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649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控制装置,该电力控制装置进行逆变电路的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和过功率保护。电力控制装置具备:逆变电路,其与直流电源连接,被施加输入电压,向电机供给电力;输入电流检测电路,其将流向该逆变电路的输入电流转换为与该输入电流相当的电压来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逆变电路的电流电压控制部。电流电压控制部生成基准电压,通过比较基准电压和电压,来控制逆变电路,以使其在与输入电压对应的所希望的输入电流限制值以内动作,该基准电压与施加输入电压时的流向逆变电路的电流的限制值相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驱动负载的驱动电路的电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在负载(电机等)的驱动装置中,广泛使用过电流保护电路,该过电流保护 电路检测流向驱动电路(逆变电路等)以及负载的过电流,对驱动电路的电路元件、负载等 进行过电流保护(例如专利文献I)。另外,也存在不检测流向驱动电路以及负载的过电流的限制,而检测驱动电路以 及负载消耗的电力,能够进行恒定的过功率保护的开关电源(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对电枢电流的瞬时变化引起的过负荷进行保护的电动机用 过负荷保护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I记载的专利技术进行下述控制,即检测流向电动机I的电 流,当该电流检测信号超过基准信号时,使电枢电流为零,或者限制为限制值以下。专利文献2记载了能够抑制交流电动机的转矩的脉动的低成本的控制装置(开关 电源)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00967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 - 038854号公报专利文献I记载的专利技术在限制输入电流,进行过电流保护方面有效。但是存在不 能够进行过功率保护这一课题。专利文献2记载的专利技术能够进行过功率保护,但无论输入 电压为何值,都按照以恒定的电力保护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存在下述顾虑,即当电压低 时流过大电流,因该大电流引起电路部件损伤、导致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进行驱动电路的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 和过功率保护的电力控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如以下所述那样构成了电力控制装置。即,本技术的电力控制装置具备驱动电路,其与直流电源连接而被施加第I 电压,并向外部负载供给电力;电流检测电路,其将流向所述驱动电路的电流转换为与该电 流相当的第2电压并进行检测;以及电流电压控制部,其控制该驱动电路。电流电压控制部 的特征在于,生成基准电压,并基于与所述第2电压比较的结果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以便 使该驱动电路在与所述第I电压对应的所希望的电流下动作,该基准电压与施加所述第I 电压时的流向所述驱动电路的电流的限制值相当。对于其他的单元,在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方式中进行说明。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可进行驱动电路的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和过功率 保护的电力控制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控制装置的概要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准电压生成部的详细的动作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限制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限制值的关系的曲线图。附图标记的说明如下10:电力控制装置;11 :直流电源;12 :逆变电路(驱动电路); 13:电机(外部负载);20:电流电压控制部;21 :输入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22 :输入电压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30 :基准电压生成部;31 :存储部;32 A/D转换器;33 :基准电压设定部;34 D/A 转换器;40 :逆变电路控制部(驱动电路控制部);41 比较器;42 =PWM生成部;44:驱动控制部;Q5 :开关元件(开关部);Vcc :输入电压(第I电压);Vcc2 :输入电压;Vref:基准电压;Iin :输入电流;Vin2 :电压(第2电压); Imax :输入电流限制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控制装置10的概要的构成图。(电力控制装置10的整体构成)电力控制装置10具有逆变电路12 (驱动电路)、电流电压控制部20、输入电流检测电路21 (电流检测电路)以及输入电压检测电路22 (电压检测电路)。电力控制装置10向电机13 (外部负载)供给电力来进行驱动。电力控制装置10的正极侧输入端子与直流电源11的正极侧连接,电力控制装置 10的负极侧输入端子与直流电源11的负极侧连接,输入电压Vcc施加于该正极侧输入端子和负极侧输入端子之间。电力控制装置10的2个交流输出端子与电机13 (外部负载)连接来施加交流电压,从而供给驱动电力来进行驱动。直流电源11例如是恒压源,向电力控制装置10施加规定的电压。直流电源11的正极侧与逆变电路12的正极侧输入端子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22 的正极侧输入端子连接。直流电源11的负极侧与输入电压检测电路22的负极侧输入端子连接,且经由输入电流检测电路21与逆变电路12的负极侧输入端子连接。直流电源11向逆变电路12的正极侧输入端子和负极侧输入端子之间,以及输入电压检测电路22的正极侧输入端子和负极侧输入端子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逆变电路12 (驱动电路)通过向电机13 (外部负载)施加交流电压来供给驱动电力。对于构成逆变电路12的各要素,在后述的逆变电路12的构成中进行说明。逆变电路12的正极侧输入端子与直流电源11的正极侧连接,负极侧输入端子经 由输入电流检测电路21与直流电源11的负极侧连接,输入电压Vcc (第I电压)被施加于 该正极侧输入端子和负极侧输入端子之间。逆变电路12的4个控制输入端子与电流电压 控制部20的输出端子连接,4个控制输入端子被输入驱动控制信号。另外,逆变电路12的 2个交流输出端子与电机13 (外部负载)连接,向电机13 (外部负载)施加交流电压,从而 供给驱动电力。输入电压检测电路22将输入电压Vcc转换为输入电压Vcc2,使其为后述的A/D (Analog to Digital :模拟到数字)转换器32的最大允许电压以下。输入电压检测电路22的正极侧输入端子与直流电源11的正极侧连接,输入电压 检测电路22的负极侧输入端子与直流电源11的负极侧连接,来检测施加在该正极侧输入 端子和负极侧输入端子之间的输入电压Vcc。另外,输入电压检测电路22的输出端子与电 流电压控制部20的一输入端子连接,来向电流电压控制部20输出输入电压Vcc2。输入电 压检测电路22例如是由串联连接于直流电源11的正极侧和负极侧之间的2个电阻构成的 电阻分压电路,将直流电源11的正极侧和负极侧之间的输入电压Vcc转换为与该输入电压 Vcc成正比例的输入电压Vcc2并进行输出。输入电流检测电路21在直流电源11的负极侧和逆变电路12的负极侧之间串联 连接,检测流向逆变电路12的输入电流I in。输入电流检测电路21的2个输入端子在直流电源11的负极侧和逆变电路12的 负极侧之间串联连接,流向逆变电路12的输入电流Iin流向2个输入端子之间。输入电流 检测电路21的输出端子与电流电压控制部20的另一输入端子连接,检测与输入电流Iin 相当的电压Vin2 (第2电压)并输出。输入电流检测电路21例如是在直流电源11的负极 侧和逆变电路12的负极侧之间串联连接的分流电阻。这里,将该分流电阻的两端电压差除 以该分流电阻的电阻值得出的值作为输入电流Iin。即,输入电流检测电路21将流向逆变 电路12的输入电流Iin转换为与该输入电流Iin相当的电压Vin2并输出。电流电压控制部20输出规定的驱动控制信号,来控制逆变电路12的动作,并且基 于施加于逆变电路12的输入电压Vcc和流向逆变电路12的输入电流I in,来进行逆变电路 12的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以及过功率保护。对于构成电流电压控制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电路,其与直流电源连接而被施加第1电压,并向外部负载供给电力;电流检测电路,其将流向所述驱动电路的电流转换为与该电流相当的第2电压并进行检测;以及电流电压控制部,其生成基准电压,并基于与所述第2电压比较的结果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以便使该驱动电路在与所述第1电压对应的所希望的电流下动作,该基准电压与施加所述第1电压时的流向所述驱动电路的电流的限制值相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津浩之青木政人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