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储量测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31232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储量测定方法,提升人工林沙质土壤C储量测算精度,指导干旱半干旱区以植树种草为核心的CO2生物减排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客观实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人工林沙质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测定方法,属生态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领域。
技术介绍
生态系统是维护生态稳定性,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组成的功能单位,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是生态功能发挥的重要媒介。而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C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C收支中占主导地位。干旱半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壤,该类土壤的碳循环的作用,直接制约着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特征及规律。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指标是综合反映土壤性能的重要参数,土壤是植被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和保证,同时,植被的演替对土壤性能有重要影响(Anderson T H. , 2003;Doran J W,et al, 2000)。目前国内外土壤效应的研究主要针对上述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生态过程的内在条件,对土壤的生物学、肥、水等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森林砍伐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容重变大,从而导致土壤易于侵蚀。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其含量大小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国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相对较早,大量研究表明,毁林会使20-50%的土壤有机碳流失(Silveria A M, et al,2000),同时相应的全氮、C/N、速效磷、全磷等营养元素也会明显下降,目前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经过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后,土壤碳库的形式产生了质的改变,使其既可以成为大气中C02的“汇”,也可能变成“源”。国内诸多学者对水土保持林改良、植被类型改良等土壤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植被种植模式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效应,且上层土壤的效果优于下层,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效应存在显明的差异性(夏江宝等,2009)。目前,几乎所有全球气候变化的模型都预测土壤碳的损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Schimel D S,et al. 1994)。全球变暖的一个反应就是加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并增加对大气的碳释放,这也将进一步加强全球变暖的趋势(McGuire A D, et al.,1995)。土壤碳库及其变动是影响大气CO2浓度的关键生态过程,因此,土壤碳库的精确估算是研究全球变化、土壤碳循环的重要基础。国外开展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较早,一般采用土壤类型法、森林类型法、生命带类型和模型法。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土地利用方式等密切相关。在人工林中,当土壤有机碳含量接近饱和水平时,增加外源C的投入将不再增加土壤有机碳库。因此,研究不同条件下人工林的土壤碳汇机制、分辨土壤碳汇区,不但是人工林沙质土壤碳增汇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国家制定人工林沙质土壤固碳策略的重要基础科学依据。飞播造林指在适宜的时空尺度上,根据森林植被自然演替规律,以树种天然下种更新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树种生态、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天然下种,使用飞机播撒适宜的植物种子进行造林种草。即通过飞机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沙地上,依靠自然降水和风力覆沙,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使植被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经过管护、达到成林成草,固定流沙,从而恢复区域生态环境。飞播造林因其造林成本低、作业半径大、节省劳动力、播种速度快、造林效果好等优势,早已成为榆林沙区主要的造林方式之一(周楠,2010)。同时,飞播林的C汇效应评估还是空白,飞播林生态系统背景下的沙质土壤C储量估算更是一项急需探索的基础性及应用性为一体的工作。目前,国内外关于C储量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针对不同目的,关于C问题的研究方法有土壤类型法、植被类型法和模型法等,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由于土壤类型复杂,变化多样,不确定因素多,数据误差较大,准确估算土壤有机碳仍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飞播林生态系统中,其C储量与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土地利用方式等有关,还取决于净生物输入量、耕作方式和有机碳稳定性等众多因素。