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16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旋转轴、可绕该第一旋转轴旋转的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转动端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缘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互相搭接。由于导风板的第一配合面与壳体的第二配合面搭接,使得从外侧观看时不会看到缝隙,提高了空调器的外观精致度和档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和设置于出风口处的用来引导出风方向的导风板部件。目前,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缝隙一直是产品开发的重点之一,但由于面板、导风板尺寸精度和变形所致,抑或重力拉动,抑或电机失步,使得导风板在完全闭合情况下,导风板与面板之间还是会存在间隙,从外侧观看面板与导风板之间会出现黑缝,降低产品档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导风板在完全闭合情况下,导风板与空调器面板之间没有缝隙,以提高外观精致度和档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旋转轴、可绕该第一旋转轴旋转的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转动端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缘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互相搭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面向所述壳体的内侧方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着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打开方向,所述第一配合面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前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为 200mm 至 30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实现无缝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的第二旋转轴、可绕该第二旋转轴旋转的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一转动端具有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二转动端具有与所述第三配合面相配合的第四配合面;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四配合面相互搭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均为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着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打开方向,所述第三配合面位于所述第四配合面的前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为 200mm 至 30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二转动端具有第五配合面,所述出风 口的第二缘部具有与所述第五配合面相配合的第六配合面;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 导风板均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五配合面与所述第六配合面互相搭接,且所述第二 导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实现无缝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空调器,当导风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导 风板的第一配合面与壳体面板的第二配合面搭接,使得从外侧观看时不会看到缝隙,提高 了空调器的外观精致度和档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导风板完全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关闭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关闭状态的面板和导风板的侧视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为图1所示空调器的送风距离测试结果图。以上各图中,10、壳体,11、主体,12、面板,12a、第一缘部,12b、第二配合面,13、出风口,20、第一导风板,21、第一导风板的第一转动端,22、第一导风板的第二转动端,23、第 一配合面,24、第四配合面,25、第一旋转轴,30、第二导风板,31、第二导风板的第一转动端, 32、第二导风板的第二转动端,33、第三配合面,34、第二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 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 型的空调器不限于壁挂式空调器,除了壁挂式空调器之外,还可以是立柜式空调器等。图1所示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打开状态的主 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从图1、2中可以看出, 空调器的壳体10包括主体11和设置于主体11前部的面板12,由主体11和面板12形成出 风口 13,在出风口 13处设置有用于引导出风方向的导风板。导风板的数量可以为一片或多 片,本实施例中,导风板的数量为两片,以提高导风效果。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定义位于上方 的导风板为第一导风板20,位于下方的导风板为第二导风板30。第一导风板20具有第一旋转轴25、围绕该第一旋转轴25旋转的第一转动端 21 (即图中的上端)和第二转动端22 (即图中的下端),所述第二导风板30具有第二旋转 轴34、围绕该第二旋转轴34旋转的第一转动端31 (即图中的上端)和第二转动端32 (即图 中的下端)。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关闭状态的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均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面板12的外表面、第一导风板20的外表面和第二导风板30的外表面平滑过渡,使得空调器的外观具有连贯、流畅、优美的线条,提升产品档次。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完全关闭状态的面板12和导风板的侧视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第一转动端21具有第一配合面23,所述出风口 13的第一缘部12a(即面板12的下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23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12b,当所述第一导风板2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面23与所述第二配合面12b互相搭接,这使得从外侧观看时第一导风板20与面板12之间不会产生缝隙,提高了空调器的外观精致度和档次。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23和所述第二配合面12b均为斜面。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导风板2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着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打开方向,所述第一配合面23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面12b的前侧,这样可以满足零件的运动和拆装需求。优选地,所述第二配合面12b向所述壳体10的内侧延伸。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外观效果,还能提高送风距离和防止凝露。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为200mm至300mm。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第二转动端22具有第四配合面24,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第一转动端21具有与所述第四配合面24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面33,当所述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均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配合面33与所述第四配合面24互相搭接,这使得从外侧观看时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30之间不会产生缝隙,使空调器的外观精致度和档次得以提高。优选地,所述第三配合面33和所述第四配合面24均为斜面。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导风板20和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完全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旋转轴、可绕该第一旋转轴旋转的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转动端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缘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互相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珠张辉陈绍林王现林孟智高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