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03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左右对置的第一出风口(12)以及位于对置的第一出风口(12)之间的第二出风口(13);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器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的数量一般为一个或两个,且都是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单一形式设置,配合贯流风叶或离心风机实现送风功能,由于设置形式单一,因而送风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左右对置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位于对置的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二出风口。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在壳体的前面板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出风口在壳体的前面板上沿水平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为两个,两个第二出风口上下对置在壳体的前面板上。进一步地,位于上方的第二出风口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上端设置,位于下方的第二出风口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下端设置。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为一个,其位于壳体的前面板上并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上端设置。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多个贯流风叶,贯流风叶包括竖直设置以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一贯流风叶以及水平设置以与第二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二贯流风叶。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部,包括从第一贯流风叶向第一出风口延伸的第一导流面以及从第二贯流风叶向第二出风口延伸的第二导流面;以及第二导流部,包括与第一导流面相对设置并从第一贯流风叶向第一出风口延伸的第三导流面以及与第二导流面相对设置并从第二贯流风叶向第二出风口延伸的第四导流面。进一步地,左侧的第一导流部的第一导流面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导流部上的第三导流面在朝向前面板延伸的过程中向壳体的左侧倾斜,右侧的第一导流部的第一导流面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导流部上的第三导流面在朝向前面板倾斜的过程中向壳体的右侧倾斜。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还包括第五导流面,为凹面朝向进风口的第一弧形结构,其第一端与第三导流面固定连接,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进风口延伸;以及第六导流面,为凹面朝向进风口的第二弧形结构,其第一端与第四导流面固定连接,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进风口延伸。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为前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左右对置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位于对置的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二出风口,使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可以实现环绕送风的功能,改善送风效果,进而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空调器室内机的A-A向剖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空调器室内机的B-B向剖面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空调器室内机的A-A向剖面图;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图4的空调器室内机的B-B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进风口 11、两个第一出风口 12以及第二出风口 13。其中两个第一出风口 12在壳体10的前面板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第二出风口 13位于对置的两个第一出风口 12之间。为了使第一出风口 12和第二出风口 13实现环绕立体送风效果,第一出风口 12在壳体10的前面板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出风口 13在壳体10的前面板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当然,这里第一出风口 12和第二出风口 13也可以分别设计成弧形,以使第一出风口 12和第二出风口 13在前面板上形成环状,也可以达到环绕立体送风的效果。为了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不同送风形式,第二出风口 13为两个,两个第二出风口 13上下对置在壳体10的前面板上。制热模式下,下方的第二出风口 13送风,上方的第二出风口 13停止送风,根据热胀冷缩原理,使热风迅速上升蔓延至整个室内空间,实现快速制热。制冷模式下,上方的第二出风口 13送风,下方的第二出风口 13停止送风,根据热胀冷缩原理,使冷风迅速下降蔓延至整个室内空间,实现快速制热。为了使两个第二出风口 13更好地与左右两侧的第一出风口 12相配合,实现环绕立体送风效果,位于上方的第二出风口 13靠近第一出风口 12的上端设置,位于下方的第二出风口 13靠近第一出风口 12的下端设置。为了与第一出风口 12和第二出风口 13配合送风,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多个贯流风叶,贯流风叶包括竖直设置以与第一出风口 12相对应的第一贯流风叶21以及水平设置以与第二出风口 13相对应的第二贯流风叶22。其中第一贯流风叶21左右对置并分别与前面板上左右两侧的第一出风口 12 —一对应,第二贯流风叶22上下对置并分别与前面板上的两个第二出风口 13 —一对应,每个贯流风叶分别由电机独立控制,实现独立送风。为了使壳体10内部的空气顺利流出,防止乱流、降低噪音,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部31和第二导流部32。结合参见图2,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横截面上,第一导流部31包括从第一贯流风叶21向第一出风口 12延伸的第一导流面311,第二导流部32包括与第一导流面311相对设置并从第一贯流风叶21向第一出风口 12延伸的第三导流面321。结合参见图3,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纵剖面上,第一导流部31包括从第二贯流风叶22向第二出风口 13延伸的第二导流面312,第二导流部32包括与第二导流面312相对设置并从第二贯流风叶22向第二出风口 13延伸的第四导流面322。第一导流面311和第三导流面321形成与第一贯流风叶21相配合的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面312和第四导流面322形成与第二贯流风叶22相配合的第二导流通道,以调节壳体10内部的空气流向。结合参见图2,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横截面上,左侧的第一导流部31的第一导流面311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导流部32上的第三导流面321在朝向前面板延伸的过程中向壳体10的左侧倾斜,右侧的第一导流部31的第一导流面311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导流部32上的第三导流面321在朝向前面板倾斜的过程中向壳体10的右侧倾斜。这种倾斜结构相对于没有倾斜的结构可以增加从左右两侧的第一出风口 12送出的气流的辐射面积,使气流更加迅速的扩散至整个室内空间。结合参见图3,同样地,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纵剖面上,上侧的第一导流部31的第二导流面312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导流部32上的第四导流面322在朝向前面板延伸的过程中向壳体10的上侧倾斜,下侧的第一导流部31的第二导流面312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导流部32上的第四导流面322在朝向前面板延伸的过程中向壳体10的下侧倾斜。为了更好地引流,第二导流部32还包括第五导流面323和第六导流面324。结合参见图2,第五导流面323为凹面朝向进风口 11的第一弧形结构,其第一端与第三导流面321固定连接,与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左右对置的第一出风口(12)以及位于对置的所述第一出风口(12)之间的第二出风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忠陈国豪文超朱林韩义孟宪运丘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