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宽元专利>正文

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249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1:01
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包括机体、榨筒、螺旋轴、发热体、驱动装置和料斗;还包括前罩和排渣器;所述排渣器的开口端有接口和排渣孔,排渣器的内腔呈圆锥台形;排渣器的开口端与榨筒可拆卸连接;所述榨筒位于机体的底座板的上方所述前罩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料斗设置在前罩的上开口上,榨筒和排渣器位于料斗下方的前罩内,料斗与榨筒上有进料孔相对;所述前罩一端与机体贴合。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榨筒部件方便拆装和清洗;当使用时,将原料放入料斗中,加热器开始加热。随即就有油从榨筒的出油孔中流出,油渣从排渣器排出,可随时使用原汁原味的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除了各种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危害,保证了食用油的新鲜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榨油机,尤其是一种家用榨油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家庭食用油大多都是从市场购买,为了食用油不容易变质和延长有效的食用期,添加若干种附料,使油的原汁原味受到损害;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在生产食用油时,会有掺假或使用地沟油的行为,导致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没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它可以实现家庭式即开即榨地加工出食用油,保持原汁原味,避免各种添加剂损害油的品质,保证饮食的安全和健康。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包括机体、榨筒、螺旋轴、发热体、驱动装置和料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变速器,所述榨筒上有进料孔和出油孔;驱动装置设置在机体内,螺旋轴与变速器连接,螺旋轴与榨筒配合;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前罩和排洛器;所述排渣器的开口端有接口、另一端的底板上有排渣孔,排渣器的内腔呈圆锥台形;排渣器的开口端与榨筒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旋轴的悬空端有圆锥台形头部,圆锥台形头部与排渣器配合;所述榨筒的法兰与伸入机体的侧部的贯通孔与变速器的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榨筒位于机体的底座板的上方;所述前罩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料斗设置在前罩的上开口上,榨筒和排渣器位于料斗下方的前罩内,料斗与榨筒上有进料孔相对;所述前罩一端与机体贴合。所述的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变速器的外壳上有螺孔,所述前罩的两侧的壁板上有连接孔;还包括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的两端有螺纹;所述连接螺杆一端穿过榨筒上的法兰的连接孔与变速器的外壳螺合、另一端穿过前罩的两侧壁板上的连接孔与螺母螺合。所述的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榨筒的内壁上有沿轴向的导油槽。所述的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排渣器的内腔呈圆锥台形,螺旋轴呈圆锥台形。所述的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榨筒的内腔由固定端到悬空端依次分布有入料筒形腔、圆锥台形腔和出料筒形腔;所述螺旋轴从固定端到悬空端依次分布有前筒形螺杆、中圆锥台形螺杆和出料筒螺杆部。所述的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出料筒形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油槽。本专利技术一种家用式榨油机,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榨筒部件方便拆装和清洗;当人们需要食用油时,如芝麻油、花生油和菜仔油,辣椒籽油等,将原料放入料斗中,加热器开始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螺旋轴开始转动,将油料推进至榨筒压榨。根据油料的种类,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和转速,以最佳的出油率加工,随即就有油从榨筒的出油孔中流出,油渣从排渣器排出,可随时使用原汁原味的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除了各种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危害,保证了食用油的新鲜和安全。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图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之一。