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522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当该蓄电装置以多个蓄电元件排列的状态配置时,能够均衡地冷却各个蓄电元件。蓄电装置具备保持多个蓄电元件的支架。在蓄电元件之间形成有蓄电元件间通气路。支架的支架主体具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壁部,并从外侧与多个蓄电元件中的位于第一方向的端的蓄电元件对置;以及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以与壁部排列的方式形成的通气用开放部,其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开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电池单元(单电池)和电容器等蓄电元件、以及保持蓄电元件的支架的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机器的电源,提供有蓄电装置的一种形态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具备相互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以及保持多个单电池的支架。多个单电池在第一方向上排列。邻接的单电池以在第一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配置。由此,在单电池之间形成有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贯通的电池间通气路。支架具有各种类型。例如,作为其中之一,提供有具备形成为能够收容多个单电池的支架主体的支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支架主体具备在收容的多个单电池的第一方向的两侧配置的一对柱组。一对柱组分别由仅与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单电池对置的多个柱部构成。多个柱部沿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并以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由此,在第一方向上开放的通气用开放部以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池模块,使气体在电池间通气路流通,并且使气体在通气用开放部流通,由此能够冷却多个单电池,从而抑制单电池伴随着充放电的过度升温。然而,与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单电池对置的柱部沿与气体的流通方向(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因此,柱部阻碍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顺畅流通。即,柱部的存在将增大在通气用开放部内沿第二方向流通的气体的压力损失。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电池模块中,有时不能有效地冷却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单电池。而且,此类问题并不局限于单电池,对于电容器等蓄电元件也是相同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18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分别有效地冷却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蓄电元件;以及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支架,多个蓄电元件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并且以在第一方向上与邻接的蓄电元件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配置,在邻接的蓄电元件之间形成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贯通的蓄电元件间通气路,支架具备能够收容多个蓄电元件的支架主体,该支架主体具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壁部,该至少一个壁部从外侧与多个蓄电元件中的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对置;以及通气用开放部,其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与壁部排列而形成,并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开放。根据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至少一个壁部从外侧与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对置。因此,多个蓄电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而且,当使气体在蓄电元件间通气路流通时,气体沿着位于蓄电元件间通气路的两侧的蓄电元件而流通。由此,能分别冷却多个蓄电元件。并且,如上所述,通气用开放部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开放。由此,当使气体在通气用开放部流通时,通气用开放部内的气体的流通不受任何阻碍而沿着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流通。此时,流通于在第二方向上开放的通气用开放部的气体的压力损失不会增大,在通气用开放部流通的气体在第二方向上顺利地流通。因此,利用在通气用开放部流通的气体而有效地冷却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一个方式,可以构成为在将两个支架主体以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以及通气用开放部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以及通气用开放部面对。这样一来,多个蓄电装置各自的多个蓄电元件分别被从第二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流通的气体冷却。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对置,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对置。这样一来,在将多个蓄电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在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蓄电元件之间夹装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即使向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蓄电装置作用第一方向的外力,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蓄电元件彼此也难以直接接触。因此,邻接的蓄电装置彼此的绝缘性变高。进而,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对置,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对置。这样一来,在将多个蓄电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在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蓄电元件之间夹装壁部。因此,即使向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蓄电装置作用第一方向的外力,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蓄电元件彼此也不直接接触。因此,邻接的蓄电装置彼此的绝缘性变得更高。并且,能够防止异物混入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蓄电元件之间而导致蓄电元件之间短路。并且,通过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封闭邻接的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的外侧,从而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开放蓄电元件侧且在第二方向贯通的通气路。并且,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外侧被邻接的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封闭,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开放蓄电元件侧且在第二方向贯通的通气路。因此,由通气用开放部形成的通气路不会变得过宽,能够防止在邻接的蓄电装置各自中过度冷却位于第一方向的端部的蓄电元件。进而,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壁部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通气用开放部以分别与多个壁部在第三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壁部分别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通气用开放部对置,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通气用开放部分别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壁部对置。这样一来,通过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壁部分别封闭邻接的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通气用开放部各自的外侧,从而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通气用开放部分别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开放蓄电元件侧且同时在第二方向贯通的通气路。并且,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通气用开放部分别被邻接的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多个壁部封闭外侧,从而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开放蓄电元件侧且同时在第二方向贯通的通气路。因此,在邻接的一方的蓄电装置中,多个通气路以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在邻接的另一方的蓄电装置中,多个通气路也以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因此,邻接的蓄电装置各自不存在对位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在第三方向上的冷却的偏颇,能够均衡地冷却蓄电元件整体。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其他方式,可以构成为,壁部以及通气用开放部分别设置于多个蓄电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地错位形成:与多个蓄电元件中的位于第一方向的两端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壁部以及通气用开放部、以及与两个蓄电元件中的另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壁部以及通气用开放部,与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对应于与另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通气用开放部的位置上形成,与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通气用开放部在对应于与另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上形成。这样一来,当具备上述结构的支架主体的多个蓄电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时,使与邻接的蓄电装置中的一方的蓄电装置的位于两端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壁部及通气用开放部和与另一方的蓄电装置的位于两端的两个蓄电元件中的另一方的蓄电元件对置的壁部以及通气用开放部以面对的方式配置,由此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对置,一方的支架主体的通气用开放部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对置。因此,当排列配置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蓄电元件;以及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支架,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并且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邻接的蓄电元件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配置,在邻接的蓄电元件之间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贯通的蓄电元件间通气路,所述支架具备能够收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支架主体,该支架主体具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壁部,所述至少一个壁部从外侧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对置;以及通气用开放部,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壁部排列而形成,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开放。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7 JP 2011-211501;2012.09.04 JP 2012-19401.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蓄电元件;以及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支架,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并且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邻接的蓄电元件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配置,在邻接的蓄电元件之间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贯通的蓄电元件间通气路,所述支架具备能够收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支架主体,该支架主体具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壁部,所述至少一个壁部从外侧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蓄电元件对置;以及通气用开放部,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壁部排列而形成,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开放,所述第二方向为通气的方向,所述通气用开放部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贯通到所述壁部的外表面,所述通气用开放部遍及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二方向的全长而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在将两个支架主体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壁部以及所述通气用开放部与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壁部以及通气用开放部面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通气用开放部对置,所述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通气用开放部与所述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对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壁部与所述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通气用开放部对置,所述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通气用开放部与所述另一方的支架主体的所述壁部对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壁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用开放部以分别与所述多个壁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根本圣治渡边稔增田喜弘
申请(专利权)人: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