因此,准确测定飞播林沙质土壤C 储量和进行土壤C循环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国际C减排要求可报告、可测量和可证实;探索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的估算问题,分析飞播林C的赋存形式及转化机制,对于科学认识C减排,进一步制定减排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提升人工林沙质土壤碳储量测定精度,指导二氧化碳生物减排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样品获取 在飞播林的不同区域确定若干土壤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挖掘IOOcm深标准土壤剖面,并进行分层,将所述标准土壤剖面每20cm厚度分为一层;采集各采样点各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2)土样化学分析 把所述土壤样品经风干或烘干预处理后通过100目筛后备用,每个土壤样品取重量W(1. Og),备作化学分析; (3)土壤有机碳信息获取,对每个所述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测定,分别确定R值,R为实际滴定所用滴定液(FeSO4)与标准液(l/6K2Cr207)体积比例关系; (4)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模式建立 基于物质循环原理以及化学反映平衡原理,同时,考虑参数量纲及其标准化,构建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模式,测定出每个采样点每层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储量C= α. · σ · R· β · δ ·w 式中C为飞播林的一个米样点一层土壤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R为实际滴定所用滴定液(FeSO4)与标准液(l/6K2Cr207)体积比例关系; W为十壤样品的烘干重;(注:为Ig)Cf力标准溶液的浓度;(注0. 8000mol · L_\即l/6K2Cr207标准溶液的浓度) σ为量纲转化系数;(注将mL换算为L,为10_3)该值为常规定量 β为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注该值为常量,12gC12原子的物质的量是Imol,β取值应为3g/mol) δ为氧化校正系数;(注为经验值,取1.1) (5)根据步骤4分别求出每个采样点每层的土壤样品碳储量,进而求得每个采样点每层飞播林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的测定。其中所述的重铬酸钾容量法的具体测定过程如下 将上述每个W重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一干燥的硬质试管中,取5ml的O. 8000mol · I/1 (即l/6K2Cr207浓度)标准溶液和5ml的98%浓H2SO4,用注射器将所述浓H2SO4加入到标准溶液中,充分摇匀,管口盖上弯颈小漏斗得重铬酸钾一硫酸溶液,以防冷凝·水汽蒸发,用该重铬酸钾一硫酸溶液滴定土壤样品至结束,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滴定,(用标准的O. 2mol · L—1硫酸亚铁滴定,滴定过程中不断摇动内容物,直至溶液的颜色由棕红经紫色变为暗绿(灰蓝绿色),即为滴定终点。)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其中重铬酸钾一硫酸溶液滴定土壤样品时进行外加热,油浴温度为180°C,沸腾5分钟。(基于实验分析有机碳含量的化学原理,有机碳含量是通过实验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得到的,在第(4)步测定模式中,式中R为实际滴定所用滴定液(FeS04)与标准液(K2Cr2O7)比例关系,在此将式中相关参数进行了相应的数学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储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样品获取在飞播林的不同区域确定若干土壤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挖掘100cm?深标准土壤剖面,并进行分层,将所述标准土壤剖面每20cm厚度分为一层;采集各采样点各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土壤化学性质分析;(2)土样化学分析把所述土壤样品经风干或烘干预处理后通过100目筛后备用,每个土壤样品取重量W,备作化学分析;(3)土壤有机碳信息获取,对每个所述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测定,分别确定R值,R为实际滴定所用滴定液(FeSO4)与标准液(1/6K2Cr2O7)体积比例关系;(4)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模式建立基于物质循环原理以及化学反映平衡原理,同时,考虑参数量纲及其标准化,构建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模式,测定出每个采样点每层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储量:?C=???????????????????????????????????????????????·σ·R·β·δ·W式中:?C为飞播林的一个采样点一层土壤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储量;???????R为实际滴定所用滴定液(FeSO4)与标准液(1/6K2Cr2O7)体积比例关系;???????W为土壤样品的烘干重;(注:为1g)???????为标准溶液的浓度;(注:0.8000mol·L?1,即1/6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σ为量纲转化系数;该值为常规定量为10?3β为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β取值应为3g/molδ为氧化校正系数;经验值,取1.1(5)根据步骤4分别求出每个采样点每层的土壤样品碳储量,进而求得每个采样点每层飞播林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的测定。2012105377715100001dest_path_image001.jpg,3262dest_path_image001.jp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储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样品获取在飞播林的不同区域确定若干土壤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挖掘IOOcm深标准土壤剖面,并进行分层,将所述标准土壤剖面每20cm厚度分为一层;采集各采样点各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土壤化学性质分析;(2)土样化学分析把所述土壤样品经风干或烘干预处理后通过100目筛后备用,每个土壤样品取重量W, 备作化学分析;(3)土壤有机碳信息获取,对每个所述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测定,分别确定R值,R为实际滴定所用滴定液(FeSO4)与标准液(l/6K2Cr207)体积比例关系;(4)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模式建立基于物质循环原理以及化学反映平衡原理,同时,考虑参数量纲及其标准化,构建飞播林沙质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模式,测定出每个采样点每层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储量C=CX . O . R . β . δ . W式中C为飞播林的一个米样点一层土壤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储量;R为实际滴定所用滴定液(FeSO4)与标准液(l/6K2Cr207)体积比例关系;W为土壤样品的烘干重;(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让会曹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