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02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的出风口面板组件(20),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导风部(211)以及防尘部(212),导风部(211)具有导风栅格,出风口面板组件(20)具有使导风部(211)与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防尘部(212)与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出风口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使出风口的清洁更加方便,同时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的整体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有一种普遍使用的室内柜机是在前面板的上部设置水平延伸的第一出风口,在前面板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竖直延伸的第二出风口,或者是将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室内柜机的左右两侧面板的靠近前面板的位置,第一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可以在空调器停止运行时起到遮蔽第一出风口的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同时保证空调器外观的一 体性,也便于清洁。但是,第二出风口为细长的条形结构,且一般均具有格栅,所以不方便安装导风板或其他屏蔽结构,长期使用后会导致第二出风口处聚集大量的灰尘,难以清理,且第二出风口的存在也破坏了室内柜机外观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使出风口的清洁更加方便,同时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的整体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的出风口面板组件,出风口面板组件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导风部具有导风栅格,出风口面板组件具有使导风部与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防尘部与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出风口的第二状态。进一步地,出风口面板组件包括面板本体,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面板本体具有导风部以及防尘部;第一电机,相对壳体固定设置并与面板本体驱动连接。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前面板,前面板的左右两侧具有对应设置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每个弧形结构的上部均具有的出风口,两个出风口面板组件分别与两个出风口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两个贯流风叶,位于壳体内的上部并分别与两个出风口对应设置;热交换器,固定于两个贯流风叶与进风口之间;两个第一导流结构,其中一个第一导流结构连接在一个贯流风叶的外侧与一个出风口之间,另一个第一导流结构连接在另一个贯流风叶的外侧与另一个出风口之间;以及第二导流结构,位于两个贯流风叶之间,第一端向换热器延伸,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出风口。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结构的横截面上,第一导流结构的第一端具有与贯流风叶的外侧相衔接的折弯段,第二端具有与面板本体相适应的第一弧形段。进一步地,在第二导流结构的横截面上,第二导流结构的第一端具有凸面朝向热交换器的V形结构,第二导流结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具有与对应侧的面板体相适应的第二弧形段,每个第二弧形段的第一端与对应侧的V形结构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弧形段,两个第二弧形段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连接段固定连接,连接段固定于前面板上。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位于第一导流结构与第二导流结构之间并靠近出风口面板组件的扫风叶片组件。进一步地,扫风叶片组件包括多个扫风叶片,沿出风口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于贯流风叶与出风口面板组件之间;连杆,分别与多个扫风叶片铰接;以及第二电机,固定于热交换器上,并与连杆驱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为前述任一种的空调器室内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出风口处设置可转动的出风口面板组件,该出风口面板组件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且该出风口面板组件具有使导风部与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防尘部与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可以实现在空调器室内机运行时打开出风口,而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关闭出风口,从而屏蔽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且可以起到隐藏出风口的作用,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的整体一致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轴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纵剖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纵剖面示意图的A处放大图;图5示出了根据图3的纵剖面示意图的B处放大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以及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爆炸图的C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为柜机,包括壳体10以及位于壳体10内部的出风口面板组件20、贯流风叶30、第一导流结构51、第二导流结构52和热交换器60。其中壳体10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且出风口沿竖直方向延伸。出风口面板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导风部211以及防尘部212,当导风部211与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时,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一状态,当防尘部212与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出风口时,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二状态。当然,这里的出风口不限于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具体设置方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面板本体21和第一电机22。其中面板本体21包括前述的导风部211以及防尘部212,导风部211具有导风栅格。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一状态时,导风栅格与出风口相对应可以对出风口流出的空气进行导流;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二状态时,导风栅格旋转隐藏至壳体10内部,出风口关闭。面板本体21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第一电机22相对于壳体10固定设置,并与面板本体21驱动连接。为了使面板本体21的转动角度更加精确以更好地与第一出风口相适应,出风口面板组件20还可以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连接在面板本体21与第一电机22之间。具体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其中齿轮套设在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上,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并与面板本体固定连接。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11、后面板12、固定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底部的底座13、固定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顶部的顶面板14以及覆盖于所述底座13外侧的底壳16。前面板11的左右两侧具有对应设置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每个弧形结构的上部均具有一个前述的出风口,两个出风口面板组件20分别与两个出风口对应设置。后面板12具有进风口。由于后面板12—般要倚靠墙壁或其他支撑物设置,所以可以在后面板12的中部设置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具体为,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横截面上,后面板12的左右两侧具有向远离后面板12方向延伸的斜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斜板之间的连接板,两个斜板和一个连接板形成了突出部。斜板可以增加后面板12的进风面积,并防止墙壁对进风造成影响。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17。为了支撑后面板12,将后面板12固定于进风支架15上,再将进风支架15与前面板11和底座12固定连接。当然,这里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不限于设置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其他面板上,具体设置方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贯流风叶30和第一导流结构51分别有两个。两个贯流风叶30相对于空调器室内机的中间纵截面对称设置于壳体10内,并分别与两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两个贯流风叶30分别通过固定于壳体10内部的两个第三电机32驱动,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口面板组件(20),所述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导风部(211)以及防尘部(212),所述导风部(211)具有导风栅格,所述出风口面板组件(20)具有使所述导风部(211)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所述防尘部(212)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运丘晓宏文超朱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