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459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绕线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绕线器上座总成和绕线器下座总成,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包括上固定板,上固定座,上导轮,上压线轮,所述上导轮和上固定座均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所述上压线轮与上固定座相连;所述绕线器下座总成包括下固定板,下固定座,下导轮,下压线轮,所述下导轮和下固定座固定在下固定板上,所述下压线轮与下固定座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绕线机,利用导轮和压线轮结构,结构简单,成本很低,大大降低了绞盘机、卷扬机等产品的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绕线机
技术介绍
绞盘机、卷扬机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绳索整齐地绕在鼓轮上。为了使绳索整齐地绕在鼓轮上,在绕缆绳的需要给缆绳施加均匀的拉力,并且绕线点需要均匀移动。目前,行业中通常使用电脑控制的绕线机来确保绕线过程中给缆绳施加均匀的拉力,从而使绕线均匀。但该种电脑控制的绕线机价格颇为昂贵,从而使得绞盘机、卷扬机等产品的生产成本大为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利用导轮和压紧轮的结构代替昂贵的电脑控制来实现均匀绕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绕线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绕线器上座总成和绕线器下座总成,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包括两块上固定板,上固定座,上导轮以及上压线轮,所述上导轮和上固定座均固定在上固定板上,并且位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所述上压线轮与上固定座相连;所述绕线器下座总成包括两块下固定板,下固定座,下导轮以及下压线轮,所述下导轮和下固定座均固定在下固定板上,并且位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所述下压线轮与下固定座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轮为两个,所述上压线轮位于所述两个上导轮之间;所述下导轮为三个,所述下压线轮位于其中两个下导轮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压线轮通过下弹簧与所述下固定座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还设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通过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的上固定座与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的上压线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还设有锁扣,一端连接在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上,另一端与所述绕线器下座总成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还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内置于一连接杆,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锁扣。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杆和调节手柄之间还设有上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板之间还设有一个轴套,所述下固定板上还设有连接部,一固定销子依次穿过所述轴套和连接部并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板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滑动装置和安装座,所述滑动装置穿过所述绕线器总成,所述绕线器总成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但位于不同水平面上的导轨。本技术的绕线机,利用导轮和压紧轮结构,结构简单,成本很低,大大降低了绞盘机、卷扬机等产品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绕线机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绕线器上座总成和绕线器下座总成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绕线器下座总成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绕线器上座总成的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包括绕线器总成13,通过滑动装置14安装在安装座1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滑动装置14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轨14,导轨14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安装座12上,且两根导轨14安装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以确保绕线器总成13沿绳索的绕向在导轨14上均匀滑动。当然,还可以在绕线器总成13底部安装滑动轮,并使该滑动轮沿导轨14运动以实现绕线器总成13沿缆绳的绕向在导轨14上的均匀滑动。如图2所示,绕线器总成13包括绕线器上座总成21和绕线器下座总成23,二者通过固定销子22相互连接,使绕线器上座总成21能以固定销子22为支点小幅运动,在绕线之初能将绕线器上座总成21拉开,从而将待绕的缆绳一端顺利穿过绕线器总成13。再请参照图3所示,为绕线器下座总成23的结构图。绕线器下座总成23包括两块下固定板34,与两块下固定板34固定连接的下固定座36,安装在下固定板34之间的下导轮31和下压线轮38。本实施例中,下导轮31共有3个,其中心转轴(未标号)分别与两块下固定板34上的安装孔位(未标号)装配固定,用以引导缆绳。下压线轮38通过下弹簧37与下固定座36相连接,用以压紧缆绳。下压线轮38位于其中两个下导轮31之间。当缆绳压力过大时,下弹簧37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螺栓35依次穿过下固定座36、下弹簧37,与下压线轮38相接,用来调节下压线轮38给缆绳压力的大小。下固定板34上还设有滚珠导套32,两根导轨14分别穿过滚珠导套32,滚珠导套32能够在导轨14上自由滑动,从而使整个绕线器总成13能够自由滑动。图4所示为绕线器上座总成21的结构图。绕线器上座总成21包括两块上固定板47,与两块上固定板47固定连接的上固定座411,安装在上固定板47之间的上导轮48和上压线轮412。本实施例中,上导轮48共有2个,其中心转轴(未标号)分别与两块上固定板47上的安装孔位(未标号)装配固定,用以引导缆绳。上压线轮412连接到上固定座411上,用以压紧缆绳。上压线轮412位于两个上导轮48之间。调节手柄410依次穿过上固定座411、上压线轮412,用以调节上压线轮412给缆绳压力的大小。绕线器上座总成21还设有锁扣45,一端通过螺栓与绕线器上座总成21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一弯部与绕线器下座总成23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绕线器上座总成21和绕线器下座总成23扣在一起。锁扣45可以以转轴43小幅摆动,从而便于上锁和解锁。转轴43内置于连接杆41,转轴43的两端固定于锁扣45。在连接杆41和调节手柄410之间还设有上弹簧42,用来带动连接杆41对锁扣45施加一个持续向后的拉力,从而使锁扣45可靠上锁。装配时,一方面通过锁扣45将绕线器上座总成21与绕线器下座总成23扣在一起;另一方面,上固定板47之间还设有一个轴套49,下固定板34上还设有连接部25,固定销子22依次穿过轴套49和连接部25后用螺母固定在上固定板47上,从而将绕线器上座总成21和绕线器下座总成23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绕线器总成13的装配。本实施方式中的上导轮48、下导轮31用来引导绳索的走向,上压线轮412、下压线轮38用来压紧绳索,螺栓35用来调节下压线轮38的压力,调节手柄410用来调节上压线轮412的压力。工作时,上压线轮412、下压线轮38紧密贴合在一起,绳索穿过上压线轮412、下压线轮38的凹形部位。本实施方式中的上弹簧42和下弹簧37还可以为其他各种弹性装置。本技术绕线机的工作流程为绕线前,将整个绕线机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工作台上。开始绕线时,将绕线器上座总成21以固定销子22为支点向上小幅拉开,将缆绳的一端依次穿过下导轮31、上导轮48、上压线轮412和下压线轮38贴合部的凹形部位、上导轮48、紧邻连接部25的两个下导轮31,最后绕在绞盘等需要绕线的设备上。然后,根据缆绳的直径及绕线的具体要求,调整调节手柄410以便给缆绳一个适当的压力,随后开启绕线设备的动力装置开始绕线。在绕线的过程中,整个绕线器总成13会根据缆绳绕向的变化沿着导轨14作左右来回滑动。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绕线器上座总成和绕线器下座总成,所述绕线器上座总成包括两块上固定板,上固定座,上导轮以及上压线轮,所述上导轮和上固定座均固定在上固定板上,并且位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所述上压线轮与上固定座相连;所述绕线器下座总成包括两块下固定板,下固定座,下导轮以及下压线轮,所述下导轮和下固定座均固定在下固定板上,并且位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所述下压线轮与下固定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彦丞
申请(专利权)人:大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