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之二。5是本专利技术变速器、螺旋轴和榨筒配合关系的立体图。6是本专利技术排渣器的立体图。7是本专利技术排渣器的主视图。8是本专利技术榨筒、螺旋轴和排渣器配合关系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包括机体1、榨筒2、螺旋轴3、发热体4、驱动装置5和料斗6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和变速器52,如图7所示,所述榨筒2上有进料孔21和出油孔22,进料孔21和出油孔22设置在榨筒2的固定端;驱动装置5设置在机体I内,螺旋轴3与变速器52连接,螺旋轴3与榨筒2配合,发热体4设置在榨筒2上;还包括前罩7和排渣器8 ;如图6所示,所述排渣器8的开口端有接口 81、另一端的底板上有排渣孔82,排渣器8的内腔呈圆锥台形;排渣器8的开口端与榨筒2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旋轴3的悬空端有圆锥台形头部31,圆锥台形头部81与排渣器8的内腔配合;所述榨筒2的法兰23与伸入机体I的侧部的贯通孔与变速器52的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榨筒2位于机体I的底座板11的上方;所述前罩7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料斗6设置在前罩7的上开口上,榨筒2和排渣器8位于料斗6下方的前罩8内,料斗6与榨筒2上有进料孔21相对;所述前罩7 —端与机体I贴合。所述变速器52的外壳上有螺孔511,所述前罩8的两侧的壁板上有连接孔;还包括连接螺杆9,所述连接螺杆9的两端有螺纹;所述连接螺杆9 一端穿过榨筒2上的法兰23的连接孔与变速器52的外壳螺合、另一端穿过前罩7的两侧壁板上的连接孔与螺母10螺合。所述榨筒2与排渣器8相邻的一端有沿轴向的导油槽24。可以使渣料进入排渣器8之间,使余油经导油槽24返回榨筒2并经出油孔22流出。为排渣方便,在前罩8内还设有导渣板,导渣板与排渣器8的端部配合,防止余渣污染前罩8。所述榨筒2的内腔呈圆锥台形,所述榨筒2的悬空端的内腔为锥顶端、与变速器外壳的连接端为锥底端,螺旋轴3呈圆锥台形,螺旋轴3的悬空端为锥顶端,固定端为锥底端。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排渣器8的内余油及榨筒2内油可以方便地从榨筒2的出油孔中流出,油流动方向如图7中虚线箭头方向。如图3所示,还包括子连接器121和母连接器122,子连接器121设置在前罩7上,母连接器122设置机体I上,子连接器121与发热体4电连接,子、母连接器121、122插接。前罩7与机体I贴合时,便可以实现子、母连接器121、122插接。如图8所示,所述榨筒2的内腔由固定端到悬空端依次分布有入料筒形腔2A、圆锥台形腔2B和出料筒形腔2C ;所述螺旋轴3从固定端到悬空端依次分布有前筒形螺杆、中圆锥台形螺杆和出料筒螺杆部。中圆锥台形螺杆是在圆锥台形体的周向面上有螺纹。所述导油槽24设置在出料筒形腔2C的内壁上。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还包括接油接渣盒11,在料斗6放时油料,螺旋轴3转动,榨出的油,及余渣经导油槽24回流油经榨筒2上的出油孔22,油进入接油接渣盒11的油腔内,与此同时,如图7所示,油渣向前移动进入排渣器8,如图7中实线箭头方向,从排渣孔82中排出。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包括机体、榨筒、螺旋轴、发热体、驱动装置和料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变速器,所述榨筒上有进料孔和出油孔;驱动装置设置在机体内,螺旋轴与变速器连接,螺旋轴与榨筒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罩和排渣器;所述排渣器的开口端有接口、另一端的底板上有排渣孔,排渣器的内腔呈圆锥台形;排渣器的开口端与榨筒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旋轴的悬空端有圆锥台形头部,圆锥台形头部与排渣器配合;所述榨筒的法兰与伸入机体的侧部的贯通孔与变速器的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榨筒位于机体的底座板的上方;所述前罩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料斗设置在前罩的上开口上,榨筒和排渣器位于料斗下方的前罩内,料斗与榨筒上有进料孔相对;所述前罩一端与机体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包括机体、榨筒、螺旋轴、发热体、驱动装置和料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变速器,所述榨筒上有进料孔和出油孔;驱动装置设置在机体内,螺旋轴与变速器连接,螺旋轴与榨筒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罩和排渣器; 所述排渣器的开口端有接口、另一端的底板上有排渣孔,排渣器的内腔呈圆锥台形;排渣器的开口端与榨筒可拆卸连接; 所述螺旋轴的悬空端有圆锥台形头部,圆锥台形头部与排渣器配合; 所述榨筒的法兰与伸入机体的侧部的贯通孔与变速器的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榨筒位于机体的底座板的上方; 所述前罩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料斗设置在前罩的上开口上,榨筒和排渣器位于料斗下方的前罩内,料斗与榨筒上有进料孔相对;所述前罩一端与机体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宽元
申请(专利权)人:阮宽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