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系统热场测试及分析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31513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3:37
一种电池系统热场测试及分析处理方法,该电池系统具有降温风扇以及加热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温度监测点,b.充电模拟测试,c.放电模拟测试,d.建立各检测点温度和电流、温度和风速、温度和加热器加热量之间的二维温场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性评估电池系统局部温度,构造温场模型,有效解决电池系统内部温度的不均衡及热量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成本低,温度监测点分布科学,能贴近工况的温场,为热失衡分析提供有效依据,满足车辆实际要求,并且可有效减少后期电池系统检测调试投入度、更利于后期的调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系统热场的分析技术。
技术介绍
在动力电池系统应用领域,电池系统的设计目前考虑的热场不合理、效果不显著,甚至很多根本就没考虑电池的热场,导致电池系统内部温度不均,使电池的一致性差,造成“短板”效应,电池系统整体性能不能很好的体现;甚至有些电池系统满足不了大功率输出的散热问题,致使电池动力性发挥不出,并且影响电池寿命;热量不易散出,温度聚集过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对于电池系统热场分析更加准确、利于后期电池系统调试的电池系统热场测试及分析处理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该电池系统具有降温风扇以及加热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温度监测点,并在各温度监测点设置温度传感器; b.充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把电池系统中电池组的剩余电量放至电压保护下限,然后连接充电机开始充电,记录整个充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建立充电电流、单体电压值和温度的三维温场模型; c.放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断开充电机,接入电池组放电柜,记录下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 d.根据b、c步骤中获得数值,建立各检测点温度和电流、温度和风速、温度和加热器加热量之间的二维温场模型,达到动力电池系统在工况下,更够根据实际温度分布,利用加热器或风扇做热平衡调整。其中,在充电模拟测试步骤中,充电过程为首先以IC进行恒流充电,当电池组中最高单体电压达到电压上限阀值时,改用以最高单体电压值进行恒压降流充电,电流以O.1C为步长下降,10秒的频率进行降电流,直到电流降为O为止,同时记录IC充电时的最高电池温度信息、恒压充电时电池的温度信息。其中,在放电模拟测试步骤中,放电过程为以8C放电5分钟,测试整个过程电池系统的温度变化,然后断开放电柜,待电池冷却后给电池再充满电;按此步骤,分别以6C、4C、2C、IC进行放电,记录下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本专利技术针对性评估电池系统局部温度,构造温场模型,有效解决电池系统内部温度的不均衡及热量处理。本专利技术开发成本低,温度监测点分布科学,能贴近工况的温场,为热失衡分析提供有效依据,满足车辆实际要求,并且可有效减少后期电池系统检测调试投入度、更利于后期的调试。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揭示的电池系统热场测试及分析处理方法,该电池系统具有降温风扇以及加热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温度监测点,并在各温度监测点设置温度传感器; b.充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把电池系统中电池组的剩余电量放至电压保护下限,然后连接充电机开始充电,首先以IC进行恒流充电,当电池组中最高单体电压达到电压上限阀值时,改用以最高单体电压值进行恒压降流充电,电流以O.1C为步长下降,10秒的频率进行降电流,直到电流降为O为止,同时记录IC充电时的最高电池温度信息、恒压充电时电池的温度信息,建立充电电流、单体电压值和温度的三维温场模型; c.放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断开充电机,接入电池组放电柜,以8C放电5分钟,测试整个过程电池系统的温度变化,然后断开放电柜,待电池冷却后给电池再充满电;按此步骤,分别以6C、4C、2C、1C进行放电,记录下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 d.根据b、c步骤中获得数值,建立各检测点温度和电流、温度和风速、温度和加热器加热量之间的二维温场模型,达到动力电池系统在工况下,更够根据实际温度分布,利用加热器或风扇做热平衡调整。由于电池系统的电池组是由单体电池串联而成,由于单体电池极柱和连接片的接触面较小,接触电阻大,大电流放电时,此处的温度将会急剧升高;导流排截面积较小,电阻值较大,大电流放电时温升较快;在降温风扇的出风口,此区域温度降的最快;在风道的被风面和风道气流经过较少的地方,此处的温度比较高。因此,需要在进风口、出风口、导流排、被向气流流通的地方安装温度传感器。此外根据电池箱内电池排布,取电池箱前、后、上、中、下各方位的电池单体,在这些电池单体的极柱及导流排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尽可能使温度的采集点在电池箱被分布均匀、合理。本专利技术针对性评估电池系统局部温度,构造温场模型,有效解决电池系统内部温度的不均衡及热量处理。本专利技术开发成本低,温度监测点分布科学,能贴近工况的温场,为热失衡分析提供有效依据,满足车辆实际要求,并且可有效减少后期电池系统检测调试投入度、更利于后期的调试。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系统热场测试及分析处理方法,该电池系统具有降温风扇以及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温度监测点,并在各温度监测点设置温度传感器;b.充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把电池系统中电池组的剩余电量放至电压保护下限,然后连接充电机开始充电,记录整个充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建立充电电流、单体电压值和温度的三维温场模型;c.放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断开充电机,接入电池组放电柜,记录下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d.根据b、c步骤中获得数值,建立各检测点温度和电流、温度和风速、温度和加热器加热量之间的二维温场模型,达到动力电池系统在工况下,更够根据实际温度分布,利用加热器或风扇做热平衡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系统热场测试及分析处理方法,该电池系统具有降温风扇以及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温度监测点,并在各温度监测点设置温度传感器;b.充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把电池系统中电池组的剩余电量放至电压保护下限,然后连接充电机开始充电,记录整个充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建立充电电流、单体电压值和温度的三维温场模型;c.放电模拟测试,具体为断开充电机,接入电池组放电柜,记录下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d.根据b、c步骤中获得数值,建立各检测点温度和电流、温度和风速、温度和加热器加热量之间的二维温场模型,达到动力电池系统在工况下,更够根据实际温度分布,利用加热器或风扇做热平衡调整。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文锋阮旭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