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201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属于果品保鲜技术领域,主要解决富士苹果简易保鲜问题。其技术措施是:富士苹果用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包装,结合使用吸氧剂和二氧化碳脱除剂使袋内氧气浓度在扎口后3-10天降至并维持在0.5-2%(V/V),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0.5%(V/V);所述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为在25℃、R.H.65%时、氧气透过率为1-15ml/m↑[2].d.0.1MPa的薄膜保鲜袋。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气调库超低氧贮藏相比,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节省能源、保鲜效果好等优点。主要用于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品保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年产量在2200万吨左右。富士是我国苹果的主栽品种。该品种气调效应明显,为此采用气调技术长期贮藏富士苹果的越来越多。目前,富士苹果的常规气调贮藏,主要在机械气调库内进行,机械气调库的建设需要气密性很好的库体、气密门、气囊、平衡阀及整套气调设备,投资较大,贮藏管理也较为复杂。超低氧贮藏技术,是气调贮藏的特殊形式。它与常规气调贮藏技术所不同的是,贮藏中氧气浓度控制很低,一般低于2%。这种贮藏技术适合于耐很低浓度的氧气的品种。富士苹果就是这样的品种。富士苹果耐低氧,但对二氧化碳很敏感,二氧化碳高了,极容易产生中毒现象。富士苹果采用超低氧贮藏,将二氧化碳降至很低,也可以避免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险。富士苹果的超低氧贮藏气体指标一般要求为氧气0.5-2%(V/V),二氧化碳浓度≤0.5%(V/V)。在这一条件下,可以达到较常规气调贮藏更理想的保鲜效果。但过去,超低氧贮藏的商业应用都是在气调库内进行。在气调库内进行超低氧贮藏,与进行常规气调贮藏相比,对库体和设备的要求更高,投资也更大,贮藏成本也更高。所以,超低氧贮藏技术目前在我国还极少应用。简易气调也是气调贮藏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用薄膜包装,靠果蔬自身呼吸和薄膜的透气性调节袋内气体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库体的气密性没有要求,也不需要气调设备,具有投资很少,简单易行的特点。但缺点是袋内气体成份往往达不到理想指标,尤其是难以达到富士苹果超低氧贮藏要求的超低氧、低二氧化碳浓度指标。如:《食品科学》2001年,22(7):74-76中价绍的利用添加纳米TiO2的PVC保鲜袋贮藏富士苹果,袋内O2 3.1-->-5.6%,CO2 1.7-2.6%;《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20(5):218-221中介绍的用改性PVC、PE进行的红富士苹果保鲜试验,0℃条件下,O2的平衡值为12-19%,CO2 1.5-5.0%;这些尝试,因为选用的薄膜材料透氧率偏高,袋内的氧气浓度达不到富士苹果超低氧贮藏的对低氧的要求。因为包括上述PVC薄膜在内的一般薄膜对二氧化碳的透过率偏低,也造成袋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富士苹果超低氧贮藏要求的二氧化碳指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气密库体和气调设备,在保鲜袋内即可进行的超低氧保鲜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即提供了一种用低氧透过性薄膜包装、简单易行的富士苹果超低氧保鲜技术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根据富士苹果超低氧贮藏中,超低氧、低二氧化碳气体指标的技术要求,选用氧气阻隔性很好,氧气透过率为1-15ml/m2·d·0.1MPa(25℃,R.H.65%)的薄膜保鲜袋包装,结合使用吸氧剂和二氧化碳脱除剂使袋内氧气浓度在扎口后3-10天降至并维持在0.5-2%(V/V),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0.5%(V/V)。该保鲜方法靠吸氧剂和保鲜膜的低氧气透过性使袋内氧气浓度在扎口后3-10天降至0.5-2%,达到超低氧保鲜的氧气指标;以保鲜膜的低氧气透过性和果实的呼吸作用长时间保持上述低氧浓度;靠二氧化碳脱除剂,控制袋内二氧化碳浓度,使二氧化碳浓度≤0.5%(V/V),防止二氧化碳中毒。上述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薄膜材料选自厚度10-40um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5-20um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AL)薄膜或10-30um聚乙烯醇(PVAL)薄膜中的一种。或者,选自厚度为10-90um由聚偏二氯乙烯(PVDC)、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AL)或聚乙烯醇(PVAL)材料之一与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双向拉伸聚丙烯(OPP)、-->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材料之一或之一制成的复合薄膜中的一种。这些薄膜材料要符合食品包装卫生要求。袋内放入的吸氧剂,吸氧能力要求≥0.12V,V为装入果实并扎口后保鲜袋的内容积,吸氧剂的吸氧速度≥0.12V/T,T=3-10天,即袋内氧气浓度在扎口后3-10天降至0.5-2%。