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上的多级旋风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898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17:43
一种吸尘器用多级旋风分离器,包括内部形成上游分离室的上游旋风筒、至少一个内部形成下游分离室的下游旋风筒,上游分离室在上部与一进风通道相连通,上游旋风筒内开设有上游出风导流口,下游旋风筒上开设有下游进风口,且内部有下游出风导流口。上游旋风筒位于一外筒体内,进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外筒体上或延伸至外筒体之外。外筒体内还设置有隔离罩,隔离罩内形成次级集灰室,在隔离罩的外壁与外筒体之间形成初级集灰室。在上游旋风筒的底部靠近其侧壁处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弧形的甩灰口,该甩灰口整体处于隔离罩的外侧,初级集灰室与甩灰口相连通;下游旋风筒的底部开设有下游出灰口,该下游出灰口位于隔离罩的内侧并与次级集灰室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用除尘装置,特别是一种多级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用的多级旋风分离器包括上游旋风分离筒和下游旋风分离筒,有些产品中,下游旋风筒有多个且围绕上游旋风筒均匀分布,上游旋风分离器的下方形成有初级集灰室,用于收集经上游旋风分离器分离出的大灰,下游分离器的下方形成有次级集灰室,用于收集下游分离器分离出的细灰,次级集灰室处于初级集灰室外侧,而这种初级集灰室在内侧、次级集灰室在外侧的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初级集灰室的容积比较小,而落入初级集灰室的大灰体积又比较大,导致在吸尘器工作的时候初级集灰室很容易满,影响吸尘器的持续吸灰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尘器用多级旋风分离器,其除尘效率高且持续吸灰的能力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尘器用多级旋风分离器,它包括内部形成上游分离室的上游旋风筒、至少一个内部形成下游分离室的下游旋风筒,上游分离室在上部与一进风通道相连通,上游旋风筒内开设有上游出风导流口,下游旋风筒上开设有下游进风口,且内部有下游出风导流口,上游出风导流口与下游进风口之间形成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风道。该多级旋风分离器还包括外筒体,上游旋风筒位于外筒体内,且进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外筒体上或延伸至外筒体之外。外筒体内还设置有隔离罩,隔离罩内形成次级集灰室,在隔离罩的外壁与外筒体之间形成初级集灰室。在上游旋风筒的底部开设有甩灰口,该甩灰口整体处于隔离罩的外侧,初级集灰室位于甩灰口的下方并与甩灰口相连通;下游旋风筒的底部开设有下游出灰口,该下游出灰口位于隔离罩的内侧并与次级集灰室相连通。经过上游旋风筒分离出的大灰落在位于外侧的初级集灰室内,经过下游旋风筒分离出的细灰落在位于内侧的次级集灰室中,初级集灰室与次级集灰室通过隔离罩分隔开。在某些特定实施例中,下游旋风筒构造为下部呈由上至下逐渐变细的锥形,且下游旋风筒的下部安排位于上游旋风筒的旁侧,上部位于上游旋风筒的上方。这种构造使得整个分离器的内部各部件的分布更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在某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下游旋风筒有多个,且多个下游旋风筒沿一圆周方向排布,该圆周的轴心线与外筒体的轴心线相重合,上游旋风筒的轴心线则偏离外筒体的轴心线一段距离。优选地,隔离罩的上端分别与上游旋风筒的底面和下游旋风筒的外壁相接,下游旋风筒的下部处于隔离罩内。优选地,甩灰口靠近下游旋风筒侧壁,且沿下游旋风筒的圆周方向开设,甩灰口呈弧形。在某些特定实施例中,下游旋风筒的底端面为倾斜的,其倾斜方向为自其离隔离罩的纵向中轴线由近及远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下游出灰口开设于该倾斜的底端面上,下游出灰口斜对着次级集灰室的纵向中轴线。底端面的倾斜,使得开设于下游旋风筒底部的下游出灰口倾斜,这使得由下游旋风筒分离出的灰尘沿着朝向隔离罩内侧的方向甩出,更能提高分离灰尘的效率。在某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一垂直于下游旋风筒的底端面的直线与隔离罩的纵向中轴线之间构成一夹角Q,其中Q大于O小于90度。更进一步地,Q优选大于45度小于60度。优选地,上游旋风筒内具有带锥形栅格的空心柱,该空心柱的内腔构成与上游出风导流口相连通的上游排风通道。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结构,由于用于收集大灰的初级集灰室位于外侧,收集细灰的次级集灰室位于内侧,因而初级集灰室的容积可以相对地比较大,而次级集灰室的容积可以相对地比较小,这正符合大灰量多体积大、细灰量少且体积小的合理分配需求。这使得分离器内的集灰室不容易满,可持续高效吸灰的时间比较长。附图说明附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旋风分离器的侧视 附图2为图1所示旋风分离器的沿图1中A向的视 附图3为图2中D-D方向的剖视图;图1-3中所示的旋风分离器都是倾斜放置的,这是为了与实际应用时的斜躺状态相匹配,以利于更贴切地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旋风分离器的构造; 附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 附图5为图3中C-C方向的剖视 其中10、外筒体;101、初级集灰室;11、上盖;110、出风口 ;111、提手;12、进风通道;20、上游旋风筒;201、上游分离室;21、空心柱;211、锥形栅格;22、甩灰口 ;23、上游出风导流口 ;30、下游旋风筒;301、下游分离室;31、下游进风口 ;32、下游出灰口 ;33、下游出风导流口 ;40、隔尚罩;401、次级集灰室。