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相对竖向设置的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所述的第一安装架上设有信号发生器,所述的第二安装架上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通过电缆连接有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显示测量数值的显示单元。该检测装置提高了研磨棒直径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杜绝了人工检测时容易出现误差的现象,实现了研磨棒直径的自动化检测,避免了研磨棒在检测过程中的摩损损伤,同时大大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精密轴类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作为精密轴类零件毛坯料的研磨棒 自身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毛坯料的研磨棒长度均超过2m,采用无心磨床对外表面进 行磨削加工,以使得加工后的研磨棒具有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圆度及直径等技术要求。由 于棒料长度较长,加工过程必然会存在同一根棒料不同段加工质量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 对加工后的研磨棒进行精确检测。直径作为研磨棒精度的核心指标,在研磨棒加工过程中 需要被严格进行监控。传统研磨棒加工过程中的直径检测,一般是采用螺旋测微仪或是游标卡尺通过人 工抽检的方式来进行测量,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1、测量效率低,一般研磨棒长度均超过I 米,检测人员往往需要在同一根研磨棒上的不同位置检测多次,才更能反映出该根研磨棒 的实际直径值;2、无论采用螺旋测微仪还是游标卡尺,均需要在测量过程中与研磨棒实际 接触才能测量出实际直径,即为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这种方法会在测量过程中对研磨 棒表面造成与测量工具的摩损损伤,从而影响研磨棒自身品质;3、测量操作给检测人员带 来较大的重复性劳动,不符合现代工业技术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提高了研磨 棒直径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杜绝了人工检测时容易出现误差的现象,实现了研磨棒直 径的自动化检测,避免了研磨棒在检测过程中的摩损损伤,同时大大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 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相对竖向设置的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所述的第一安装架上设 有信号发生器,所述的第二安装架上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通过电缆连接有数 据处理单元以及显示测量数值的显示单元。本技术的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上设置有用于输 入研磨棒直径和对应公差范围的手动输入模块。本技术的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在数据处理 单元检测到研磨棒实际直径值超差时的进行声音报警的测量报警模块。本技术的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信号发生器为激光信号发生器。本技术装置实际检测时步骤如下(1),将待测量的研磨棒置于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之间;(2),启动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第一安装架上的信号发生器向第二安装架上的信 号接收器发射测量光束;(3),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信号接收器上所接受的信号计算出研磨棒的实际直 径;(4),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研磨棒实际直径数值。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启动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后,在数据处理单元的手动 输入模块中输入设定的研磨棒直径和对应公差范围;所述步骤(3)中,当实际直径值与数据处理单元中事先设定的研磨棒直径的差值 大于设定的对应公差范围时,测量报警模块报警。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测量过程中检测工具不与研磨棒表面接触,测量过程不 会对研磨棒自身表面粗糙度及光洁度造成影响,更不会导致研磨棒表面损伤,测量过程对 研磨棒自身无任何损伤,可为后续用该研磨棒加工精密轴类零件提供精度保证。2、更方便监控研磨棒直径是否超差,杜绝人工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带来影响,更快 速、准确地测量出研磨棒的直径公差,并可根据不同批次、型号研磨棒设置相对应的直径公 差监控范围,一旦检测超差,则立即通过报警提醒将不合格产品剔除,提高了检测精度、检 测效率和质量控制的可靠性。3、快速获取测量结果,所采用的精密数据处理单元器,通过激光原理,快速扫描研 磨棒测量表面,并通过内部算法得出实际测量结果,通过电子屏实时显示测量直径值,提高 了研磨棒直径的检测精度,杜绝了人工检测时容易出现误差的现象。4、该测量装置操作简便,一旦事先设置好研磨棒直径公差范围,只需让研磨棒置 于对射数据处理单元器中间即可,数据处理单元器会自动显示直径值并遇到超差及时报 警,大大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其中1、电缆;2、安装架;3、研磨棒;4、信号接收器;5、测量光束;6、信号发生器; 7、底座,8、数据处理单元,9、显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7,底座7上设有两个竖向设置 的安装架2,两安装架2相对设置,第一安装架上设有信号发生器6,第二安装架上设有信号 接收器4,信号接收器4通过电缆I连接有数据处理单元8以及显示单元9。基于上述结构,本技术的测量过程中检测工具不与研磨棒3表面接触,且无 需人工读取每个测量数据,对研磨棒3自身无任何损伤,可为后续用该研磨棒3加工精密轴 类零件提供精度保证。本技术可自动显示并监控研磨棒3直径是否超差,可根据不同 研磨棒3质量控制要求,事先将所检测研磨棒3直径和对应公差设置入数据处理单元器,数 据处理单元器会自动显示所检测点的实际直径值,本技术也可以设置自动报警器,一 旦该值不在所设置公差范围内,则会自动报警,以便快速检测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研磨棒。便于实现对研磨棒3直径进行全自动测量,显著提高研磨棒3直径检测效率,为严格控制研 磨棒3生产质量指标提供科学检测方法。可根据本专利提供的研磨棒3测量方法,开发出 便携式研磨棒3直径检测仪,或仅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研磨棒3自动传送系统,继而开发全自 动研磨棒3检测系统,高精密研磨棒3大批量生产和实行更为严格的产品全检质量控制方 法提供了技术基础。具体采用本技术装置进行测量时的方法如下( I ),将待测量的研磨棒3置于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之间;(2),启动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第一安装架上的信号发生器6向第二安装架上的 信号接收器4发射测量光束;(3),数据处理单元8根据信号接收器4上所接受的信号计算出研磨棒3的实际直 径;(4),显示单元9显示研磨棒实际直径数值。进一步地,步骤(2)中,启动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后,在数据处理单元8的手动输 入模块(图中未示出)中输入设定的研磨棒直径和对应公差范围;步骤(3)中,当实际直径值与数据处理单元中事先设定的研磨棒直径的差值大于 设定的对应公差范围时,测量报警模块(图中未示出)报警。测量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阐述如下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6发射测量光束5, 这些测量光束5处于垂直截面内,且足够覆盖研磨棒3直径,从而有一部分测量光束5被研 磨棒3挡住无法进入到对面的信号接收器4内。假定从信号发生器6发射的测量光束5在 垂直方向的长度为L,而信号接收器4接收到研磨棒3上部分未被遮挡的测量光束5投影长 度为LI,接收到研磨棒3下部分未被遮挡的测量光束5投影长度为L2,则实际研磨棒3直 径D=L-L1-L2。测量光束5是以光幕方式由信号发生器6对射到正对面的信号接收器4的, 只有研磨棒3水平位置重叠的部分被遮挡住,因此可以非常精确的测量出研磨棒3自身的 直径。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 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棒直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相对竖向设置的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所述的第一安装架上设有信号发生器,所述的第二安装架上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通过电缆连接有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显示测量数值的显示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浩坤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