吸氧剂的用量为果实重量的0.3-1.5%。二氧化碳脱除剂为含有生石灰或熟石灰的二氧化碳脱除剂;用量为果实重量的0.5-2%。为了达到贮藏初期快速降氧和贮藏过程中降低二氧化碳的目的,也可以使用具有吸氧和吸附二氧化碳双重功能的复合吸附剂,但其吸氧能力、吸氧速度也要符合上述要求,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也要保证二氧化碳浓度≤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投资少。不需要降氧、脱二氧化碳设备,也不需要气密性库体、气密门及加湿设备,即可达到超低氧贮藏条件。相对于气调库超低氧贮藏,投资大大节省。(2)、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人操作气调设备,入库概念检查时不需要带补氧防护设施。(3)、节省能源。由于省去了多种用电设备,具有明显节能效果。(4)、保鲜效果好。该方法比目前较先进、国内应用较普遍的气调贮藏有更好的保鲜效果。而且该方法不仅适于贮藏、运输过程中保鲜,还可用于销售过程,可很好地延长果实的货架期。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富士苹果装量制作适宜大小的符合材质要求的保鲜袋,苹果采收后或预冷后直接装入保鲜袋内,果温稳定在0±0.5℃时,按照果实重量的0.3-1.5%加入吸氧剂,按照果实重量的0.5-2%加入二氧化碳脱除剂,扎紧袋口贮藏,3-10天氧气降至并稳定在0.5-2%,二氧化碳≤0.5%。下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实施例1。选择20um厚的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其氧气透过率为7.4ml/m2·d·0.1MPa(25℃,R.H.65%),热合成70厘米宽、80厘米长的保鲜袋。将保鲜袋衬入纸箱内,放入刚采摘的苹果20千克,敞口运回冷藏库,入库降温,至果温稳定在0±0.5℃时,放入还原铁粉、活性炭、氢氧化钙按8∶1∶1混匀制成的吸氧剂100克,放入生石灰二氧化碳脱除剂200克,扎紧袋口,6天后氧气降至2%,8天后稳定至1.4%,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稳定在0.3%。贮藏210天后,该超低氧贮藏的苹果硬度为18.5磅/cm2,冷藏苹果为14.5磅/cm2,气调果为16.7磅/cm2。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采用15um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AL)薄膜,其氧气透过率为3.5ml/m2·d·0.1MPa(25℃,R.H.65%),7天后氧气降至1.8%,9天后稳定至1.6%,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稳定在0.2%。贮藏210天后,该超低氧贮藏的苹果硬度为18.1磅/cm2,冷藏苹果为14.5磅/cm2,气调果为16.7磅/cm2。实施例3,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采用25um聚乙烯醇(PVAL)薄膜,其氧气透过率为1.5ml/m2·d·0.1MPa(25℃,R.H.65%),4天后氧气降至1.0%,6天后稳定至0.8%,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稳定在0.1%。贮藏210天后,该超低氧贮藏的苹果硬度为19.2磅/cm2,冷藏苹果为14.5磅/cm2,气调果为16.7磅/cm2。实施例4,选择厚度为30um、由10um厚的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与20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富士苹果用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包装,结合使用吸氧剂和二氧化碳脱除剂使袋内氧气浓度在扎口后3-10天降至并维持在0.5-2%(V/V),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0.5%(V/V);所述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为在25℃、R.H.65%时、氧气透过率为1-15ml/m↑[2].d.0.1MPa的薄膜保鲜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富士苹果用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包装,结合使用吸氧剂和二氧化碳脱除剂使袋内氧气浓度在扎口后3-10天降至并维持在0.5-2%(V/V),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0.5%(V/V);所述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为在25℃、R.H.65%时、氧气透过率为1-15ml/m2·d·0.1MPa的薄膜保鲜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其薄膜材料选自厚度10-40um聚偏二氯乙烯薄膜、5-20um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薄膜或10-30um聚乙烯醇薄膜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士苹果的简易超低氧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氧气阻隔性能的薄膜保鲜袋,其薄膜材料选自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国徐康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营养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