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0505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包括洗醇塔,所述洗醇塔上分别连通有烯醇水槽循环管线、甲醇分离器管线、放空管线和驰放气管线,其中,所述驰放气管线上连通有两套减压装置,所述两套减压装置分别通过驰放气放空管线连通回焦炉和合成氨管线连通合成氨装置。该装置利用在驰放气管线上另增加一套减压装置,将驰放气减压到3.2MPa,送往合成氨变压吸附工序,直接进行气体净化。省去了驰放气压缩环节,降低了能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焦炉煤气制甲醇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
技术介绍
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合成氨原料气为甲醇驰放气,原驰放气通过减压后回焦炉燃烧,故驰放气压力被减到0.2Mpa。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合成氨变压吸附压力为3.1MPa,现有工艺是直接接原驰放气,则需将减压到0.2MPa的驰放气再加压到3.1MPa,这一过程要消耗大量能量。如能在驰放气减压前再增加一套减压装置,利用此装置将驰放气减压到3.2MPa,然后直接送到合成氨变压吸附工序,则不需要再加压,便能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包括洗醇塔,所述洗醇塔上分别连通有烯醇水槽循环管线、甲醇分离器管线、放空管线和驰放气管线,其中,所述驰放气管线上连通有两套减压装置,所述两套减压装置分别通过驰放气放空管线连通回焦炉和合成氨管线连通合成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两套减压装置中,分别设有三个相互串接的阀门,其中,中间一个减压阀两端分别串接一个普通阀门;所述三个相互串接的阀门与两个串接的旁路阀相并联构成减压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利用在驰放气管线上另增加一套减压装置(原有装置用来驰放气放空)将驰放气减压到3.2MPa,送往合成氨变压吸附工序,直接进行气体净化。省去了驰放气压缩环节,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用结构示意图。图中,1、洗醇塔;2、驰放气管线;3、烯醇水槽循环管线;4、防空管线;5、甲醇分离器管线;6、减压装置;7、合成氨管线;8、驰放气放空管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包括洗醇塔1,洗醇塔1上分别连通有烯醇水槽循环管线3、甲醇分离器管线5、放空管线4和驰放气管线2,其中,驰放气管线2上连通有两套减压装置6,两套减压装置6分别通过驰放气放空管线8连通回焦炉和合成氨管线7连通合成氨装置。两套减压装置6中,分别设有三个相互串接的阀门,其中,中间一个减压阀两端分别串接一个普通阀门;所述三个相互串接的阀门与两个串接的旁路阀相并联构成减压装置。两套减压装置,可以将洗醇塔出来的驰放气分为两路不同压力等级的气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可灵活选择驰放气利用方式。生产过程中,可在不同生产情况下合理利用驰放气,降低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产生的能耗。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从洗醇塔出口引出一条驰放气管线通过减压装置连通合成氨管线去合成氨装置,驰放气作为合成氨原料气与驰放气作为燃料气两种情况从源头分开了,在后工序出现特殊状况时不影响前工序。2)在此管线上加一套减压装置,驰放气经减压阀减压后(进口压力7.6MPa出口压力3.2MPa)送往合成氨装置作为合成氨原料气,合成氨原料气初始压力提高,省去后序压缩环节,节约能量降低能耗。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包括洗醇塔(1),所述洗醇塔(1)上分别连通有烯醇水槽循环管线(3)、甲醇分离器管线(5)、放空管线(4)和驰放气管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驰放气管线(2)上连通有两套减压装置(6),所述两套减压装置(6)分别通过驰放气放空管线(8)连通回焦炉和合成氨管线(7)连通合成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醇驰放气循环利用制备合成氨装置,包括洗醇塔(1),所述洗
醇塔(1)上分别连通有烯醇水槽循环管线(3)、甲醇分离器管线(5)、放空
管线(4)和驰放气管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驰放气管线(2)上连通有两
套减压装置(6),所述两套减压装置(6)分别通过驰放气放空管线(8)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因娥赵文浩杨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