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02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式空调,包括壳体;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上;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上;第三风口,设置在壳体上。将微通道换热器平板型结构相互串联围成一个多边形结构减少了换热器占用的空间,可以更加集中地对空气进行制冷,提高了其制冷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立式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柜机上使用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普遍为平板型,与传统换热器的结构大致相同,为平板结构,在空调柜机上应用的换热原理也与传统的换热器的应用原理相同,没有充分发挥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以解决普通平板型换热器制冷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立式空调,包括壳体;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上;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上;第三风口,设置在壳体上。进一步地,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中部,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上下两端。进一步地,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和/或第三风口为出风口。进一步地,第二风口和/或第三风口为进风口,第一风口为出风口。进一步地,多个换热器围成的多边形截面为封闭的多边形或圆形。进一步地,多个换热器围成的多边形截面为具有缺口的多边形或圆形,缺口与进风口相对。进一步地,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处设置有抽风装置。进一步地,抽风装置为离心风叶或轴流风叶或混流风叶。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进一步地,多边形为六边形。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微通道换热器平板型结构相互串联围成一个多边形结构减少了换热器占用的空间,可以更加集中地对空气进行制冷,提高了其制冷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的外部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的俯视剖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抽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抽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至图7,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包括壳体10 ;第一风口 20,设置在壳体10上;换热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器30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第二风口 40,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三风口 50,设置在壳体10上。将微通道换热器平板型结构相互串联围成一个多边形结构减少了换热器占用的空间,可以更加集中地对空气进行制冷,提高了其制冷效率。参见图1和图2,第一风口 20设置在壳体10的中部,第二风口 40和第三风口 50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上下两端。第一风口 20为进风口,第二风口 40和/或第三风口 50为出风口。第二风口 40和/或第三风口 50为进风口,第一风口 20为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根据具体的模式进行选择,例如制热时,从下方出风较好,第一风口 20为进风口,可以单独选择第三风口 50出风,第二风口 40关闭。参见图4和图5,多边形换热器30为六边形,换热器30为微通道换热器多个平板型换热器围成封闭的多边形截面为封闭的多边形或圆形,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30为封闭的六边形,换热器30由六块平板型微通道换热器互相串联拼接而成;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30为带缺口的六边形,换热器30由五块平板型微通道换热器互相串联拼接而成。多个平板型换热器围成的多边形截面为具有缺口的多边形或圆形,缺口与第一风口 20相对,更容易控制空气的流向。参见图2、图6和图7,第二风口 40和第三风口 50抽风装置60为离心风叶。抽风装置60的第一实施例为抽风装置为轴流风叶。抽风装置60的第二实施例为混流风叶。也可以在两个出风口处任意搭配抽风装置60的类型。参见图2、图6和图7,本技术立式空调器的内部空气流动结构不意图,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本技术主要由空调壳体10,第一风口 20、第二风口 40、第三风口50、多边形微通道换热器30和抽风装置60等部分组成,充分利用微通道换热器30加工成型的原理,将微通道换热器30设计为多边形结构或具有开口的多边形结构,将微通道换热器平板结构相互串联围成一个多边形结构或具有开口的多边形结构,将此微通道换热器30的结构固定在壳体10结构的中,壳体10中部的侧面开制第一风口 20,上下各置抽风装置60可以为离心风叶或轴流风叶,当空调器运转时,内置风叶对内侧风道进行吸风,空气从第一风口 20进入内部风道后,流入多边形微通道结构内部,在多边形微通道换热器30结构的内部进行流动,使得换热器可以更加集中地对空气进行制冷,通过此结构实现更有制冷效率的空调器。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将微通道换热器平板型结构相互串联围成一个多边形结构减少了换热器占用的空间,可以更加集中地对空气进行制冷,提高了其制冷效率。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第一风口(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换热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器(30)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 第二风口(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第三风口(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口( 20 )设置在所述壳体(10 )的中部,所述第二风口( 40 )和所述第三风口(50)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上下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口( 20)为进风口,所述第二风口(40)和/或所述第三风口( 50)为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口(40)和/或所述第三风口( 50)为进风口,所述第一风口( 20)为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换热器围成的截面为封闭的多边形或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换热器围成的截面为具有缺口的多边形或圆形,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风口(20)相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口( 40 )和所述第三风口( 50 )处设置有抽风装置(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装置(60)为离心风叶或轴流风叶或混流风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30)为微通道换热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六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包括壳体;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上;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上;第三风口,设置在壳体上。将微通道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第一风口(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换热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器(30)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第二风口(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第三风口(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陈绍林刘北泉陈诚金海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