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冬季专利>正文

一种银耳栽培房和银耳栽培房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025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银耳的工业化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房和银耳栽培房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流通风效果好且能有效避免部分银耳污染后造成交叉感染的银耳栽培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房,包括长方形的墙体(11)、门(12)、通风窗(13)和置于所述墙体顶端的房顶,所述门(12)与通风窗(13)相对设置便于空气流通,所述银耳栽培房内沿门(12)与通风窗(13)两点的直线方向设有左、中、右3个银耳培植架(1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个银耳栽培房阶梯状单排分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某个银耳栽培房的菇菌遇到污染时,杂菌到处传播,容易造成各个银耳栽培房交叉感染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银耳工业化生产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房和银耳栽培房组
技术介绍
银耳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用菌,也是出口农产品之一,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广大农村银耳栽培越来越普及,经济效益吸引了更多农民开始从业栽培。但由于技术和设施限制,特别是银耳栽培房的设计不合理,整体结构通风不畅,室内温度调控困难,导致银耳产量低,杂菌污染率高,达不到应有的生物转化率。目前菇农栽培银耳主要是在田地搭建的草棚或者其它一些很简陋的菇房中栽培, 然而草棚在遇到大风雨很容易倒塌,或者发生火灾烧坏菇棚,这些都会给菇农带来严重损失,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安全隐患。现有普通的银耳房是两排相对搭建,房内的空气流通靠房门和在墙体上开设窗口来实现,空气流通效果欠佳,而且遇到杂菌污染时,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到另一个栽培房,很容易造成相互交叉感染,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这是现有制约银耳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流通风效果好且能有效避免部分银耳污染后造成交叉感染的银耳栽培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房,包括长方形的墙体11、门12、通风窗13和置于所述墙体顶端的房顶,所述门12与通风窗13相对设置便于空气流通,所述银耳栽培房内沿门12与通风窗13两点的直线方向设有左、中、右三个银耳培植架14。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房中所述银耳栽培房设置2对门窗。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房中所述银耳栽培房长为13米,所述银耳栽培房宽为3米,高为2米,所述门12与通风窗13的距离为13米即为银耳栽培房的长度。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房中所述墙体11由空心砖砌成,所述房顶为彩钢板。本技术的另一技术一种银耳栽培房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银耳栽培房,所述银耳栽培房一 I和银耳栽培房二 2相互阶梯状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银耳栽培房设置多个的门与通风窗,相互相对设置,加快了银耳栽培房内的空气流通,给银耳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且各个银耳栽培房阶梯状单排分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及经常是双排排列银耳栽培房,当某个银耳栽培房的菇菌遇到污染时,空气容易流通到另一培植房,使杂菌到处传播,容易造成各个银耳栽培房交叉感染的焦点问题。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的银耳栽培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 :本技术的银耳栽培房组的结构示意图;1、银耳栽培房一 ;11、墙体;12、门;13、通风窗;14、银耳培植架;2、银耳栽培房二 ;3、支撑体;4、银耳栽培房三;5、支撑物。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房,包括长方形的墙体11、门12、通风窗13和置于所述墙体顶端的房顶,所述门12与通风窗13相对设置便于空气流通,所述银耳栽培房内沿门12与通风窗13两点的直线方向设有左、中、右三个银耳培植架14。 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银耳栽培房包括2对门窗。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银耳栽培房沿门12与通风窗13两点的直线方向的长为13米,所述银耳栽培房宽为3米,高为2米,所述墙体11由空心砖砌成,所述房顶为彩钢板。此种结构保温效果好。本技术的又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房组,包括至少两个以上所述的银耳栽培房,所述银耳栽培房一I和银耳栽培房二 2相互阶梯状分布。银耳栽培房组可依照一些山坡地势建成阶梯状分布的银耳栽培房组,银耳栽培房的窗体与支撑体3应留有I米以上的通风空间,银耳栽培房组单排设置,且各个银耳栽培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有效的防止各个银耳栽培房组间的细菌的交叉感染。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培植房简陋通风效果不好,不便于管理的情况,本技术银耳栽培房具有多个相对的门和窗口,通风效果好,受环境气候影响小,各个银耳栽培房的阶梯状单排分布,各个银耳栽培房组间不容易发生细菌的交叉感染,本技术银耳栽培房培植菌菇,效率高、并且培植出的菌菇无虫害浸染,是纯绿色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银耳栽培房的又一实施例为规范化银耳栽培房规格其长可为12-13米,高4米,宽4. 3米,门高2米,宽80厘米,通气天窗设有两条走道上方各设3个,其长为80厘米,宽40厘米;门2个,窗双扇;长为80厘米,宽40厘米,玻璃门4个,银耳栽培房三4后面同规格同等量设置门与窗,使气流对应顺畅。银耳专用房梯级建造可如图2所示,这是一大创新。一个梯级可以横向建造一排5-10幢银耳栽培房三4,形成梯级房群或称房组。栽培房背靠支撑物5,其可以为山坡作为支撑,面向前;栽培房定位东西向,坐北朝南,冬暖夏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耳栽培房,包括长方形的墙体(11)、门(12)、通风窗(13)和置于所述墙体顶端的房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12)与通风窗(13)相对设置便于空气流通,所述银耳栽培房内沿门(12)与通风窗(13)两点的直线方向设有左、中、右三个银耳培植架(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耳栽培房,包括长方形的墙体(11)、门(12)、通风窗(13)和置于所述墙体顶端的房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12)与通风窗(13)相对设置便于空气流通,所述银耳栽培房内沿门(12)与通风窗(13)两点的直线方向设有左、中、右三个银耳培植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栽培房设置2对门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冬季钟秀媚
申请(专利权)人:钟冬季钟秀媚钟剑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