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049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矩形的框体、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导光板,所述框体包括矩形背板及沿所述背板各边沿伸出的折边,其中一折边为入光侧,其余各折边为非入光侧,所述框体的入光侧设有具有复数个LED灯的灯条,于所述灯条上设有用于抵顶所述导光板一侧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限位垫,所述限位垫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的厚度;所述任一非入光侧均设有完成背光模组安装后对所述导光板的其余侧面起支撑作用的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消除了导光板的装配间隙,避免了导光板的晃动现象,同时还消除了导光板因膨胀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光式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
,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位置可微调的侧光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面板技术的成熟,液晶显示器日益普及,根据背光模组提供光线照射角度的不同,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其中,侧光式背光模组是指光源从侧面入光,通过导光板底面的网点漫反射,把光导向与入光侧相互垂直的液晶面板显示平面,达到给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目的。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导光板通常采用PMMA材质制作而成,由于PMMA本身具有热膨胀系数大和吸水性强的特点。这样由PMMA材质制成的导光板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产生线性膨胀的现象。其带来问题是一方面,因制造公差的需要,导光板装配时与背光模组的框体之间需要有装配间隙,当装配间隙无法消除时将使得导光板在背光模组内晃动,导致导光板表面网点磨伤而引起光学不良;另一方面,若欲消除上述因装配间隙引起导光板晃动的现象,将导光板不留间隙的固定于背光模组内,又因导光板吸水和受热后膨胀, 将使导光板的表面凸起或下凹,这都将产生对光源的使用效率的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消除了导光板的装配间隙,避免了导光板的晃动现象,同时还消除了导光板因膨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技术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是这样实现的—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矩形的框体、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导光板,所述框体包括矩形背板及沿所述背板各边沿伸出的折边,其中一折边为入光侧,其余各折边为非入光侧,所述框体的入光侧设有具有复数个LED灯的灯条,于所述灯条上设有用于抵顶所述导光板一侧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限位垫,所述限位垫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的厚度;所述任一非入光侧均设有完成背光模组安装后对所述导光板的其余侧面起支撑作用的弹性件。具体地,所述灯条上的复数个LED灯相互间隔且呈直线布置,所述限位垫为“凸” 字形,该限位垫的凸出部位设于所述两个相邻LED灯之间。或者,所述灯条上的复数个LED灯相互间隔且呈直线布置,所述限位垫设于所述灯条的两端。更具体地,所述限位垫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的厚度O. 2^0. 5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光板与各所述弹性件之间均预留有间隙,且所述非入光侧于设有弹性件处具有螺纹孔,各螺纹孔设有可抵顶所述弹性件的螺钉。具体地, 所述弹性件的底部与所述框体的背板之间设有双面胶层,任一所述非入光侧至少设有两个弹性件及与所述弹性件配套设置的螺纹孔和螺钉,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螺钉接触部分设有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入光侧,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由限位垫刚性支撑, 所述限位垫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的厚度,可避免因导光板膨胀时对LED灯的压伤。