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7603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它有底架和平移架构成,所述的底架由左侧梁和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平移架为框式结构,所述的左侧梁和右侧梁分别通过两个摇杆与所述的平移架相连,摇杆与左、右侧梁之间以及与平移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摇杆分为前摇杆和后摇杆,所述的左侧或右侧的后摇杆与一个手动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平移架的后部设有可连接插秧机和农药喷洒机的连接机构,底架的下侧连接有车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分别用于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深入,农业生产的各阶段、各项目,这种现状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加大了农业生产的前期资金投入,而且库房需求也加大,维修成本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在同一个机械上集成多各功能。插秧机是农用机构中的最常用的机构之一,而田间护理机(主要指的是施肥机、农药喷洒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公开号 为CN10161166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施肥机,公开号为CN1024501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用施肥机。现有的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是两个独立的设备,成本较高。由于插秧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机架较底,而田间护理机一般是在作物长到较高后才使用,因此其机架需要较高,机架上的结构尽量不能与作物相干涉。因此,现有的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不可能在一个设备上实现。现有的车辆上也有一些对车架进行升降的技术手段,有一种方案是直接调整轮胎与车架的间距,但这种调整是以车辆的稳定性为代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多种农用机械的功能单一,特别是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相互独立,成本较高,而现有的插秧机的机架较底,而田间护理机的机架高度较高,两者不能相互融合的技术问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分别用于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它有底架和平移架构成,所述的底架由左侧梁和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平移架为框式结构,所述的左侧梁和右侧梁分别通过两个摇杆与所述的平移架相连,摇杆与左、右侧梁之间以及与平移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摇杆分为前摇杆和后摇杆,所述的左侧或右侧的后摇杆与一个手动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平移架的后部设有可连接插秧机和农药喷洒机的连接机构,底架的下侧连接有车轮。当本专利技术连接插秧机构,进行插秧工作时,平移架处于最低位;当本车架连接田间护理机构,进行施肥等操作时,由于这种操作一般都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进行,处于此时的作物高度较高,插秧时的车架高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平移架升高。由于本技术方案的底架只有左右侧梁,没有横梁,在使用时,左右侧梁处于作物的间隙中,不与作物相干涉,因此,平移架的高度决定了该车架的有效高度。本专利技术的平移架、底架以及摇杆构成平行四边行,平移架在上升的同时也向后运动,这就解决了如下问题由于插秧机的重量比较大,而农药喷洒机的重量较小,这就使得当换上农药喷洒机后,车后部的重量较小,车体前后不平衡。但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平移架的工作特点,在平移架上升并同时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车架的重心后移,使得在将较重的插秧机换成较轻的农药喷洒机后,车体的前后仍然平衡。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摇杆分别设一个与之固接的上摆臂,所述的手动驱动机构包括一个转轴,该转轴分别与两个上摆臂转动连接,转轴的一端设有一个与之转动连接的螺母座,该螺母座内设有一个螺母,该螺母的轴心与所述的转轴的轴心相垂直,所述的螺母设有一个与之适配的丝杆,该丝杆的上部通过一个轴承安装在平移架上,丝杆的上端与一个手动摇臂相连。当需要上升平移架时,通过手动摇臂转动丝杆,带动后摇杆转动,进而带动整个平移架向上、向后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摇杆由上杆、下杆所述的上杆相对于下杆向内倾斜7-20度。这种结构是为了防止在平移架在移到上端位置时,如果上、下杆同轴竖直的话,则容易出现平移架继续向后平移、下落的问题,造成机械损坏,人员受伤的问题。而本专利技术在平移架到 达最上端时,在其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可以受到向内侧的作用分力。因此,可以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作为优选,所述左、右侧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定位螺孔,所述的各摇杆上设有与所述的定位螺孔相对应的定位通孔。在平移架达到上端位置时,定位块上的定位螺孔正好与相应的下杆上的相应定位通孔相对,此时用螺杆穿过定位通孔固定在定位螺孔上,使得摇杆以及平移架得到固定。