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676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3:38
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属于建筑幕墙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安装空间小,并且竖框无法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三维调整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部转接结构和顶部转接结构,其结构要点所述的底部转接结构包括C形槽预埋件和L形转接件;所述的L形转接件下方的竖直部分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长条孔,第一长条孔内设置有同C形槽预埋件相连的T形螺栓;L形转接件的竖直部分表面相应于第一长条孔设置有第一锯齿,T形螺栓和L形转接件之间设置有同第一锯齿配合的第一齿形垫片;所述的L形转接件上方的水平部分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二长条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幕墙领域,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单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单元幕墙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通过一种转接系统将单元幕墙的竖框与主体结构连接。如专利CN 202148625U中所记载的转接系统,通过此转接系统可实现单元幕墙的三维调整。但此类方式均要求竖框与主体结构间有一定的距离,以便实现单元幕墙的竖框通过挂件挂接在与主体结构相连的转接系统上。如遇到不连续的单元幕墙,由于造型或装饰要求,与主体结构的距离较小,即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又因强度要求,竖框的截面也不能过小,这就导致了竖框与主体结构相干涉,而无法使用上述转接系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安装空间小,并且竖框无法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三维调整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部转接结构和顶部转接结构,其结构要点所述的底部转接结构包括C形槽预埋件和L形转接件;所述的L形转接件下方的竖直部分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长条孔,第一长条孔内设置有同C形槽预埋件相连的T形螺栓;L形转接件的竖直部分表面相应于第一长条孔设置有第一锯齿,T形螺栓和L形转接件之间设置有同第一锯齿配合的第一齿形垫片;所述的L形转接件上方的水平部分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二长条孔;所述的顶部转接结构包括h形转接件,h形转接件顶部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三长条孔,h形转接件表面设置有第二锯齿,相应于第二锯齿设置有第二齿形垫片;所述的第二齿形垫片和h形转接件通过膨胀螺栓相连;所述的h形转接件下端设置于U形槽内,U形槽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表面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四长条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在较小的安装空间内实现单元幕墙的三维调整。2、由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其调整方式简单,安装、调整方便,节约安装空间。3、由于本技术的底部转接结构和顶部转接结构均是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因此,其占用空间小,可通过铝板幕墙将本技术完全遮挡,外视效果好。4、本技术的U形槽可有效吸收土建误差及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部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底部转接结构的正视图。图4是顶部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顶部转接结构的立体图。附图中I为上横框、2为顶部转接结构、3为铝板幕墙、4为主体结构、5为底部转接结构、6为下横框、7为第一锯齿、8为第一长条孔、9为第一齿形垫片、10为T形螺栓、11为C形槽预埋件、12为加劲肋、13为L形转接件、14为第二长条孔、15为铆螺母、16为连接板、17为第四长条孔、18为U形槽、19为h形转接件、20为第二锯齿、21为第二齿形垫片、22为膨胀螺栓、23为固定圆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底部转接结构5和顶部转接结构2,所述的底部转接结构5包括C形槽预埋件11和L形转接件13 ;所述的L形转接件13下方的竖直部分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长条孔8,第一长条孔8内设置有同C形槽预埋件11相连的T形螺栓10 ;L形转接件13的竖直部分表面相应于第一长条孔8设置有第一锯齿7,T形螺栓10和L形转接件13之间设置有同第一锯齿7配合的第一齿形垫片9 ;所述的L形转接件13上方的水平部分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二长条孔14 ;所述的顶部转接结构2包括h形转接件19,h形转接件19顶部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三长条孔,h形转接件19表面设置有第二锯齿20,相应于第二锯齿20设置有第二齿形垫片21 ;所述的第二齿形垫片21和h形转接件19通过膨胀螺栓22相连;所述的h形转接件19下端设置于U形槽18内,U形槽18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表面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四长条孔17。