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部件,其包括底托、壳体和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底托上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该壳体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托上,并能够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壳体绕所述旋转轴线来回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出风部件可以绕旋转轴线在水平角度范围内来回转动,从而带动出风口转动,能够实现大角度送风,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出风部件的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的出风部件,以及具有该出风部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的出风部件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导向后吹向设定的地方,以提高空调的 舒适性。柜式空调器常采用离心风叶对空气提供动力,将空气吹向换热器进行换热,空气换 热后经出风部件导向后吹入室内。现有技术中的柜式空调器的出风部件都是固定安装在室 内机的上部,和室内机构成一体,或者独立于室内机,并能够在室内机外壳内上下移动,而 且,由于导风和扫风功能通过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和扫风板来实现,可以左右或者上 下导风,但角度不是很大,风的范围比较固定,以致于使扫风范围比较小,舒适性较差,同时 由于导风板、扫风板的存在,运行时机体的出风口因零件数量较多而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出风部件,其送风角度范围大, 且在机体运行时出风口处比较美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出风部件的空调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风部件,其包括底托、 壳体和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底托上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进风 口和第一出风口,该壳体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托上,并能够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驱动 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壳体绕所述旋转轴线来回转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齿轮传动机 构或皮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托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哨合的外齿轮和内齿 轮,该内齿轮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且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该外齿轮安装在所述第 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下端与 所述底托之间的轴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轴承包括环状活动板、保持架和滚珠,该活 动板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地设置在所述底托的上方,且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该 活动板和所述底托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上轨道和下轨道,保持架位于底托与活动板之间, 装于所述保持架上的所述滚珠位于该上轨道和该下轨道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底托包括圆盘状本体和设于该本体上的向 上延伸的圆柱状凸缘,该本体和该凸缘均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所述活动板活套于该凸缘 的外部,在该活动板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的环状盖板,该盖板固定安装在底托 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圆柱状出风框和安装在该出风框上端的顶盖,该出风框、所述底托本体及所述盖板三者的外径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有水平设置的导风叶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 动所述底托上下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相啮合的齿 轮和齿条,该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上端与所述底托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 的输出轴连接。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具有第 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外壳,在外壳内形成有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 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外壳上的隔栅处,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在靠近所 述第二出风口的所述风道内容纳有所述的出风部件,该出风部件能够从所述第二出风口伸 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的出风部件可以绕旋转轴线在水平角度范围内来回转动,从而带动出 风口转动,能够实现大角度送风,提高空调的舒适性;(2)出风部件亦可上下滑动,空调器运行时,出风部件整体向外滑出,待机或者关 机时,出风部件整体缩回,降低了整机高度,而且出风部件隐藏在机体内,美观、防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器待机或关机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器待机或关机时的内部不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出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出风部件去掉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出风部件去掉壳体后的爆炸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出风部件的侧视图;图7是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器运行时的示意图,出风部件的出风口位于第一位 置;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器运行时的示意图,出风部件的出风口位于第二位置。附图标记说明10_出风部件、101-顶盖、102-出风框、1021-第一出风口、 1022-第一进风口、103-导风叶片、104-盖板、105-底托、105a_本体、105b-凸缘、105c_安 装座、105d-下轨道、105e-通孔、106-齿条、107-齿轮、108-第一电机、109-外齿轮、 110-活动板、110a-上轨道、111-滚珠、112-保持架、113-自攻螺钉、114-内齿轮、115-转 轴、116-自攻螺钉、20-外壳、201-圆柱状部分、202-异形状部分、30-底座、40-离心风叶、 50-蒸发器、203-第二进风口、204-第二出风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主要由底座30、外壳20、蒸发器50、离心风叶40 及出风部件10组成,外壳20的下端安装在底座30上,外壳20由下部的异形状部分202和 上部的圆柱状部分201组成,在异形状部分202上设置的空调器的第二进风口 203位于外 壳20上的格栅处,离心风叶40及蒸发器50安装在异形状部分202内。圆柱状部分201的 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204,在圆柱状部分201内容纳有出风部件10,该出风部件10能够 从圆柱状部分201顶部的第二出风口 204伸出和缩回。如图3至图7所示,出风部件10主要由壳体、底托105、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 动装置组成,底托105包括圆盘状本体105a和设于本体105a上的向上延伸的圆柱状凸缘 105b,本体105a和凸缘105b与旋转轴线L同轴,本体105a的外径略小于外壳20圆柱状部 分201的内径,在本体105a的中部设有通孔105e和安装座105c,在本体105a边缘部的上 表面设有环状下轨道105d。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壳体绕旋转轴线L来回转动,其由第一电机108、齿轮传动 机构及轴承组成,其中,轴承由环状活动板110、保持架112、滚珠111及盖板104构成,该活 动板110活套于底托105的凸缘105b的外部,该活动板110的下表面设有与下轨道105d 相对的上轨道110a,保持架112位于底托105与活动板110之间,装于保持架112上的滚 珠111位于上轨道IlOa和下轨道105d内。盖板104位于活动板110的外侧,并通过自攻 螺钉116固定安装在底托105上,盖板104用于在径向方向对活动板110进行限位。齿轮 传动机构由相啮合的外齿轮109和内齿轮114组成,该内齿轮114与旋转轴线L同轴,其与 活动板110固定连接。外齿轮109安装在第一电机108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108固定安 装在底托105上的安装座105c上。壳体由出风框102和顶盖101组成,出风框102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风框 102的外径略小于外壳20圆柱状部分201的内径,出风框102的上端与顶盖101连接,出风 框102的下端通过自攻螺钉113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壳体和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底托上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该壳体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托上,并能够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壳体绕所述旋转轴线来回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壳体和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底托上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该壳体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托上,并能够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壳体绕所述旋转轴线来回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外齿轮和内齿轮,该内齿轮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且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该外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下端与所述底托之间的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环状活动板、保持架和滚珠,该活动板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地设置在所述底托的上方,且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该活动板和所述底托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上轨道和下轨道,保持架位于底托与活动板之间,装于所述保持架上的所述滚珠位于该上轨道和该下轨道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陈绍林,金海元,刘北泉,刘明校,陈伟,楚娟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