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用一种优选实施例来作详细阐述。结合参照图1和图2,图示的多级旋风分离器包括外筒体10,外筒体10上开有一缺口,自该缺口向外筒体10内延伸形成下面将要介绍的进风通道12。外筒体10上设置一上盖11,上盖11上带有一提手111,以便于提携,上盖11上开设一出风口 110,用于与吸尘器的负压源相连。参见图3,图中反映了多级旋风分离器的内部结构,该旋风分离器包括内部形成上游分离室201的上游旋风筒20、至少一个内部形成下游分离室301的下游旋风筒30,上游旋风筒20位于外筒体10内。上游分离室201在上部与上面提及的进风通道12相连通,进风通道12的入口除了上面所述的位于外筒体10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延伸至外筒体10之夕卜。上游旋风筒20内开设有上游出风导流口 23,下游旋风筒30上开设有下游进风口 31,且内部有下游出风导流口 33,上游出风导流口 23与下游进风口 31之间形成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风道。上游旋风筒20内具有带锥形栅格211的空心柱21,该空心柱21的内腔构成与上游出风导流口 23相连通的上游排风通道 此外,外筒体10内还设置有隔离罩40,在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隔离罩40的上端分别与上游旋风筒20的底面和下游旋风筒30的外壁相接,下游旋风筒30的下部处于隔离罩40内。隔离罩40内形成次级集灰室401,在隔离罩40的外壁与外筒体10之间形成初级集灰室101,上游旋风筒20的底部靠近其侧壁处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弧形的甩灰口 22,该甩灰口 22整体处于隔离罩40的外侧,初级集灰室101位于甩灰口 22的下方并与甩灰口 22相连通;下游旋风筒30的底部开设有下游出灰口 32,该下游出灰口 32位于隔离罩40的内侧并与次级集灰室401相连通。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该多级旋风分离器的工作步骤是带有灰尘的气流经过进风通道12进入上游分离室201内,在上游分离室201内经旋风分离后,大多数灰尘从甩灰口 22甩出,落入初级集灰室101中,带有少量细灰的气流自上游出风导流口 23排出接着自下游进风口 31进入下游旋风筒30中,在下游旋风筒30的下游分离室301中带灰气流再次经过旋风分离,分离出的细灰自下游出灰口 32掉出而进入次级集灰室401中,干净的气流自下游出风导流口 33排出,并最终经过出风口 110而进入吸尘器的负压源。结合参照图4-5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下游旋风筒30有多个,各个下游旋风筒30上所开设的下游进风口 31最好均处在靠近上游旋风筒20的上游出风导流口 23的一侦牝以便尽量平均地进行分风,即自上游旋风筒20排出的气流尽量平均地进入各个下游旋风筒30。更优选地,各下游旋风筒30沿一圆周方向排布,该圆周的轴心线与外筒体10的轴心线相重合。在这种方式下,上游旋风筒20可以按照图3-5所示的那样,偏离于外筒体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上的多级旋风分离器,它包括内部形成上游分离室(201)的上游旋风筒(20)、至少一个内部形成下游分离室(301)的下游旋风筒(30),所述上游分离室(201)在上部与一进风通道(12)相连通,所述上游旋风筒(20)内开设有上游出风导流口(23),所述下游旋风筒(30)上开设有下游进风口(31),且内部有下游出风导流口(33),所述上游出风导流口(23)与下游进风口(31)之间形成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风道,其特征在于:该多级旋风分离器包括外筒体(10),所述上游旋风筒(20)位于外筒体(10)内,进风通道(12)的入口位于外筒体(10)上或延伸至外筒体(10)的外侧,所述外筒体(10)内还设置有隔离罩(40),隔离罩(40)内形成次级集灰室(401),在隔离罩(40)的外壁与外筒体(10)之间形成初级集灰室(101),在上游旋风筒(20)的底部开设有甩灰口(22),该甩灰口(22)整体处于隔离罩(40)的外侧,初级集灰室(101)位于甩灰口(22)的下方并与甩灰口(22)相连通;所述下游旋风筒(30)的底部开设有下游出灰口(32),该下游出灰口(32)位于隔离罩(40)的内部并与次级集灰室(40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9 CN 201220511398.11.一种吸尘器上的多级旋风分离器,它包括内部形成上游分离室(201)的上游旋风筒(20)、至少一个内部形成下游分离室(301)的下游旋风筒(30),所述上游分离室(201)在上部与一进风通道(12)相连通,所述上游旋风筒(20)内开设有上游出风导流口(23),所述下游旋风筒(30)上开设有下游进风口(31),且内部有下游出风导流口(33),所述上游出风导流口(23)与下游进风口(31)之间形成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风道,其特征在于该多级旋风分离器包括外筒体(10),所述上游旋风筒(20)位于外筒体(10)内,进风通道(12)的入口位于外筒体(10)上或延伸至外筒体(10)的外侧,所述外筒体(10)内还设置有隔离罩(40),隔离罩(40)内形成次级集灰室(401),在隔离罩(40)的外壁与外筒体(10)之间形成初级集灰室(101),在上游旋风筒(20 )的底部开设有甩灰口( 22 ),该甩灰口( 22 )整体处于隔离罩(40 )的外侧,初级集灰室(101)位于甩灰口(22)的下方并与甩灰口(22)相连通;所述下游旋风筒(30)的底部开设有下游出灰口(32),该下游出灰口(32)位于隔离罩(40)的内部并与次级集灰室(40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下游旋风筒(30)的下部呈由上至下逐渐变细的锥形,下游旋风筒(30)的下部位于上游旋风筒(20)的旁侧,且下游旋风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章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精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