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10),外壳(10)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外壳(10)的顶部,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的第一运动组件(20),第一运动组件(20)包括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的第一挡风部(21),第一挡风部(21)具有向远离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向靠近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空调器具有前述的空调器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整体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在出风口处一般仅设置有可转动的导风板,通过导风板的转动实现出风口的打开以及关闭。这种导风板不能起到隐藏出风口的作用,会破坏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整体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夕卜壳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外壳的顶部,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的第一运动组件,第一运动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的第一挡风部,第一挡风部具有向远离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向靠近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进一步地,第一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固定于第一挡风部上;以及第一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相对于外壳固定设置并与第一齿轮相哨合的第一齿条。进一步地,第一运动组件还包括出风口支架,出风口支架固定于外壳的内壁上,第一齿条固定于出风口支架上。进一步地,第一挡风部包括两个支板,可滑动地对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并分别与两个第一电机 对应固定连接;以及挡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板之间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进一步地,外壳还具有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下方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出风口处的第二挡风部,第二挡风部具有向远离第二出风口方向运动以打开第二出风口的第三状态以及向靠近第二出风口方向运动以关闭第二出风口的第四状态。进一步地,第二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相对于外壳固定设置;以及第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和固定于第二挡风部上并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进一步地,第二运动组件还包括电机支架,固定于外壳的内部,电机支架具有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的导风口,第二电机固定于电机支架上;以及导风板组件,设置于电机支架的导风口处,导风板组件包括固定于电机支架上的导风板支架和可转动地设置于导风板支架上的第二导风板。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热交换器,为平板状结构并固定于进风口处;离心风机组件,位于热交换器背向进风口的一侧;第一贯流风叶,横置于外壳内的上部并靠近第一出风口设置;以及第二贯流风叶,横置于外壳内的下部并靠近第二出风口设置。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制热模块,分别与第一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和第二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相连接;以及制冷模块,与第一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为前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位于外壳顶部的出风口处设置运动组件,运动组件包括可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的挡风部,挡风部具有向远离出风口方向运动以打开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向靠近出风口方向运动以关闭出风口的第二状态,使挡风部可以起到隐藏出风口的功能,保持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整体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运动组件伸出壳体后的轴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运动组件伸出壳体后的平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运动组件缩回壳体后的平面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空调器室内机的A处放大图;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A处放大图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图7示出了根据图5的A处放大图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图8示出了根据图4的空调器室内机的B处放大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运动组件爆炸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制冷模式下出风流场的截面图;以及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制热模式下出风流场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10、热交换器40、离心风机组件50、第一运动组件20以及第一贯流风叶60。结合参见图1至图3,外壳10包括上部壳体11以及底座组件12,其中上部壳体11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上部壳体11的顶部,第一运动组件2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结合参见图4,底座组件12包括底座支架121以及底座122,其中底座支架121为于底座122的后侧。底座组件12可以起到支撑、接排水以及放置电控装置的作用。结合参见图4至图7,第一运动组件20包括第一挡风部21、第一电机22以及第一齿轮齿条传动机构23。其中第一挡风部21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该第一挡风部21具有向远离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向靠近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由于第一出风口位于外壳10的顶部,所以第一挡风部21在位于第二状态时,可以缩回外壳10内,即起到隐藏第一出风口的作用,确保外壳10的外观一致性。第一电机22固定于第一挡风部21上,第一齿轮齿条传动机构23包括第一齿轮232和第一齿条231。其中第一齿轮232套设在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上,第一齿条231相对于外壳10固定设置并与第一齿轮232相哨合。第一齿轮232在第一电机22的驱动下沿竖 直设置的第一齿条231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挡风部21沿竖直方向的上下滑动,实现第一挡风部21的升降功能。当第一挡风部21伸出外壳11的顶部时,实现第一出风口送风,当第一挡风部21降回至外壳10内部,挡住第一出风口,同时隐藏第一出风口,使外壳10的外观成为一体。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穿过第一齿轮232的端部固定有第 ^簧221,以防止第一齿轮232脱落。当然,第一挡风部21沿竖直方向的上下滑动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构的辅助来实现,例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液压机构等能够实现直线运动的机构都可以应用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安装,第一运动组件20还包括出风口支架24,该出风口支架24固定于外壳10的内壁上,第一齿条231固定于出风口支架24上。出风口支架24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42,第一挡风部21具有与第一滑槽242相配合的短轴213,短轴213在第一滑槽242内滑动,起到平衡和限位第一挡风部21运动轨迹的作用。第一挡风部21包括挡板212以及支板211,其中支板211有两个,两个支板211可滑动地对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并分别与两个第一电机22 —一对应固定连接,挡板212固定连接在两个对置的支板211之间,随着挡板212的升降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优选地,挡板212降下时,其上表面与外壳11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可以更好地隐藏第一出风□。为了防止支板211与出风口支架24之间的缝隙漏风,出风口支架24的上端面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10)的顶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第一运动组件(20),所述第一运动组件(20)包括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第一挡风部(21),所述第一挡风部(21)具有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向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方向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张玉忠,陈国豪,孟宪运,丘晓宏,文超,韩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