作为优选,设于底架前部的两个车轮为转向轮,该转向轮的轮轴通过一个转轴与设于底架上的车轮架转动连接,转轴上设有摆臂,所述的底架上设有两个与之转动连接的转向液压缸,该转向液压缸与所述的摆臂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活塞杆与摆臂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转向由特有的转向系统完成,它通过液压缸的伸缩调整转向轮,这种方法该变了以往通过转向器和连杆拉动转向轮调整方向的方法,主要是因为传统的转向方法转用到升降式的车架上,其结构很难调整,且调整之后,结构较我复杂,稳定性也相对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具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靠性、操作灵活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多种农用机械的功能单一,特别是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相互独立,成本较高,而现有的插秧机的机架较底,而田间护理机的机架高度较高,两者不能相互融合的技术问题等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可以分别用于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附图说明附图1是专利技术在平移架上升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专利技术在平移架下降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专利技术的一种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它有底架2和平移架I构成,所述的底架2由左侧梁和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平移架I为框式结构,所述的左侧梁和右侧梁分别通过两个摇杆与所述的平移架相连,摇杆与左、右侧梁之间以及与平移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摇杆分为前摇杆4和后摇杆3,后摇杆3由上杆32、下杆31所述的上杆32相对于下杆31向内倾斜15度。后摇杆3分别设一个与之固接的上摆臂33,两个上摆臂33均与一个转轴13转动连接,转轴13的一端设有一个与之转动连接的螺母座10,该螺母座10内设有一个螺母,该螺母的轴心与所述的转轴13的轴心相垂直,所述的螺母设有一个与之适配的丝杆9,该丝杆9的上部通过一个轴承11安装在平移架I上,丝杆9的上端与一个手动摇臂12相连。所述的平移架I的后部设有可连接插秧机和农药喷洒机的连接机构,底架的下侧连接有车轮。左、右侧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块8,定位块8上设有定位螺孔81,所述的各摇杆上设有与所述的定位螺孔81相对应的定位通孔82。设于底架前部的两个车轮为转向轮5,该转向轮5的轮轴通过一个转轴与设于底架上的车轮架6转动连接,转轴上设有摆臂,所述的底架上设有两个与之转动连接的转向液压缸7,该转向 液压缸7与所述的摆臂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活塞杆与摆臂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其平移架、底架以及摇杆构成平行四边行,平移架在上升的同时也向后运动,这就解决了如下问题由于插秧机的重量比较大,而农药喷洒机的重量较小,这就使得当换上农药喷洒机后,车后部的重量较小,车体前后不平衡。但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平移架的工作特点,在平移架上升并同时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车架的重心后移,使得在将较重的插秧机换成较轻的农药喷洒机后,车体的前后仍然平衡。在平移架上升到最上端位置时,下杆竖直,而上杆向内倾斜7-20度。这种结构是为了防止在平移架在移到上端位置时,如果上、下杆同轴竖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它有底架和平移架构成,所述的底架由左侧梁和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平移架为框式结构,所述的左侧梁和右侧梁分别通过两个摇杆与所述的平移架相连,摇杆与左、右侧梁之间以及与平移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摇杆分为前摇杆和后摇杆,所述的左侧或右侧的后摇杆与一个手动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平移架的后部设有可连接插秧机和农药喷洒机的连接机构,底架的下侧连接有车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它有底架和平移架构成,所述的底架由左侧梁和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平移架为框式结构,所述的左侧梁和右侧梁分别通过两个摇杆与所述的平移架相连,摇杆与左、右侧梁之间以及与平移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摇杆分为前摇杆和后摇杆,所述的左侧或右侧的后摇杆与一个手动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平移架的后部设有可连接插秧机和农药喷洒机的连接机构,底架的下侧连接有车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摇杆分别设一个与之固接的上摆臂,所述的手动驱动机构包括一个转轴,该转轴分别与两个上摆臂转动连接,转轴的一端设有一个与之转动连接的螺母座,该螺母座内设有一个螺母,该螺母的轴心与所述的转轴的轴心相垂直,所述的螺母设有一个与之适配的丝杆,该丝杆的上部通过一个轴承安装在平移架上,丝杆的上端与一个手动摇臂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仲雄高福强李明强李彦良胡璇邵树有
申请(专利权)人: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福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