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溜尾车以及设备吊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3786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包括该溜尾装置的溜尾车以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溜尾车进行溜尾作业的设备吊装方法,其中溜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200)和旋转机构(300),旋转机构可旋转并且可分离地安装在支撑机构上,其中:支撑机构包括前支承座(201);旋转机构包括支撑架(310),该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轴(301),该旋转轴支承在前支承座上,支撑架能够围绕旋转轴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并且支撑架包括与设备(400)相互配合以在支撑架处于竖直位置时支撑设备的第一支撑件(311)。溜尾车包括上述溜尾装置和行走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能够节约吊装成本并且通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设备起重吊装辅助机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包括该溜尾装置的溜尾车以及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溜尾车进行溜尾作业的设备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化工工艺的发展和装置规模的增大,主要设备日趋大型化且布置紧密,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安装提出更高要求,对超大型吊装机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型柱形设备(如塔类石化反应器)吊装时一般需要两台以上吊车或者吊车与滚排滑移装置同时作业。目前,大型柱形设备的吊装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I)利用一台吊车主吊,另一台吊车在设备尾部溜尾,即溜尾吊;(2)利用一台吊车主吊,尾部设置专用滚排滑移装置;(3)利用两台吊车在主吊耳位置一起抬吊,尾部设置专用滚排滑移装置。上述在设备尾部溜尾的装置称为溜尾装置。目前采用的溜尾装置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进行溜尾的吊车的额定起重量需要超过设备重量的一半以上,对于千吨级以上的超大型设备而言吊装成本过高;而滚排滑移装置由于需要设置专门的轨道,所以通用性不好,而且主吊车与滚排滑移装置的同步性不易控制。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溜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约吊装成本并且通用性较好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和包括该溜尾装置的溜尾车以及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溜尾车进行溜尾作业的设备吊装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中,该溜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可旋转并且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支承座;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轴,该旋转轴支承在所述前支承座上,所述支撑架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设备相互配合以在所述支撑架处于竖直位置时支撑所述设备的第一支撑件。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后支承座,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还安装有支撑轴,其中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支承在所述后支承座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平台,所述前支承座和后支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支座平台,该两个支座平台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左、右侧而且该两个支座平台的间距可调,所述前支承座和后支承座成对布置且安装在所述两个支座平台上。优选地,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安装有回转机构。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支撑平台回位的回位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可拆卸的。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梁和连接在该两个支撑梁之间的连接件,所述两个支撑梁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机构的左、右侧且该两个支撑梁的间距可调,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的底部。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匹配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抵靠所述第二支撑件,使得当所述支撑架处于竖直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后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均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设备的压板。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外侧连接有翼板,该翼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设备的固定架。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形成为与所述设备的裙座的外周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溜尾车,该溜尾车包括行走机构,其中,该溜尾车还包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分别位于所述车架左、右侧的两个履带架和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侧面的动力单元。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吊装方法,其中,该设备吊装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溜尾车进行溜尾作业,该设备吊装方法包括步骤I):将所述旋转机构从所述支撑机构上分离并使所述旋转机构处于竖直状态,将该处于竖直状态的旋转机构与所述设备的裙座连接,使所述设备的裙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接合;步骤2):通过主吊车将所述设备的尾部吊起,使所述设备部分脱离运输鞍座,同时使所述溜尾车行使至所述旋转机构的正下方,然后协调操作所述主吊车和溜尾车而使所述旋转轴支承在所述前支承座上;步骤3):通过所述主吊车将所述设备的头部吊起,并逐渐将所述设备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立起;以及步骤4):将所述设备完全在所述主吊车的提升力作用下吊起,并将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设备分离。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旋转机构即将从所述支撑机构上脱尚时与所述设备分尚。可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溜尾车和设备吊装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进行溜尾作业,可以免去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用于溜尾的吊车,从而节约吊装成本(特别是在吊装大型设备时)。此外,由于可以方便地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选择行走机构(例如,选择传统的履带式行走机构),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可以免去轨道的设置,从而适用于各种作业场合,通用性较好,而且可以方便地控制主吊车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的同步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在支撑架处于倾斜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在支撑架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在支撑架处于竖直位置时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在支撑架处于竖直位置时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车的行走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至图1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溜尾车进行溜尾作业的设备吊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吊车2 :运输鞍座3:溜尾车4:吊车100 :行走机构101 :车架102 :履带架103 :动力单元104 :垂直支腿 200 :支撑机构201 :前支承座 202 :后支承座203 :支撑平台 204 :支座平台205:回转机构 300 :旋转机构301 :旋转轴302 :支撑轴310:支撑架311 :第一支撑件311a:支撑面312 :支撑梁313 :连接件314 :第二支撑件315 :压板316 :翼板317:固定架317a:第一固定板317b :第二固定板 317c :连接板400 :设备401 :裙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如“底部、顶表面”是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的支撑架处于水平位置的情况下定义的。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是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的工作状态下定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中,该溜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200和旋转机构300,所述旋转机构300可旋转并且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200上,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前支承座201 ;所述旋转机构300包括支撑架310,该支撑架310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轴301,该旋转轴301支承在所述前支承座201上,所述支撑架310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301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进行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溜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200)和旋转机构(300),所述旋转机构(300)可旋转并且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200)上,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前支承座(201);所述旋转机构(300)包括支撑架(310),该支撑架(310)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轴(301),该旋转轴(301)支承在所述前支承座(201)上,所述支撑架(310)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301)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支撑架(310)包括与所述设备(400)相互配合以在所述支撑架(310)处于竖直位置时支撑所述设备(400)的第一支撑件(3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溜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200)和旋转机构(300 ),所述旋转机构(300 )可旋转并且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200 )上,其中 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前支承座(201); 所述旋转机构(300)包括支撑架(310),该支撑架(310)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轴(301),该旋转轴(301)支承在所述前支承座(201)上,所述支撑架(310)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301)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支撑架(310)包括与所述设备(400)相互配合以在所述支撑架(310)处于竖直位置时支撑所述设备(400)的第一支撑件(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还包括后支承座(202),所述支撑架(310)的底部还安装有支撑轴(302),其中当所述支撑架(310 )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轴(302 )支承在所述后支承座(202 )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还包括支撑平台(203 ),所述前支承座(201)和后支承座(202 )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203 )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还包括两个支座平台(204),该两个支座平台(204)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203)的左、右侧而且该两个支座平台(204)的间距可调,所述前支承座(201)和后支承座(202 )成对布置且安装在所述两个支座平台(204)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03)的底部安装有回转机构(20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支撑平台(203)回位的回位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1)为可拆卸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10)包括两个支撑梁(312 )和连接在该两个支撑梁(312 )之间的连接件(313 ),所述两个支撑梁(312)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机构(200)的左、右侧且该两个支撑梁(312)的间距可调,所述旋转轴(301)安装在所述支撑梁(312)的底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1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11)相匹配的第二支撑件(314),所述第一支撑件(311)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梁(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平吕俊丰张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