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它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它包括气压缸(1)、夹具(2)、刮研刀(3)、操作面板(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可旋转夹具(6)和床身(7),刮研刀(3)通过夹具(2)和气压缸(1)连接,操作面板(4)设置在气压缸(1)右侧,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安装在床身(7)上,可旋转夹具(6)固定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平台(5)上。它能用于导轨类零件及其它金属表面的刮研,其刮研速度、刮研行程均可调节,可在导轨表面形成不同形状、尺寸、分布情况的表面纹理;刮研刀头可换,将细刮、精刮集成在一道工序;加工时间短,精度高,以较低的成本取代传统手工刮研,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尤其涉及机床制造业各种导轨类零件的刮研,也适用于各种金属平板的刮研。
技术介绍
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导轨作为机床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对机床设备的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导轨的精度决定着机床的整体精度,导轨的寿命直接影响整台机床的寿命。而磨损是引起导轨精度降低、寿命缩短的根本原因。刮研加工,除使导轨与支承导轨的配合精度提高外,还在导轨表面形成可存储润滑油、容纳磨料的微细纹理,从而改善导轨润滑条件、降低磨损。特别是对于高精度机床设备,这一工艺是必需的。传统的刮研工艺大都是由钳工通过手工完成的。人工刮研加工的工序多,工期长,且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完全取决于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实际生产中一个导轨的人工刮研加工,耗时往往长达数天甚至几个星期,严重制约了整台机床的制造周期。落后的刮研加工工艺,已经成为制约机床设备整体水平提高和制造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它能用于导轨类零件及其它金属表面的刮研,其刮研速度、刮研行程均可调节,可在导轨表面形成不同形状、尺寸、分布情况的表面纹理;刮研刀头可换,将细刮、精刮集成在一道工序;加工时间短,精度高,以较低的成本取代传统手工刮研,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气压缸1、夹具2、刮研刀3、操作面板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可旋转夹具6和床身7,刮研刀3通过夹具2和气压缸I连接,操作面板4设置在气压缸I右侧,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安装在床身7上,可旋转夹具6固定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平台5上。所述的气压缸I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刮研刀3往复运动,速度在0-100/min范围可调,行程范围在50-100mm。所述的刮研刀3刀柄在其三分之二长度处设置有一 120度弯角。所述的刮研刀3的刀头为合金钢。所述的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的驱动机构由高精度的轴承和伺服电机构成,可在XYZ三个方向进行组合运动。所述的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位置精度为X、Z方向3X10_3mm,Y方向IOX 10_3mm,各轴方向速度可调节,速度范围在0-100mm/s。所述的可旋转夹具6能将紧固后工件的位置进行转动,转动角度范围在0-360度。本专利技术能用于导轨类零件及其它金属表面的刮研,其刮研速度、刮研行程均可调节,可在导轨表面形成不同形状、尺寸、分布情况的表面纹理;刮研刀头可换,将细刮、精刮集成在一道工序;加工时间短,精度高,以较低的成本取代传统手工刮研,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气压缸1、夹具2、刮研刀3、操作面板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可旋转夹具6和床身7,刮研刀3通过夹具2和气压缸I连接,操作面板4设置在气压缸I右侧,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安装在床身7上,可旋转夹具6固定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平台5上。所述的气压缸I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刮研刀3往复运动,速度为30/min,行程为60mm, X方向进给速度为3. 25mm/s。选择刮研刀头宽度为5mm,刮研对象为面积200 X IOOmm2的45#钢,刮研路径为平面直走,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X25mm)为16。所述的刮研刀3刀柄在其三分之二长度处设置有一 120度弯角。所述的刮研刀3的刀头为合金钢。所述的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的驱动机构由高精度的轴承和伺服电机构成,可在XYZ三个方向进行组合运动。所述的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位置精度为X、Z方向3X10_3mm,Y方向IOX 10_3mm,各轴方向速度可调节,速度范围在0-100mm/s。所述的可旋转夹具6能将紧固后工件的位置进行转动,转动角度范围在0-360度。本专利技术能用于导轨类零件及其它金属表面的刮研,其刮研速度、刮研行程均可调节,可在导轨表面形成不同形状、尺寸、分布情况的表面纹理;刮研刀头可换,将细刮、精刮集成在一道工序;加工时间短,精度高,以较低的成本取代传统手工刮研,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刮研刀进给速度为40/min,行程为90mm,x方向进给速度为4. 2mm/s,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X25mm)为18,其他刮研环境和刮研对象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刮研刀进给速度为50/min,行程为70mm,x方向进给速度为4mm/s,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X25mm)为19,其他刮研环境和刮研对象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刮研刀进给速度为48/min,行程为70mm, x方向进给速度为6. 25m/min,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X25mm)为20,其他刮研环境和刮研对象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刮研刀进给速度为75/min,行程为75mm, x方向导轨进给速度为5mm/s,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X25mm)为25,其他刮研环境和刮研对象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压缸(1)、夹具(2)、刮研刀(3)、操作面板(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可旋转夹具(6)和床身(7),刮研刀(3)通过夹具(2)和气压缸(1)连接,操作面板(4)设置在气压缸(1)右侧,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安装在床身(7)上,可旋转夹具(6)固定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平台(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压缸(I)、夹具(2)、刮研刀(3)、操作面板(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可旋转夹具(6)和床身(7),刮研刀(3)通过夹具(2)和气压缸(I)连接,操作面板(4)设置在气压缸(I)右侧,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安装在床身(7)上,可旋转夹具(6)固定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平台(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缸(I)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刮研刀(3)往复运动,速度在0-100/min范围可调,行程范围在50_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研刀(3)刀柄在其三分之二长度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迟岩,王伟,郑森伟,李梅,童慧芬,许书洛,
申请(专利权)人:闽南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