在非入光侧,所述导光板的三侧面由弹性件柔性支撑,由于弹性件的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在设计导光板与框体的配合尺寸时可预留一定的装配间隙,安装时通过挤压弹性件即可实现导光板的安装;使用过程中,导光板产生的膨胀量可通过弹性件剩余的压缩空间得到补偿,避免出现导光板的内凹或外凸的现象;停止使用后,导光板冷缩造成的回缩量可过程弹性件自身的回弹作用得到补偿,如此可保证导光板的固定效果,避免产生晃动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于所述非入光侧于设有弹性件处具有螺纹孔,并在各螺纹孔设有可抵顶所述弹性件的螺钉,通过螺钉的微调作用,可大幅度的方便导光板的安装和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f 3,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矩形的框体1、收容于所述框体I内的导光板7,所述框体I包括矩形背板101及沿所述背板101各边沿伸出的折边102,其中一折边为入光侧,其余各折边为非入光侧,所述框体I的入光侧设有具有复数个LED灯2的灯条 3,于所述灯条3上设有用于抵顶所述导光板7—侧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限位垫4,所述限位垫4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2的厚度;所述任一非入光侧均设有完成背光模组安 装后对所述导光板7的其余侧面起支撑作用的弹性件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框体I的入光侧,所述导光板7的一侧面由限位垫4刚性支撑且所述限位垫4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2的厚度,通常LED灯的厚度为O. 8^1. Omm, 此处限位垫4的厚度应当控制在1. (Tl. 5mm的范围之内,总之最佳的设计方式是保证所述限位垫4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的厚度O. 2^0. 5mm,其设计要点在于确保所述导光板7发生膨胀时不造成对LED灯2的压伤。在所述框体I的非入光侧,所述导光板7的三侧面由弹性件5柔性支撑,由于弹性件5的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在设计导光板7与框体I的配合尺寸时可预留一定的装配间隙,安装时通过挤压弹性件5即可实现导光板7的安装;使用过程中,所述导光板7产生的膨胀量可通过弹性件5剩余的压缩空间得到补偿,避免出现导光板 7的内凹或外凸的现象;停止使用后,所述导光板7冷缩造成的回缩量可过程弹性件自身的回弹作用得到补偿,如此可保证导光板7的固定效果,避免产生晃动的现象。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灯条3上的复数个LED灯2呈直线等距布置,所述限位垫4为“凸”字形结构,该限位垫4的凸出部位于所述两个相邻LED灯2之间;所述限位垫4的底端抵顶所述框体I的背板101。当然上述刚性的限位垫4仅仅采用“凸”字形结构的凸出部亦可达到避免LED灯2受所述导光板7压伤的设计目的。其采用“凸”字形结构,在于便于限位垫4的安装,进一步,通常限位垫4是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灯条3 上,显然“凸”字形结构的限位垫4具有与灯条3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大了限位垫4的粘贴面,最终加强了限位垫4的紧固程度。当然上述方案中仅仅是给出本技术中限位垫的一种设计方式,所述限位垫4还可为矩形的块状结构并设于所述灯条3的两端,甚至采用其他的设计方式,如所述限位垫4设于所述灯条3的上下端、将限位垫4与灯条3结合成一体等。其设计要点在于所述限位垫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的厚度,并且支撑所述导光板 7的一侧面,以防止所述导光板膨胀时对所述LED灯的压伤,总之在此基础上的其余设计变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同等技术替换,而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地,请参照图1,所述限位垫4为2块,且分别对称设置于入光侧的两侧,形成对导光板7的线支撑作用。当然本技术对刚性限位垫4的数量不作出限定,如当限位垫4上部宽度较大时,仅仅采用I块刚性限位垫也可达到支撑导光板7 —侧面的设计目的。 如当导光板7的尺寸较长时,还可适当的增加刚性限位垫的数量至:Γ5块,以保证支撑的稳定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为方便导光板7的安装和固定,所述导光板7与各所述弹性件5之间均预留有间隙,且所述非入光侧于设有弹性件5处具有螺纹孔,各螺纹孔设有可抵顶所述弹性件5的螺钉6。具体地,所述弹性件5的底部与所述框体I的背板101之间设有双面胶层;任一所述非入光侧设有两个弹性件5及与弹性件5配套设置的螺纹孔和螺钉6。此外,所述弹性件5与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矩形的框体、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导光板,所述框体包括矩形背板及沿所述背板各边沿伸出的折边,其中一折边为入光侧,其余各折边为非入光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入光侧设有具有复数个LED灯的灯条,于所述灯条上设有用于抵顶所述导光板一侧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限位垫,所述限位垫的厚度大于所述LED灯的厚度;所述任一非入光侧均设有完成背光模组安装后对所述导光板的其余侧面起支撑作用的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诗路刘福才
申请(专利权)人: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