用状态下,牵拉带连接于本体的上肩部或背部。所述的两用学步带,两牵拉带的上端通过一拉杆相连。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拉杆的外部包覆有软垫。所述的两用学步带,两牵拉带的上端各连接有一拉环。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上肩部及背部均通过插扣与牵拉带而可拆式连接。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上肩部及背部均通过搭扣、魔术贴或纽扣与牵拉带而可拆式连接。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上肩部上还设有调节环,以调节上肩部的长度。所述的两用学步带,牵拉带设置一调节环,以调节牵拉带的长度。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背部两侧呈纵向分开状,背部两侧相合后通过可拆式连接。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背部的两侧通过插扣、搭扣、魔术贴或纽扣而可拆式连接。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背部的两侧各固定连接一弹性带,所述的插扣、搭扣、魔术贴或纽扣设置于所述的两弹性带上。本技术学步带不仅能在后面拽拉,而且也能往上提,因而具有了两用功能,两种状态下,婴幼儿感觉都舒适。此外,其还设有一根拉杆,大人只需一手即可提拉婴幼儿,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本体的背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两用学步带包括拉杆1、牵拉带3、本体7,拉杆I的两端各固定连接一牵拉带3,牵拉带3向下延伸,其下端设有插扣件的一部分4a。本体7呈短背心状,背心本体7的上肩部7-1顶端设有插扣件的另一部分4b,该部4b与相对应牵拉带3下端部的4a组成一个插扣件,通过两者4a与4b的插扣连接而使牵拉带3与本体7的上肩部可拆式连接。背心本体7的背面两侧7-2、7-3也分别设有插扣件的另一部分4c,该部4c也能与相对应牵拉带3的下端部4a组成一个插扣件,通过两者4a与4c的插扣连接而使牵拉带3与本体7的背部可拆式连接。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的插扣连接即可。例如,当婴幼儿较小且站立很不稳时,可以把4a与4c插接,从后面拉住婴幼儿,起到辅助性作用,让婴幼儿更快地学会独立行走。当幼儿比较大且能独立行走,但比较胆小或走路不稳时,可以把4a与4b插接,大人往上提但无须用力,辅带婴幼儿行走。本体7的背部两侧7-2、7_3呈纵向分开状,一侧部7_2通过弹性带10连接本实施例另一插扣件的一部分2a,另一侧部7-3通过弹性带11连接此插扣件的另一分部2b,通过两部分2a与2b的插接而使两侧部7-2、7-3封住本体的背部并可拆式连接,此结构可以根据婴幼儿的胸围,本体7能自动伸缩。弹性带10、11的弹性使得不同胸围的幼儿穿着都很舒适,使产品的适用范围更广。本体的上肩部7-1上还设有调节环6,以调节上肩部7-1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大人的手拉高度与婴幼儿的身高处于最适配状态。在实施例中,拉杆I的外部包覆有软垫,从而增强手感。实施例2 :参见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牵拉带3上增设了一个调节环2,以调节牵拉带3的长度,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牵引带的长度,可以使大人的手拉高度与婴幼儿的身高处于最适配状态。本实施例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参考实施例1。实施例3 :参见图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省去了本体上肩部7-1上的调节环,即本实施例的本体上肩部7-1长度不可调。本实施例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参考实施例1。实施例4 :参见图5,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省去了拉杆I,而于牵拉带3的上端连接拉环8。使用时,大人的手可拉住此拉环8。本实施例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参考实施例1。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至IJ,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学步带,包括本体、牵拉带,所述的牵拉带有两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呈背心状,本体的两上肩部及背部两侧均能与同侧的牵拉带通过可拆式连接,使用状态下,牵拉带连接于本体的上肩部或背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学步带,包括本体、牵拉带,所述的牵拉带有两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呈背心状,本体的两上肩部及背部两侧均能与同侧的牵拉带通过可拆式连接,使用状态下,牵拉带连接于本体的上肩部或背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学步带,其特征在于两牵拉带的上端通过一拉杆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学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外部包覆有软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学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带的上端连接拉环。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两用学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肩部及背部均通过插扣、搭扣、魔术贴或纽扣与牵拉带而可拆式连接。6.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周伟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