所述的L形转接件13内设置有加劲肋12。保证L形转接件13的强度。所述的C形槽预埋件11的槽口为开放通长式。所述的第四长条孔17侧方设置有固定圆孔23。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安装过程1、单元板块的下横框6安装于底部转接结构5上,调整下横框6与底部转接结构5的位置后,下横框6与底部转接结构5通过自攻钉进行固定。2、C形槽预埋件11预埋至主体结构4内,C形槽预埋件11的槽口为开放通长形式,L形转接件13通过T形螺栓10连接至C形槽预埋件11的槽口内,通过T形螺栓10在C形槽口内移动,可实现水平方向的调整±20mm。L形转接件13上的第一长条孔8可以调整单元高度方向尺寸±25mm,当高度方向及左右方向调整到位后,拧紧T形螺栓10,第一齿形垫片9可对高度方向限位。L形转接件13与下横框6连接的一侧开第二长条孔14,通过单元下横框6上固定的铆螺母15沿此第二长条孔14前后移动,可以调整单元幕墙进出方向尺寸±20mm。3、单元板块的上横框I与顶部转接结构2相连。采用膨胀螺栓22及第二齿形垫片21使h形转接件19与主体结构4相连。h形转接件19插接于U形槽18内,通过h形转接件19插接于U形槽18的内的深度可以实现幕墙高度方向的调整±25mm ;h形转接件19通过在U形槽18内移动,可以实现单元幕墙平面内水平方向的调整±20mm。通过单元上横框I上固定的铆螺母15沿第四长条孔17前后移动,可以调整单元幕墙进出方向尺寸±20mm。调整完成后,通过第四长条孔17边上的固定圆孔23将顶部转接结构2与上横框I固定,使顶部转接结构2进出方向限位。4、在顶部转接结构2和底部转接结构5外安装铝板幕墙3,即完成了本技术的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包括底部转接结构(5)和顶部转接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转接结构(5)包括C形槽预埋件(11)和L形转接件(13);所述的L形转接件(13)下方的竖直部分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长条孔(8),第一长条孔(8)内设置有同C形槽预埋件(11)相连的T形螺栓(10 );L形转接件(13 )的竖直部分表面相应于第一长条孔(8)设置有第一锯齿(7),T形螺栓(10)和L形转接件(13)之间设置有同第一锯齿(7)配合的第一齿形垫片(9);所述的L形转接件(13)上方的水平部分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二长条孔(14);所述的顶部转接结构(2)包括h形转接件(19),h形转接件(19)顶部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三长条孔,h形转接件(19)表面设置有第二锯齿(20),相应于第二锯齿(20)设置有第二齿形垫片(21);所述的第二齿形垫片(21)和h形转接件(19)通过膨胀螺栓(22)相连;所述的h形转接件(19)下端设置于U形槽(18)内,U形槽(18)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表面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四长条孔(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转接件(13)内设置有加劲肋(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形槽预埋件(11)的槽口为开放通长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长条孔(17)侧方设置有固定圆孔(23)。专利摘要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属于建筑幕墙领域,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单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单元横框连接的单元幕墙转接结构,包括底部转接结构(5)和顶部转接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转接结构(5)包括C形槽预埋件(11)和L形转接件(13);所述的L形转接件(13)下方的竖直部分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长条孔(8),第一长条孔(8)内设置有同C形槽预埋件(11)相连的T形螺栓(10);L形转接件(13)的竖直部分表面相应于第一长条孔(8)设置有第一锯齿(7),T形螺栓(10)和L形转接件(13)之间设置有同第一锯齿(7)配合的第一齿形垫片(9);所述的L形转接件(13)上方的水平部分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二长条孔(14);所述的顶部转接结构(2)包括h形转接件(19),h形转接件(19)顶部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三长条孔,h形转接件(19)表面设置有第二锯齿(20),相应于第二锯齿(20)设置有第二齿形垫片(21);所述的第二齿形垫片(21)和h形转接件(19)通过膨胀螺栓(22)相连;所述的h形转接件(19)下端设置于U形槽(18)内,U形槽(18)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表面设置有进出方向的第四长条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静李玉婷徐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